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M-41D戰車

M-41D戰車

兵整中心藉由歷年來設計、生產戰甲車所建立的能量與執行多次性能提昇經驗,已能充分掌握改裝M-41戰車之執行方案,先行評選主要次系統供應商,再由兵整中心負責全車系統整合,於民國86年1月完成測試工作,主要改裝包件最後決定採用Napco公司的8V-71T引擎系統與德州儀器公司的CVTTS夜視射控系統,並於樣車製作及測試期間,配合完成全車改裝規劃,改裝後之車型命名為「M-41D」,D為「柴油化」(Dieselized),由於未採用砲塔穩定系統,所以不具備行進間射擊能力。而經性能後的M-41D將可再使用10~15年,且8V-71T引擎同樣也使用於M-109、M-110、台汽國光號,有助於戰時後勤補保作業。
改裝項目計有:
改裝柴油動力系統:採用8V-71T引擎,並沿用原CD 500-3型變速箱,其他如冷卻系統、發電系統均配合更換,並加裝大容量油箱為760公升(原為530公升),使巡行里程由160公里提昇至450公里,速度維持72km/h不變。
加裝夜視系統:使用德州儀器公司的CVTTS夜視射控系統,夜間目標辨識距離可達二千公尺,駕駛改用聯勤產TS-85式駕駛手星光夜視鏡,使其能遂行夜間戰鬥,滿足夜間作戰要求。
改良射控系統:整合護眼型雷射測距儀於射手熱像儀內,測距範圍大於五千公尺。該雷射測距儀配合彈種選擇器及簡易彈道計算機後,可大幅提昇射擊精度、縮短反應時間。
改良承載系統:採新式材質設計之扭力桿,減震效果較佳。
提昇武器系統:主砲採用聯勤76公厘M32K1戰車自緊式砲管(改良原M32A1戰車砲),可射擊新式M464翼穩脫殼穿甲彈(APFSDS)。
強化防護力:以高強度結構鋼板製作履帶邊裙,可增加對承載系統之防護力,並配合砲塔構型,設計新型煙幕彈發射器與引擎煙霧產生器,以提昇主動防護力。
M41戰車改裝工作包括砲塔及底盤之加工、焊接,各項總成、次總成件安裝、膛視調整、迷彩噴漆等作業。完成組裝之戰車再由品保人員進行全車性能測試,測試項目包括爬坡、越野、涉水與戰術性能測試等。並配合完成相關整體後勤工作,包含編撰技術書刊、單位及野戰保修特種工具、保修備份料件、隨車裝備,以及執換裝訓練等,M41D戰車於民國88年如期完成,並撥發部隊服役。

M-41D的產量不多,主因是台海飛彈危機落幕而預算被刪減以及同時期陸軍以相當低廉的價格購進美軍二手的近400輛M-60A3戰車。於是M-41D改裝計畫也就被這批M-60A3所取代。在開發M-41D的期間,任誰都不會想到之後美軍會出售大量的M60A3,變成辛苦開發M-41D的結果卻因為美軍出售二手戰車而宣告壽終正寢,到最後只改裝了50輛,編成一個戰車營撥到金門。這樣的結果影響到往後一直不敢展開的M-48H、M-60A3性能升級,並逐漸失去改良技術、經驗。
經過升級的M-41D是非常符合裝騎單位性質的裝備,但在本島有很多的裝騎單位都將M-41換裝成M-48H或M-60A3,表面上看似火力增強許多,但實際上卻失去裝騎單位應有的任務特性。裝騎單位的性質是擔任師、旅級的前進偵查,除了蒐集敵軍情報外,有時還必須執行強制性偵查,以一次小型的地面進攻來掌握敵軍的火力分布、反擊狀況,還得要掌握敵軍通信情報,執行的任務大致上有:長距離偵查、近距離偵查、蒐集並確認防空情報、敵軍通信密碼蒐集等,還要在追擊時擔任拖延敵軍行動,還要為我軍的作戰部隊提供後方及側翼掩護任務。上述的一切全都建立在「速度、行程」上,火力、防護力並不是第一優先。現在全換成巴頓系列後,能夠做到偵查任務的程度大幅降低,倒不如將裝騎單位解編,因為現行裝騎單位編制上跟一般戰車單位無異,並已經失去裝騎單位存在的意義。

參考資料:
1.陸軍裝甲兵學術月刊
2.自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