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能哭的皇帝
讀過《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的人,對於劉備的哭都有深刻的印象。哭,幾乎貫穿了劉備的大半生。一部《三國演義》,劉備大大小小哭過二三十次。這二三十次哭,真真假假,花樣翻新,各有起因,各有效果:哭得百姓願意跟隨他謀生,哭得文官願意為他竭誠,武將願意為他賣命。終於,劉備在公元221年稱帝,年號為章武。因此有人說,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做了兩年皇帝,劉備又於臨終之際,哭著向諸葛亮托孤,使自己的傻兒子劉禪得以繼位做皇帝。蜀漢江山,雖然侷促於西南一隅,卻也前後延續了四十多年。
史學家說《三國演義》是「七分實事,三分虛構」。據此看來,在劉備哭出江山這一重要情節上,幾乎完全是虛構的。翻檢陳壽的《三國誌·蜀書》,劉備本傳不但沒有記載他哭過,反而有喜怒不形於色的話。可以想像,曹操與之煮酒論英雄的劉備,應該是遇事沉著的冷峻派,不是哭哭啼啼的林妹妹一流人物。這當然也不等於說,劉備從來不曾哭過。晚陳壽《三國誌》數百年的司馬光等的《資治通鑒》,記載了劉備的兩次哭泣:一次是公元201年,劉備在荊州劉表的宴席上,如廁時發現幾年閒居,長久沒有騎馬,大腿內側又長了不少肉,有感於日月如流而功業不建,於是慨然流涕;還有一次是在公元208年,劉備不忍心趁亂奪取劉表地盤,引軍離開,路過劉表墳墓,涕泣而去。兩次哭都與漢室宗親劉表有關。至於《三國演義》中,劉備哭得死去活來的幾次,《資治通鑒》中全都沒有記載。可以肯定,劉備的哭,是小說家羅貫中的藝術創造。
據讀史印象,歷史上最能哭的皇帝,應該是唐太宗李世民。《資治通鑒》記載這位在中國歷史上文功武治都屬一流水平的皇帝,前後哭過十次之多!
李世民的第一次哭在公元626年,太子建成怕李世民功高勢大,危及自己的皇儲地位,夜召李世民,飲酒而鴆之,使其吐血數升。高祖李淵明白個中原委,但他既不想廢建成太子,又想保全世民。於是,勸世民遷居洛陽,世民涕泣,辭以不欲遠離膝下。第二次哭是同一年,李世民設計殺掉哥哥建成與弟弟元吉之後,李淵召見,撫摸著他的肩膀,說自己差一點冤枉了他,李世民跪在地上,號慟久之。第三次,其實應該說第三輪,在公元630年,開國功臣杜如晦死後,李世民每次說到他,必流涕。第四次,公元635年,他爹李淵駕崩,李世民為之罷政數月,哀毀羸瘠。第五次在636年夏天,賢內助長孫皇后死,李世民思念不已,在皇家花園中建築了高台,以便能看見長孫皇后的埋葬地昭陵,聽完魏徵的勸諫,哭了一陣,命人拆去高台。第六次在643年正月,諍臣魏徵死,李世民登上長安禁苑的西樓,面朝發喪處,望哭盡哀。還曾對身邊的人說,魏徵一死,他就等於沒了一面鏡子。第七次是646年12月20日,唐太宗在自己四十七歲生日宴會上,說自己雖然擁有天下,但不能再在父親面前承歡盡孝,說著說著就泣數行下。第八次在647年正月,大臣高士廉死,他本想親自前去弔唁的,但是,房玄齡、長孫無忌都強烈反對。於是,他只好回到東苑,望南而哭,涕下如雨。等到靈柩出橫橋,他又登上長安故城西北樓,望著出殯方向慟哭。第九次在648年,房玄齡病重,李世民前去探望,相對流涕。房玄齡臨終時分,李世民又前去訣別,悲不自勝。第十次,即最後一次,649年,他自己臨終,太子李治日夜守護,有時整天都不吃東西,悲愁之下,頭髮都有變白的。李世民於是哭著說:「汝能孝愛如此,吾死何恨!」
唐太宗李世民的十次哭泣彈淚,六次是為了人倫親情,四次是為了功臣亡故。也許,羅貫中等創作《三國演義》,塑造劉備這個人物時,在哭這一點上,是以唐太宗為原型的,參考了唐太宗的性格特點。如果不是完全出於史家的刻意粉飾、塑造,也不是完全源於李世民本人的有意做秀,而是本自歷史事實。就是說,真實的李世民,確實是一個心地比較柔軟的皇帝。那麼,我們也許可以接著魯迅先生的一句詩,「無情未必真豪傑」,延伸出一個判斷:一個心地柔軟,會哭泣的人,也是可以開創出一個偉大的朝代,開啟一個偉大的時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