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65k2步槍的簡介

65k2步槍的簡介

國造T-65K2步槍是以T-65標準型步槍所改良,整體外型更近似M-16A2。
T-65K2改良處有:抑震制退之防火帽
T-65K2最值得表彰之改良,大幅增進射擊命中率。
如同M-16A2防火帽有角度設計的作用,但並T-65K2未於槍管上刻劃一參考線作為定位用。凸紋之護木設計
但長時間雙手握持警戒時,反而會使左手手掌容易出汗。
提把和兼具瞄準具基座
戰鬥移位時,根本很少以此提把做提槍式行進,原因是提把過於細小,大幅活動握持時會讓槍枝搖晃不已。真正戰鬥提槍是以拇指勾扣提把前方連結處(多了支撐點),其餘四指則握住護木後端與彈匣座前緣位置,來穩固槍枝。
平日提槍又會因T-65K2提把下方多了個凸出鎖定鈕/右側多一凸出座,與M-16A2相較握持較不順手。
T-65K2提把另一功用是增進了照門座結構強度,不會如T-65標準型步槍的照門護片有斷裂之慮。
T-65K2裝光學瞄準具之機率非常低,只有萬分之幾吧!
手調式照門組
照門可上下左右調整,方便射手直接調整,不必如M-16A1或T-65須靠5.56mm彈頭輔助方能調整。
此照門組非常容易聚積砂土,增加保養之不便。且多了上下調整功能,照門組調高後,結構必較不耐重擊碰撞。
單發,三發點放,全自動之射擊模式
T-65K2扳機組不同於M-16A2只能單發與三發點放,T-65K2多了全自動射擊功能。不過右手握持握把時,姆指轉撥選擇鈕較困難(全自動>三發點放,或全自動>保險)。
T-65K2三發點放裝置並無M-16A2點放射擊時,若前一次扳機扣放速度過快,會造成扳機機件未完整動作,位置未回定位,而形成下一次是單發射擊的缺點。
三發點放射擊其實並不需特殊設計,只要在調整為全自動模式下,以點放扳機即能達到2-3發射擊功能。或許這也是加拿大的M-16A2(C-7)還是採用單發和全自動射擊模式的原因吧!
射擊選擇鈕
早期T-65射擊選擇鈕為左右兩側皆具,後來還是如同M-16單留左側;T-65K2/M-16A2改進為右側下機匣有刻劃標示。
護手/握把/槍托
可能受到AUG和SA-80的影響,使T-65K2綠色護手/握把/槍托搭配下,像把玩具槍;少了那種減視覺所產生鎮服壓制的心理效用。
而現在陸軍戰鬥服已改為迷彩,我們可理解當初設計師以黑與灰綠的色差交錯,來達到遠距離分割槍枝外形尺寸,而有視覺匿跡效果;但其他兵種戰鬥服並非綠色迷彩時,T-65K2反而因明暗規則交錯,因而顯得突出。
T-65護手最另人詬病是鎖固螺絲易鬆落,而增加使用者尋找困擾,T-65K2後改良為只鬆不掉之設計。
T-65護手不耐射擊高熱問題,在T-65K2解決方式是內部增加鋁質隔熱片。與T-65槍托表面粗糙咬花面設計,容易看出聚積的髒污,增加保養之不便。
彈匣
黑色塑膠彈匣非常少見,只有在聯勤廠中出現,如今再現於XT-86測試槍上,可能會列入XT-86標準配備。(當初T-65研發時曾評估使用過透明塑膠彈匣。)
T-65K2黑色塑膠彈匣與C-7(加拿大版之M-16A2)幾乎一模一樣,有別於新加坡SR-88A塑膠彈匣外型。
鋁質彈匣
由於士兵插入彈匣後再採用大力壓拍,使得導彈唇變形,導至上膛失敗或卡彈情形;故後期彈匣設計採用兩側凸起設計,避免上述情形產生。
槍管膛線纏距
國造T-65K2步槍改用了SS109子彈,所以T-65K2槍管膛線纏距為178mm。有別於T-65使用M193子彈,膛線纏距為304mm。
M193--槍口初速991公尺/秒,最大有效射程460公尺。
SS109--槍口初速948公尺/秒,最大有效射程800公尺。
SS109槍口初速略慢,彈頭較重,子彈轉速較高;但動能與速率衰減較M193低,所以SS109穿透力與射程皆優於M193。
聯勤生產的SS109命名為TC74穿甲彈,與美軍SS109~M855彈頭相同有一層薄綠漆以便區別;T-65K2仍舊可M193子彈。
M-16A2的槍管較M-16A1為厚,但T-65K2似乎未更新此設計,聯勤所持的觀點是其槍管還是耐得了SS109射擊(M-16A2亦有703型採薄管壁之設計,重量減輕0.2公斤)。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