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文苑趣談

文苑趣談

王夫之「嫁書」。清初思想家王夫之一生著書二二四卷,代表作有《讀通鑒論》、《尚書引義》等。

他大女兒出嫁時的嫁妝是一箱書。他說:「這就是我多年來為女兒操辦的嫁妝。」

袁枚「吃書」。清代詩人袁枚說:「讀書如吃飯,善吃者長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瘤。」「善吃」就是咀嚼得法,品味有方,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王亞南「綁書」。中國第一位翻譯《資本論》的經濟學家王亞男,一九三三年,他在從紅海向歐洲駛去的船上,因遇海浪,大船顛簸得叫人無法站穩,他便請餐廳的服務員將他綁在椅子上。

服務員以為他怕摔到,便照辦了,誰知他卻開始聚精會神的讀起書來。

聞一多「醉書」。聞一多新婚那天,親友紛紛前來賀喜。好久了,還不見新郎,大家以為他更衣打扮去了。當迎親花轎快到家時,人們才在書房找到他,原來他仍然穿著舊長袍在看書。家裡人說他一看書就「醉」。

華羅庚「猜書」。華羅庚讀書的方法與眾不同,當他拿到一本書時,首先要對著書思考一會,猜想書的布局謀篇,斟酌完畢再打開書。如果作者的思維與自己的猜想一致,他就不讀了。

華羅庚這種「猜讀法」,不僅節省了讀書的時間,而且培養了自己的思維力和想像力,不至於使自己淪為書的奴隸。

朱德「聽書」。有一次,朱德因病住院,看書困難,於是想出一個以耳代目之法,他請來護士翻開《列寧選集》,讓她讀給自己聽。

胡耀邦「借書」。四人幫橫行時,胡耀邦天天閉門讀書。一天,他叫長子胡德平向侯外廬先生借《中國思想史》。

那時,侯先生想出一條妙法:命孫兒撬開玻璃,爬進書房,「偷」出一整套《中國思想史》,讓在大難之中仍潛心學習的胡耀邦如願以償。

周揚「贈書」。周揚是個藏書家,他生前省吃儉用,工資和稿費大多用於購買書籍,藏書達上萬冊。

周揚的藏書都是他親手整理,寫有標籤,排列有序。周揚晚年重病纏身,立了遺囑,把藏書「全部送給現代文學館留念」。

吳←「救書」。吳←的家不幸失了火,由於發現得早,火很快被撲滅了。這時,院子裡堆了不少被搶出來的東西,其中大多是吳←搶出的書。

有人問吳←:「那麼多值錢的東西你放著不搶,為什麼偏要去搶那些不值錢的書呢?」

吳←笑了笑說:「書使我變得聰明起來,跟家具相比,書更值錢,我為什麼不應該去救書呢?」

劉紹棠「愛書」。作家劉紹棠愛藏書,他家中的書十個書櫥裝不下,於是只好把書放進了五個斗櫥、大衣櫃和包裝冰箱的大紙盒子裡。暗藏無處,只有明擺,床頭、牆角、陽台上都有書。

他說:「其實,我這些書沒有一本貴重的,只是不忍定時清洗、賣『破爛兒』換酒喝。我出身於文盲世家,我家沒有文化的老人視字為聖物,教育我自幼敬惜字紙。」

侯寶林「典書」。侯寶林幼時家貧,只上過三個月小學,但他為了鑽研相聲藝術,不斷買書,刻苦讀書。

一次,他在書攤上看到一本與表演藝術有關的書,愛不釋手,剛好錢不夠,怎麼辦?他居然賣掉了身上的皮襖,把書買回了家。

茹志娟「煮書」。茹志娟書室掛著寫有「煮書」二字的條幅。她說

:「書,光看是不行的,看個故事情節,等於囫圇吞棗,應該精讀。然而還不夠,進而要『煮』。『煮』是何等爛熟、透徹。」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