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嚼檳榔、喝酒、抽菸 口腔癌發生率 增加123倍

嚼檳榔、喝酒、抽菸 口腔癌發生率 增加123倍


Q:我平常有嚼檳榔的習慣,偶爾為了和客戶應酬,也要靠喝酒、抽菸博感情,然而,日前看到貴報報導,近5年癌症標準化發生率的變化趨勢,顯示男性癌症患者增加幅度最高的是口腔癌,不免擔心是否會成為口腔癌的高危險群?不知該如何預防?有沒有篩檢方式?

A:男性口腔癌發生數已由1996年的2029人,上升為2005年的4310人,每年約有2000多名男性死於口腔癌,而且已成為25歲至44歲青壯年男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顯見問題的嚴重性。

國際癌症研究總署已證實,檳榔是第一級致癌物。同時,根據研究指出,嚼檳榔導致口腔癌的機率增加18倍,檳榔加喝酒增加54倍,檳榔加抽菸增加89倍,至於檳榔再加上抽菸、喝酒,更高達123倍。


為早期發現口腔癌患者,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已和各縣市衛生局合作,擴大提供60萬名口腔癌高危險群的篩檢服務。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口腔醫學委員會也開始推動牙醫師的口腔癌篩檢訓練。


基本上,受過篩檢訓練的專業牙醫師,可用目視、用手觸摸,或是口腔黏膜的病理切片,及早發現口腔癌或癌前病變,並辨別偽陰性,若口腔出現白斑、紅白交雜的紅白斑等顏色變化,或是疣狀增生、口腔潰瘍,即有可能是警訊。


最後,提醒民眾,要降低口腔癌危害,首要工作就是拒嚼檳榔,呼籲已有嚼檳榔的民眾要勇敢戒除。衛生署建議,有嚼檳榔、抽菸、喝酒的民眾,一年至少前往牙科定期檢查一次,甚至也可以考慮每半年或是每3個月檢查一次。(衛生署口腔醫學委員會主委韓良俊解答,記者胡清暉整理)

自由時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