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朱熹被遺忘的另一個身份-天文家

朱熹被遺忘的另一個身份-天文家

  理學大師一生卻花費了大量精力研究天文

  英國科技史家李約瑟早在半個多世紀以前,就提出觀點“朱熹是一位深入觀察各種自然現象的自然學家。”半個多世紀以來,儘管偶有學者對這一觀點投出贊成票,但畢竟數量寥寥。而去年以來,廈門大學教授樂愛國多次撰文對朱熹的科學家身份進行了重申,並且認為,朱熹在科學方面最大的貢獻表現在天文學方面。他從各種朱熹的著作中發現了蛛絲馬跡,他說:我們的科學史,尤其是天文學史上,不應該缺少朱熹。   


  從小思考天地問題

  ●朱熹在四五歲時便為“天地四邊之外,是何物事?”所煩惱。

  朱熹研究天文學?這似乎有點像個玩笑,但廈門大學教授樂愛國卻從資料中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細節,這個細節證明朱熹從小便對“宇宙”產生了興趣。據樂愛國介紹,朱熹弟子黃義剛和林蘷孫曾經在“癸醜以後所聞”和“丁巳以後所聞”兩個記錄中,記載了朱熹晚年的一段回憶。

  那時的朱熹已經年逾六十,他告訴兩位弟子自己在四五歲時便為“天地四邊之外,是何物事?”所煩惱。當別人告訴他四方無邊時,他還是仍然疑惑,儘管天地無邊,但應該也有個“盡處”。據兩位弟子的記錄,朱熹還對天地無邊的問題做了這樣一個比喻:他認為天地就似墻壁一樣,儘管無邊,也應該像墻壁一樣,在看不見的墻壁後肯定隱藏著我們還未知的領域。朱熹告訴弟子們,關於天地無邊的思考時常困擾著自己,還說“其時思量得幾乎成病。”

  樂愛國認為,朱熹對天文學的思考和研究並不是偶然興起,他從小就對此產生了疑問,且直到晚年對天文學的諸多問題都有持續的思考。樂愛國根據《朱熹書信編年考》一書,對朱熹的通信進行了梳理,並把其書信中凡涉及到關於天文學的信件按年代排序。在這些信件中,樂愛國發現朱熹在約十封給弟子的信中,談到了天文學問題。除了這些信件外,朱熹的專著中也散落著一些證據。

  家中藏有渾天儀

  ●朱熹設想設計一個球體類似天球,在球體內部標上星辰的位置,隨著球體的轉動人便可以隨之觀察星辰。

  在中國古代的天文研究中,渾天儀是一個重要的研究工具,它可以幫助研究者測定天體方位。在《宋史·天文志一》中記有“朱熹家有渾儀”,樂愛國認為儘管這是惟一一處提到朱熹家中藏有渾天儀的證據,但從其他一些朱熹在著作中對渾天儀的討論,可以推斷出朱熹確實利用渾天儀研究過天文學。

  在《朱熹書信編年考》中,樂愛國發現朱熹于1188年,曾經寫過三封信給自己的弟子。在這三封信中,朱熹告訴弟子,他聽說京城某處有一個渾天儀,他很想親自前往看看這件渾天儀,但卻苦於腳痛不能前往,他為此深感遺憾。樂愛國認為這三封書信的內容可以表明,1188年時,朱熹家中還並未收藏渾天儀。

  而在1189年朱熹給弟子的另一封信中,又有一段涉及天文研究的內容。在信中,朱熹說一位姓趙的人在福州用渾天儀測試北極離地面的高度是20度,而自己這裡的測試高度卻是24度,另外一人在“岳臺”(地之中心)的測試結果則相差八度。他對這樣不同的測試結果感到很奇怪。從這封信樂愛國推斷,1189年時,朱熹已經可以自己做測試,此時極有可能他已經收藏了渾天儀在家中。

  據此,樂愛國推斷,朱熹收藏渾天儀的時間應該界于1188年和1189年之間,另一處可以證明朱熹家有渾天儀的側面證據來自於《朱子語類》。在《朱子語類》中有內容講到朱熹在家和弟子安卿和黃義剛討論北辰(北極)的準確位置時,黃義剛曾說:“樓上渾儀可見。”樂愛國認為,這個樓上的渾儀,應該就是朱熹家裏所收藏的渾天儀。

  樂愛國表示,朱熹不僅收藏渾天儀,還從自己的研究出發,探討過對渾天儀的改進等問題。1186年,朱熹在《答蔡伯靜》中詳細地描述了自己設想的一種可以使人進入其中觀看天象的龐大的渾天儀———“假天儀”。他設想設計一個球體類似天球,在球體內部標上星辰的位置,而人能進入球體內部,隨著球體的轉動人便可以隨之觀察星辰。
  探索北極星的位置

  ●朱熹和弟子的討論不僅僅是局限于口頭上的討論,他們還利用渾天儀觀測,並得出北極並非北極星所在的位置。

  儘管朱熹說自己在四五歲時便開始思考天地問題,但樂愛國卻指出從目前的一些資料來看,朱熹第一次正式討論天文知識時年已41歲。

  樂愛國說,據《朱文公文集》以及《朱子書信編年考證》,朱熹最早論及天文學是1171年的《答林擇之》。在這個文章中,朱熹寫道:“竹尺一枚,煩以夏至日依古法立表以測其日中之景,細度其長短。”測量日影的長度是古代重要的天文觀測活動之一。最簡單的方法是在地上直立一根長八尺的竿,通過測量日影的長短來確定節氣。其中日影最短時為夏至,最長時為冬至,又都稱為“日至”。朱熹在《答林擇之》中也即讓弟子依照這種方法對日影進行測試。

  在朱熹和弟子的談經論道中,他們往往也會就一些天文知識進行辯論和探討。最有代表性的一次即上文中提到的朱熹與弟子安卿和黃義剛就“北辰”的一次討論。樂愛國表示,古代中國人把天看作一個天球,天球北極的準確位置一直是天文學家們所要尋找的。起初,人們大都以為北極星就是天球北極,而朱熹和兩位弟子的討論正是圍繞著這一問題進行。並且,從《朱子語類》對這次討論的描述,朱熹和弟子的討論不僅僅是局限于口頭上的討論,他們還利用渾天儀觀測,並得出北極並非北極星所在的位置。   

  ■歷史疑點

  朱熹為什麼研究科學?

  朱熹是理學家,但他為什麼會熱衷於研究天文學?樂愛國表示,朱熹不僅對天文學感興趣,他對地理、植物、動物等自然科學都做過一些研究,只不過其對天文學的研究最為廣泛和深入。樂愛國認為,朱熹研究天文學的目的並不是在於天文學本身,而是因為中國古代的經書中大量地涉及到了星象、天文術語,朱熹需要對經學做全面的闡釋,因此才會對天文學做研究。樂愛國指出,朱熹對《尚書·堯典》的註釋就和別的儒學家非常不一樣,在他的註釋中,他引用了很多科學知識,而在其弟子蔡沈編的《書集傳》中更是涉獵到了大量的天文學知識。

  “格物致知”這是朱熹從經典儒家思想中引用,並不斷發揚的一個觀點。朱熹認為,我們不僅要知道自然的表面現象,還要弄明白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現象。樂愛國認為這種“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的觀點也促使了朱熹對天文學等自然科學的研究。

  樂愛國認為,儘管在科學史上曾經有中外多位學者談到了朱熹的地位,但哲學界卻一直對這一觀點並不重視。他認為朱熹的科學思想不等於其理學思想,儘管朱熹的理學思想受到一些否定和批判,但他的科學思想是不能被忽略的。而同樣,朱熹的理學觀點備受詬病,但他“格物致知”的認識論卻是做出了很大貢獻的。

  ■鏈結

  關於朱熹研究天文的學者論述

  ●英國科技史學家李約瑟在《中國科技史》一書中,明確地說朱熹是一位深入觀察各種自然現象的自然學家。

  ●日本科技史學家山田慶兒在其著作《朱子的自然學》中表示,朱熹是一位被遺忘的自然學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席澤宗,曾發表文章《朱熹的天體演化思想》仲介紹朱熹的天文學思想,並表示朱熹的天體演化思想比前人有了很大進步。

  ●學者胡道靜撰文《朱子對沈括科學學說的鑽研和發展》中指出朱熹是位自然科學家。

  ●在《中國科學技術史·天文學卷》中,收入了朱熹關於天文學的許多論述。(感謝廈門大學哲學系教授樂愛國提供的學術支援。)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