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火災逃生 先找濕毛巾摀口鼻…錯

火災逃生 先找濕毛巾摀口鼻…錯


圖/聯合報提供

彭茂凱指出,隨著經濟發展,建築材料也日新月異,早期建築材料與現今不同,以往居住的木造、土牆、磚瓦,都是易燃,發生火災唯有趕緊逃,以前教「濕毛巾摀住口鼻」因建材大多木造,濕毛巾確實可以幫忙阻絕炭渣、炭灰。

現今房屋大都是RC結構,火災發生時,煙會在火場四處流竄,火通常只在起火點附近燒,一開始發現的煙並不等於濃煙,所以看到煙可以逃就趕快逃,或「關上房門抵擋濃煙」,不需擔心火會很快燒過來將房間燒毀;若先找濕毛巾摀口鼻,會拖延逃生的時間,「因無法預期火勢的演變」。

十題包括: 「遇火災時要滅火?」、「逃離火場用濕毛巾摀口鼻?」、「逃生門平日要暢通?」、「火災發生要往上逃或往下逃?」、「廁所浴室有水,可躲進廁所?」等。

擔任消防隊員六年的彭茂凱與蘇敬凱是同學,兩人近年來在防火宣傳時累積的經驗,都認為,若真的在火場遇到,錯誤處置觀念「已經死亡了!」,民眾應該重新認知面對火災地震的正確觀念。

蘇敬凱說,其實火災發生時,不能往上逃,逃不過濃煙的速度,萬一頂樓有雜物堆積,更會延遲逃生時間;四年前,一對夫妻發現火災時,忙著叫醒家人到浴室提水滅火,但火煙擴散迅速,兩人嗆昏在浴室,身上沒燒燙傷卻窒息死亡。

彭茂凱說,火場逃生就在一念之間,且事前預防重要,裝設「住宅用火警警報器」。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