查看完整版本: 深信唯有三寶能救度

Lilith 2013-1-19 00:46

深信唯有三寶能救度

皈依,是爲了尋求生命的究竟依賴。這個世間,人人在以各種方式安身立命,總想抓住些什麽才覺得踏實。或依賴財富,將錢財作爲保障;或依賴地位,將地位當作靠山;或依賴家庭,將親人當作港灣。感覺什麽最可靠,便會皈依什麽。但這些皈依終歸是不究竟的,因爲外在一切皆處無常變幻中,本身便不穩定,如何能爲我們提供堅實保障?就像救命稻草,抓在手中那一刻,也不過是抓住了一個即將破滅的幻覺。
  “積聚皆銷散,崇高必墮落。合會終別離,有命鹹歸死。”什麽是我們能夠依賴的?家庭難免出現變故,地位無法永遠保有,金錢隨時會更換主人。尤其是今天這個世界,過多的機遇,使一切充滿著不穩定。這也正是現代人普遍缺乏安全感的原因所在。從物質條件來說,我們所享用的遠比古人更爲豐富,爲什麽內心深處仍然惶惑,仍有著無法排遣的不安?常常是,擁有得越多,害怕失去的感覺越強烈。
  時常有人問我:幸福是什麽?在我看來,世人所謂的幸福無非是一種不穩定的感覺。因爲幸福的基礎在于世界和自身的心,但那又是怎樣的世界和心呢?外在世界是日新月異的,內在心靈是四處攀緣的。以無常的環境和內心爲基礎,那樣的幸福又怎麽可能穩定、堅實呢?可見,世間一切都無法作爲真正皈依處,無法究竟解決生命的終極問題。
  那麽,三寶的究竟處何在?關于這個問題,可從實、德、能三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是真實,佛陀並非來無影去無蹤的神仙,而是實有其人。二千多年前,佛陀出生于藍毗尼(今尼泊爾境內),其父爲淨飯王,其母爲摩耶夫人。他出家成道后,遊化四方,足迹所到,留下許多至今爲人瞻仰的聖地。佛陀,意爲覺悟者,由證得宇宙人生的真實而成就。他所施設的教法,能引導一切衆生斷除無明妄想,圓滿如實智慧。千百年來,無數高僧大德正是依佛法走向解脫。所以說,佛陀是真實不虛的人天導師。
  其次是德行圓滿。佛陀具備圓滿的斷德、智德和悲德。斷德,即斷除一切煩惱,不再有任何缺陷,不會起絲毫貪嗔之心,否則與凡夫何異?我們翻開佛陀傳記,從未有佛陀嗔怒的記載,更不會象上帝那樣怒降洪水。智德,即成就一切智慧,大體分爲兩類;一是證得宇宙人生真相的智慧,爲如所有智;一是了知緣起顯現差別的智慧,爲盡所有智。悲德,即圓滿大慈大悲。悲憫之心,人皆有之,非佛陀獨有。但我們的悲心狹隘而渺小,是被自我處理過的、充滿不平等的悲憫心。而佛陀已超越我執,乃能平等一如,開發無限悲心。
  第三,佛陀具有度化衆生的能力,值得我們信賴,值得一切衆生依怙。這種能力,來自佛陀圓滿的德行。斷德圓滿,故能指導衆生息滅煩惱,斷除妄想;智德圓滿,故能按衆生種種根基施設教法,分門別類地予以教化;悲德圓滿,故能感知衆生苦難而發心救度,沒有附加條件,遠離親疏分別。
  實、德、能是選擇信仰的判斷標準。試想,若不幸發現信仰對象並非真實,且不說內心失落,所耗時光又怎能重頭再來?再者,若其德行尚未圓滿,我們又如何因信仰得到內心升華和生命改善?此外,還須具備引導衆生認識生命真相的教化能力。
  皈依不僅是外在的,更深層的意義在于,通過皈依改善自身心行。正確的皈依之因,才能引發真實無僞的皈依;迫切的皈依之心,才能奠定堅實穩固的修行基礎。否則,即使履行皈依儀式,也很難對生命改善起到多大作用。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深信唯有三寶能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