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不痛不癢的腹脹

不痛不癢的腹脹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小兒部主治醫師 湯國廷


什麼是腹脹?

「腹脹」指的是腹部膨大,這種情形,在小寶寶時期非常常見,且大部分是正常的現象。腹脹的情形尤其在兒童吃飽後會特別明顯,這是因為腹壁的肌肉較薄的關係,一般要到5歲之後才會改善。

但是,是不是嬰幼兒腹脹皆為正常呢?綜括來說,引起嬰幼兒腹脹有下列原因:
*腹肌無力。
*消化道內有大量氣體。
*腹腔內有過多的氣體或液體。
*腹腔內器官腫大或有腫瘤。


腹脹的原因及處理

腹肌無力
嬰幼兒腸道內的肌肉層及彈性纖維較不發達,再加上肌肉較薄,所以食量比較小而且容易腹脹。所以常見寶寶在大餐一頓後,肚子鼓得像青蛙肚般,但若寶寶沒有不舒服,其實家長不必特別在意,等他們長大就會改善。若真的擔心,可以讓寶寶少量多餐,肚子也就不會鼓得那麼明顯了。

消化道內有大量氣體
嬰幼兒腹脹多以「脹氣」為主。對於容易脹氣的嬰幼兒,除了解決根本的原因之外,當因為脹氣而引起不舒服時,可利用薄荷油以掌心塗抹於肚臍周圍,順時針方向按摩腹部以促進排氣。

至於哪些原因能引起腹部脹氣?
*吸入空氣
嬰兒喝奶時,因為奶嘴的洞太大、吸吮乳頭或奶嘴的方法不正確、哭了很久才餵或喝奶時又急又快,以致於吸入大量的空氣造成胃脹氣。較大的幼兒,則可能因為邊吃邊說話,或緊張不自覺地一直吞嚥口水,連帶著空氣進入胃中,造成脹氣。

*食物發酵
食物進入小腸後,來自胃中的胃酸會與小腸內的鹼性消化液混和,酸鹼中和的結果,因而產生氣體,所以常在吃完大餐後,會覺得特別容易脹氣;若平時喜歡吃一些產氣食物(如下表),更容易造成腹脹的情形。

易引起脹氣的食物一覽表
水果類:蘋果、葡萄、瓜類(西瓜、香瓜)柚子
蔬菜類:洋蔥、高麗菜、花椰菜、韭菜
飲食類:養樂多、汽水、牛奶
豆 類:豆漿、豆腐干、豆腐、紅豆、綠豆
主食類:玉米、洋芋、地瓜、芋頭

哺育母奶時,如果限制一邊乳房餵奶的時間,沒有等到寶寶自己鬆口就將他抱離乳房換邊餵,寶寶因而吃到的是脂肪含量較少的前奶,前奶在寶寶的胃裡停留的時間較短,以致於含有較多乳糖的母奶很快的進入小腸中,而產生較多的氣體,造成寶寶的脹氣,同時寶寶也比較容易餓而愛哭鬧。

胃腸道蠕動異常
當因為感染性胃腸炎、敗血症、腸道阻塞,造成胃腸蠕動比較慢的時候,腸道內的氣體無法正常排出,或因食物在腸道的時間太久,在細菌的作用下,引起食物發酵,產生大量的氣體,引起腹脹。

腹腔內有過多的氣體或液體
當氣體出現在消化道和腹部器官外時,即為「腹腔積氣」,常見的原因為感染性大腸炎後造成腸穿孔,或腹部創傷後引起。大部分發生腹腔積氣的小朋友必須接受手術治療。

當液體出現在腹腔內(消化道和腹部器官外)時,就是「腹水」。少量的腹水可能沒什麼感覺,但大量的腹水就可以引起腹脹、噁心、食慾不振、胸口灼熱甚至呼吸窘迫。「腹水」的原因可分為:

1.與腹膜有關:像是腹膜炎時,滲出液增多而腹膜的再吸收能力降低,因而造成腹水。
2.與腹膜無關:因營養不良、肝臟無法製造蛋白質、由腎臟或由腸胃道流失蛋白質等,造成血中低蛋白血,血液中的滲透壓降低,使得大量的液體進入腹腔形成腹水,或因肝實質病變如肝炎、腫瘤、肝硬化、使血液或淋巴液回流發生困難,造成門靜脈高壓,水分因而由血管壁滲出,造成腹水,或因心肺疾病造成水腫和腹水。

輕微的腹水一般無法察覺,即使有經驗的醫師有時也必須靠精密的儀器如超音波才能得知。腹水只是眾多疾病的併發症之一,知道有腹水之後,必須進一步尋找腹水的原因來給予適當治療。

腹腔內器官腫大或有腫瘤
正常的情況下,對前幾週大的新生兒,在其左邊肋骨下緣1公分可摸到脾臟,對學齡前兒童,則可以在其左肋下摸到脾臟的邊緣。前4個月的嬰兒,在右邊肋骨下緣2公分可摸到肝臟,大一點的孩子,則很少超過右肋1公分以上還摸得到他的肝臟,除非是在深呼吸的時候。

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像是EB 病毒感染、先天性代謝異常、門靜脈高壓或溶血性疾病則可能造成肝脾腫大,而引起腹脹。另外,水腎或因憋尿引起膀胱脹大也會引起腹脹。

腹脹小孩的父母最擔心小孩腹腔內有腫瘤,事實上腫瘤要大到一定的程度才會造成腹脹。早期的腫瘤,還是最多在父母為小朋友洗澡時,無意中摸到的。而且,如果腫瘤靠近腹腔表面才容易摸到,深層的腫瘤就必須借重有經驗的醫師或精密的儀器才可能發現。

目前最方便,最無傷害性的檢查就是「超音波」。可是超音波也有一些極限,例如小於1公分以下的腫瘤、同時合併很嚴重的脹氣,或小病人不合作等,則會增加超音波判讀的難度。

嬰幼兒腹脹是一個常見且大部分為正常的狀況,如果肚子摸起來軟軟的,且沒有硬塊,家長就不需要特別擔心。但如果寶寶腹脹合併腹痛、嘔吐、腹瀉、便秘、臉色蒼白、甚至體重減輕或活動力降低時,就應該帶去讓醫師做進一步的檢查。

資料來源:新手父母出版/全方位小兒腸胃手冊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