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明朝覆亡的關鍵人物 毛文龍

明朝覆亡的關鍵人物 毛文龍

毛文龍是明末殲滅後金(清)軍數量極多的軍事統帥,被譽為「海上長城」,後被袁崇煥處死。

毛文龍少時亦曾接受一定程度的正統儒家教育,「幼從學,授經生業」,然而由於個人喜好和能力的局限,最終是「厭之,思棄去」,「學文不就」,沒有取得任何科舉制度的稱號。

1620年,建州女真攻打朝鮮,朝鮮告急。明政府出兵援助,被女真首領努爾哈赤的八旗軍兵打敗,喪失鎮江、寬甸等城堡。此時毛文龍正稽留遼東,碰巧遇見丹陽諸葛雲程,被推薦給遼東巡撫王化貞。明天啟元年(1621年)5月,王化貞遣毛文龍赴遼東嘯聚官兵,抵抗後金。毛文龍率領三千人馬攻入鎮江,擒殺叛賊佟養正,是為鎮江大捷,寬甸、湯站、險山等城堡相繼光復,「歸順之民,繩繩而來」[1],因功授參將,不久晉升為平遼總兵。同年9月努爾哈赤調回八旗勁旅圍攻鎮江。毛文龍力孤不支,敗走朝鮮鐵山城。此後以朝鮮為根據地,依仗韓人支持,與後金軍頑抗,保障了與明朝的水路交通,同時在後金後方出擊,冀圖牽制其對明的攻勢。天啟二年(1622年)九月,攻克滿浦、昌城。天啟二年(1622年)十月,毛文龍部駐旅順的張盤率兵北上偷襲後金軍。天啟二年(1622年)十月,又先後締造亮馬佃之變與橫江之變,隨後升為總兵,後金大臣認為「毛文龍之患當速滅耳!文龍一日不滅,則奸叛一日不息,良民一日不寧。」最終導致了後金對朝鮮出兵。朝鮮戰敗後,天啟二年十一月十一日文龍率部撤往鴨綠江口近海的皮島(今朝鮮椵島),擁兵十餘萬

姜曰廣說:「文龍以二百人入鎮江,據鐵山招降夷,撫歸義之民至十餘萬,不可不謂之豪傑,不可不謂之偏鋒。若堂堂正正,與虜決勝負於郊原,不獨臣不敢信,文龍亦不敢自信。若養成一隊精銳之兵,設伏用間,乘敝出奇,文龍自信其能,臣亦信文龍之能也。

崇禎二年(1629年)五月二十九日袁崇煥以閱兵為名,乘舟至雙島,六月三日上岸,毛文龍率領的皮島官兵列隊歡迎。此時袁祭出尚方寶劍,宣布毛文龍十二條當斬之罪:

   1. 九年以來兵馬錢糧不受經略巡撫管核;
   2. 全無戰功,卻報首功;
   3. 剛愎撒潑,無人臣禮;
   4. 侵盜邊海錢糧;
   5. 自開馬市,私通外夷;
   6. 褻朝廷名器,樹自己爪牙;
   7. 劫贓無算,躬為盜賊;
   8. 好色誨淫;
   9. 拘錮難民,草菅民命;
  10. 交結近侍;
  11. 掩敗為功;
  12. 開鎮八年,不能復遼東寸土。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