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金雀花王朝的締造者

金雀花王朝的締造者

  亨利二世(Henry II,1133~1189),他是安茹伯爵傑弗瑞五世(Geoffrey V , le Bel)與英格蘭國王亨利一世之女瑪蒂爾達(Matilda)的長子。由於,瑪蒂爾達曾經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五世的妻子,然而亨利五世與瑪蒂爾達之間並無產下任何子嗣,因此在亨利五世辭世後,瑪蒂爾達便改嫁給了小他11歲的安茹伯爵傑弗瑞。亨利二世誕生後,便被稱為「費茲‧安布洛西(Fitz Empress)」即皇后之子。在瑪蒂爾達孀居之前,英格蘭國王亨利一世成為唯一合法的兒子。威廉,在穿越英倫海峽時,不幸遇險身亡,因此,瑪蒂爾達便成為了諾曼第王朝的合法繼承人。在瑪蒂爾達的第一次婚姻結束後,他返回了諾曼第公國,並在不久之後改嫁安茹的傑弗瑞。這次的聯姻,可以說是亨利一世企圖緩和諾曼第與安茹兩國間,長期的戰端(《盎格魯-薩克遜編年史》中,便連年記載亨利國王為了與法蘭西國王、法蘭德斯伯爵、安茹伯爵的戰事,因此連年待在諾曼第)。然而,瑪蒂爾達的第二次婚姻似乎不甚美滿,就私人而言,瑪蒂爾達與傑弗瑞婚姻並不和諧,而且這次的婚姻也不為諾曼第-英格蘭貴族所接受。雖然,亨利一世為了安撫其封邑的南疆,勉強自己的女兒重回安茹與傑弗瑞和解,但其實亨利一世本人也是對其女婿多有芥蒂的,因此到了亨利一世病故身亡時,他的女兒與女婿都是遠在安茹的。也正因為瑪蒂爾達遠在安茹,因此對這樁婚姻不滿的貴族們便否決了瑪蒂爾達的合法繼承權,並立即擁立了亨利一世的外甥,布洛瓦的斯蒂芬(Stephen of Blois)為英格蘭國王。失去合法繼承權的瑪蒂爾達立即興兵進犯英格蘭,引爆了英格蘭的內戰,也導致了英格蘭王國10年的混亂局面。
  具有了上述的背景,充滿野心的亨利二世在1147年便貿然地發兵前往英格蘭,企圖為自己爭取英格蘭國王的寶座。然而,年少的亨利二世此舉並得不到母親的支持,他只能自己率領少數的軍隊與僱傭軍,前往英格蘭。這次的莽撞軍事冒險,注定是以兵敗收場的。在遭到斯蒂芬連續兩次擊敗後,亨利二世面臨極為窘困的局面,他無力支付僱傭軍的費用,而他的母親瑪蒂爾達與其支持者卻不願在此時伸出援手,無奈的亨利二世只好向他的敵人請求援助。令人驚訝的是,斯蒂芬居然同意了這個年輕人無理的請求,斯蒂芬不但提供了亨利僱傭軍的費用,還提供他必要的物資。這次的失敗,使亨利暫時放棄了武力征服英格蘭的企圖。
  1151年,亨利繼承了父親傑弗瑞的封邑(安茹、曼因與土倫),成為了安茹伯爵。而且在不久之後,他便和剛與法蘭西國王路易七世離異的王后阿奎丹的埃蓮諾成親,此舉使得亨利的領土從羅亞爾河流域擴大到庇里牛斯山脈。獲得大批遺產與嫁妝的亨利,重燃起對英格蘭王國的興趣,特別是在得知斯帝芬喪失了他的長子之後,亨利更是興沖沖地率兵前往英格蘭。面對入侵者的英格蘭國王斯蒂芬雖然領兵準備迎擊,但他卻無意進行戰鬥,而是與亨利坐下來談判,並毫無抱怨地將亨利指定為繼承人。3年後,斯蒂芬亡故,亨利二世便毫不費力地成為了英格蘭國王。
  成為英格蘭國王後的亨利二世,他將無限地精力耗費在整理斯蒂芬時代的混亂局面與擴張疆域上。亨利首先整頓英格蘭的行政體系,大力壓制貴族的勢力,以強化王權,並終結英格蘭因內戰所帶來的混亂局面。同時,他也注意到了英格蘭司法制度的落後,於是他廢止了「神判法」的野蠻判決方式,改以巡迴法庭與陪審團制,以減少冤案的發生,他的改革,也奠定了現在英國法律的基礎。
  在大力壓制世俗貴族的同時,他也不忘殺殺教會貴族的銳氣。他將其志同道合的摯友湯瑪士‧貝克特,推上英格蘭教會的最高地位坎特伯里大主教。然而,令人無法預料的是,這樣一個再理想不過的安排,居然成為一樁悲劇的開始。在湯瑪士‧貝克特成為坎特伯里大主教後,亨利二世認為他可以開始對英格蘭教會改革的第二步,於是他頒布了《克拉倫登憲章》,企圖收回教會的司法權,然而湯瑪士‧貝克特卻為了保護教會利益,不惜與昔日好友反目。湯瑪士也為此流亡了6年,但是,悲劇就發生在湯瑪士結束流亡後。重回坎特伯里大主教職位的湯瑪士‧貝克特仍舊不改其反對立場,使亨利二世甚感頭大。亨利二世為此大表不滿,而他帳下的四位騎士卻揣摩上意,跑到了坎特伯里大主教座堂中,砍殺了湯瑪士‧貝克特。這樁震驚基督教世界的事件,導致了亨利二世與教廷的對立,教皇立即為此向亨利二世與英格蘭王國處以絕罰(破門律)。亨利二世面臨這樣的危機,只得親身赤膊前往坎特伯里大主教座堂,向湯瑪士‧貝克特的屍骸懺悔,此舉終於取得教廷的諒解,而撤銷了破門律的懲罰。
  在對外擴張上,亨利二世的表現就如同內政表現一樣耀眼。亨利二世向北擊敗了來犯的蘇格蘭國王"獅子"威廉,威廉不但兵敗被俘,還使得蘇格蘭王國成為了亨利二世的附傭。另一方面,在對愛爾蘭的征服上,亨利二世在得知自己的封臣"強弓"理察‧德‧克萊爾在愛爾蘭的豐碩成果後,並立即前往愛爾蘭,他迫使理察為了倫斯特重新向他臣服,並大舉入侵愛爾蘭。
  雖然,亨利二世在軍事與內政表現出色,但他的家庭問題卻屢屢困擾著他。晚年的亨利二世由於過份寵愛情婦羅絲蒙德‧克利福德(Rosamund Clifford),使分居中的妻子阿奎丹的埃蓮諾醋意大發,於是極力煽動他的兒子們進行反叛。同時,由於亨利二世對幼子約翰的偏愛,也激起了其他三子的不滿。於是,他的兒子們便紛紛起兵稱叛,雖然後來為亨利一一敉平,並對他們一再寬容,但是這些好鬥的兒子們還是不斷發動叛亂,就連深受亨利二世寵愛的約翰也參與叛亂。據說,亨利二世在西敏宮中掛了一幅壁畫,壁畫上畫有一隻老鷹,身上爬著四隻幼鷹,這四隻幼鷹正啄食著這隻老鷹。這幅畫可以說是生動的描繪了金雀花家族的狀況。在亨利二世的晚年,他僅存的兩個兒子(理察與约翰)再度發動叛亂,亨利的軍隊不幸遭到驍勇的理察擊敗(理察在戰勝後,還以輕軍企圖將其父俘虜,但卻遭到威廉‧馬歇爾擊落馬下),亨利只好狼狽地逃到他的出生地勒曼。飽受戰敗與疾病折磨的亨利二世,在死前得知反叛的人當中,他的愛子約翰也名列其中,他便喪失了求生的意願,而哀嘆:「可恥!一位被打敗的國王真丟臉!」不久,亨利二世便撒手人寰。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