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3重點 改善孩子挑食

3重點 改善孩子挑食

不強迫 餐桌吃飯 和顏悅色面對

2015年02月15日 (蘋果日報)
報導╱周佩儀 

孩子挑食讓家長好困擾,馬偕醫院小兒科醫師黃瑽寧表示,有7成學齡前幼童被家長認為有挑食問題,主因在多數家庭生的少,成天關注孩子營養狀況無形中造成小孩壓力,建議可從3點改善,一、不逼孩子吃飯,二、讓孩子在餐桌吃飯,三、和顏悅色面對孩子。

黃瑽寧醫師表示,現代社會中許多孩子由於被過度保護,尤其吃飯時不停地被關注有沒有吃好或吃飽,造成多數孩子只要一聽到要「吃飯」就開始感到壓力而挑食,所以要改善的第1個重點就是當小朋友不想吃飯時,大人不再強迫、也不把食物硬推到他嘴邊,不要讓孩子在壓力下進食。第2個重點,進食方式應少量多餐,每日3頓正餐、3頓點心,正餐時,讓孩子和大人一起坐在餐桌前,與大人吃一樣食物、一同用餐,讓孩子養成在餐桌用餐的習慣,建議在餐桌上,不要自動夾菜給孩子,而是給他空的大碗盤,讓孩子自己拿想吃的菜,或是當孩子有想吃的菜時,家長也可幫他夾一口的份量放碗盤中,若孩子還想吃,家長再夾一口給小朋友,一切都等孩子索取再給食物就好;如果孩子不想吃飯也沒關係,家長可讓幼童坐在餐桌前,看著大人吃飯聊天等感受愉快氣氛。

剩菜剩飯勿當點心

此外,3頓的點心時間,不吃零食、不喝飲料,家長可觀察孩子1周可能缺乏的營養素來補強,例如你覺得孩子這周澱粉、蛋白質、水果吃得不夠,就可分別給孩子吃像切丁的麵包、吐司、切好的蛋、不同種類的水果等,點心時間不用坐在餐桌前,孩子想吃就吃,不想吃家長就溫柔地收起來,如果幼童很愛喝奶,也可在此時給予,不過黃瑽寧醫師提醒,正餐食物歸正餐、點心食物歸點心,不要拿剩菜剩飯當點心給孩子吃,因反覆加熱的剩菜剩飯口味不佳,可能會讓孩子對食物產生厭惡;而正餐時間「跟著大人吃」,點心時間也是「看孩子餓就吃」,皆不需要規定幾點吃,以免又落入給孩子吃飯壓力的惡性循環。

面帶微笑接受決定

第3個重點是,家長執行第1、2個重點時,一定要面帶微笑,不要用恐嚇語氣威脅,例如「不吃飯會生病喔!」,就算孩子空著肚子上桌、空著肚子下桌,父母也應該面帶微笑,接受孩子的決定。而有些父母會特別幫孩子做小點心,或做正餐口味的轉換,但當孩子不領情時,反讓父母的心情更沮喪,也讓孩子感到壓力,其實不用特地幫孩子準備特別的食物,因為時間一久,孩子會發現餓肚子的遊戲並不好玩,就會自己找食物吃了。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