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禪」是佛教的總統

「禪」是佛教的總統

「禪」為佛心,

這是明末四大師之一、宗教兼通之大思想家


―藕益智旭大師(一五九九―一六五五)的評語。

佛法講「修心」,而禪為「佛心」,

禪宗一名「佛心宗」,簡曰「心宗」,良有以也。



日本近代印度哲學權威、前駒澤大學校長、

東京大學教授宇井伯壽博士(一八八二―一九六三)


生前嘗謂,「禪」是佛教的總統。

禪在佛教修行上的重要性,無庸置疑。

釋尊六年苦行,最後於菩提樹下成無上道。

佛之成道,禪那(dhyâna)靜慮之功,不可忽視也。



佛陀時代,對於弟子之教化,特重禪修,

「專精禪思」是原始佛教時代佛弟子的重要行持。

佛世比丘,午前托缽,遊行教化,午後即坐禪用功,

遺教經云,「初夜後夜,亦勿有廢,中夜誦經,

以自消息,無以睡眠因緣,令一生空過,無所得也。」



佛法修持,不出戒定慧三無漏學,

戒、定、慧―這是通往

無漏、無煩惱、解脫自在的三大途徑。

戒乃三乘共學,一切修行之準備,

三學之中、「定」居其中,「定水澄清,心珠自現」,

智慧的明珠如何才能顯現?非藉禪定不為功也。

禪定功深、觀照得力、智慧開發,才能斷煩惱,得解脫。

古德云,「先以定動,後以慧拔」,即此之謂也。

內修禪觀,外究法義,解行并重,定慧雙修,

理論與實踐,相輔相成,學佛修行之不二法門也。
學佛之人,善調氣息,收攝身心,如此則心易定,

雖不一定「坐」,而時時綿密,

時時安定,如此收心,自然禪定功深。

中、日佛教提倡「生活禪」,

主張生活即是禪,行、住、坐、臥四威儀,

總當調心,善調其心,無一不是禪,

然初學之人,未經一番磨練,欲達此境,殊非易事。

蓋行多則紛動,立多則疲極,

臥多則昏沈,此凡俗之通病也;

端身正坐,身心平衡,無以上諸患,

其心易調,功夫純熟,不分走路、言語、動作,使任何事,

皆能動中取靜,精神專一,心無旁鶩。



坐禪是調整身心、呼吸,養成精神集中的最好方法。

現今社會生活緊張,工作繁忙,各行各業,競爭激烈,

種種壓力(stress),不一而足,容易造成判斷錯誤。

現代醫學證明,坐禪時精神集中於下腹部(下丹田)

而續繼深呼吸,有緩和身心緊張的功效。

自鈴木大拙博士(一八七○―一九六六)將禪介紹於西方後,

廣受歐美人士喜愛,禪風普搧,坐禪中心到處林立。



然萬丈高樓平地起,坐禪前之心理準備不可不知,

正確的坐禪方法與坐禪觀念,對一個初學者來講非常重要。

智者大師(五三八―五九七)之「台宗二十五方便」

乃坐禪之基礎篇,亦是歷來指導坐禪最詳細的入門書,

名曰「坐禪入門」,不亦宜乎。



天台知者大師以無量悲心、睿智,倡導止觀法門。

成實論卷十五止觀品云:止名定,觀名慧,

修止則修心,修心則貪愛斷;修觀則修慧,修慧則無明斷。

又離貪故,心得解脫,離無明故,慧得解脫,

得二解脫,更無餘事。



止觀即禪門之一法,下手穩當,

依之修行,可以安心免難,剋證菩堤。





──禪慧法師──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