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比較中國農民起義的號召與美國獨立革命的訴求

比較中國農民起義的號召與美國獨立革命的訴求

比較中國農民起義的號召與美國獨立革命的訴求
從比較方法中見真章
「比較」是社會理論常用的方法,
當把兩種以上的社會結構,擺在同一個平台上時,
就很容易一目了然地「對照」出其間的特殊性及相似點。
此法不僅易於勾勒出不同社會型態的模式,亦可掌握社會組織及發展的脈絡,
從中探索社會的本質,及影響社會型態的因素。
假設A社會結構的缺陷,可以透過B社會的對照來凸顯,找出社會弊病的癥結;
只要抓住症頭下對藥,總還有藥到病除的機會。
蘇軾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跳不脫自己社會價值的框框,
就猶如墜入五里霧當中,找不到錯誤的關鍵,難免一錯再錯了。
比較方法運用到歷史學上,同樣能產生上述的效用。
馬克思‧韋伯(Max Weber, 1864~1920)在1914年針對一場都市史的辯論中說:
「歷史學應該證實中世紀的城市有什麼特殊之處。
不過,我們只有先找出其他城市(古代城市、中國城市、伊斯蘭城市)缺少什麼,
這個目的才有可能。」唯有比較,我們才能看出有什麼、沒有什麼,
也才能了解「特殊」與「共相」的意涵。
這種比較手法,對於某些認為歷史為特殊、獨有、不可重複的學者,恐怕較為排斥。
但筆者以為,要開闊歷史的宏觀視野,尋找環境與人性互動的關鍵,
透過比較的研究方法,更能洞見真章。
中國進行了二千多年的帝王專制,歷經多少社會動盪的改朝換代,
一家一姓的帝王專制型態,仍然歷百世而不衰,甚至有越演越烈的趨勢。
直到清朝末年,西方政治思想衝擊,中國人才曉得有「民主」這回事,
原來「四萬萬人也可以當皇帝」。
這一對照之下,像照妖鏡一般,把中國帝王專制、宮廷生活的醜陋形象給放大了;
原來沒有了皇帝,人民照樣可以管理這個國家。
那麼,推翻滿清王朝之後,還想當皇帝的袁世凱,
落得在列強反對、眾叛親離、全國一致討伐的聲浪中下台,也就可想而知了。
打開中國近代史,在西化的腳步上,
我們從物質層面(自強運動)走向制度層面(戊戌變法);
新文化運動時期,才曉得新酒不能裝在舊瓶裡。
要改,連思想文化層面,都得配合西方思維「全盤西化」,
才不會東施效顰搞得四不像。
雖說「全盤西化」並非中國全面性的解藥,但對於自由民主這種純粹的西方產物,
非得從其根源及文化傳統理解不可。
筆者以為,從傳統中國農民起義,與美國獨立革命來作比較,
可以勾勒出文化深層的觀念,及其對政治發展有何重大的影響;
也可以從中反省檢視,在追求自由民主的價值時,
傳統封建的餘毒是否仍然侵蝕統治階層及一般大眾,
而使自由民主的真諦,扭曲變形而無法落實。
傳統農民起義的號召
「民以食為天。」這是中國人常說的一句諺語。
歷代帝王也總以豐衣足食、國泰民安當成治國的理想。
若百姓們吃不飽、穿不暖,這政權要撐下去也很難。
中國歷史上人民首次「揭竿而起」,欲推翻的政權是秦朝的暴政。
秦始皇修長城、築馳道,北伐匈奴、南征百越,使賦役三十倍於古;
加上焚書坑儒的愚民政策和嚴刑峻罰的白色恐怖,
使人民在肉體上和精神上,都懸在生死的交界線上。
公元前209年,900位前往北方勞役的戍卒,一個個瘦骨嶙峋、疲憊不堪,
偏偏屋漏又逢連夜雨,山洪爆發把橋樑沖毀,看來趕不上報到的日期。
按照大秦律法,延誤軍機要全體處斬,領隊陳勝、吳廣心想:
「到也死,逃也死,起義也死,不如轟轟烈烈幹一場。」
然而,陳勝、吳廣這兩位名不見經傳的小子,
想要領導群倫,幹一番問鼎中原的事業,就要「搞」一些天命所歸的把戲。
他們在布帛上寫著「陳勝王」,悄悄塞進捕來的魚肚裡,士卒們買了魚,
煮好了準備要吃,見到這樣的字條,開始對此事議論紛紛。
吳廣又在夜裡,偷偷躲到營舍附近的神祠後面,
尖起嗓子高聲嚎叫,假扮狐鳴彷彿說著:「大楚興,陳勝王。」
這樣裝神弄鬼,好讓士卒們信服自己稱王乃是天命。
陳勝、吳廣起義,賈誼在〈過秦論〉中視為摧毀秦帝國的先聲,
說他們「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其中,劉邦更從一介布衣,
在天時、地利、人和之下,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平民皇帝。
司馬遷的《史記》說他「隆準而龍顏,美鬚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光身體特徵就異於常人。《史記》還記載,劉邦押解一批囚犯到驪山修築陵墓,
途中跑掉了許多人,看來還沒到驪山,人都跑光光了,他告訴囚犯說:
「你們各自逃命吧!我也自己找生路去了。」
其中有十幾個壯漢願意跟隨他,劉邦就帶著他們一路逃亡。
當路過沼澤時,一條巨蟒擋在路上,壯漢們嚇得不敢前行。劉邦酒醉著說:
「有什麼好怕的。」拿起劍來就把巨蟒砍成兩段。
後來有人到斬蛇的地方,看見一位老太婆哭泣著說:
「我兒子是白帝之子,幻化成巨蟒橫臥路上,卻被赤帝的兒子殺了,
所以我傷心啊!」巧妙地與五德終始說結合,傳開劉邦是真命天子的信息。
在中國傳統觀念下,陰陽五行說強調天命論,要當皇帝得有祥瑞徵兆才能扶得起。
東漢末年的「黃巾賊」,在當時宦官亂政、民不聊生的政治背景下,
也要喊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
好讓人民引頸期盼,確實跟對了真命天子。
中國歷代的農民起義,大多與宗教團體有關,除了傳說領導人生來有「異相」外,
還得附會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這樣才能奪得王位正統。
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平民皇帝朱元璋,傳說媽媽懷他的時候,夢到神送一藥丸,
放在掌中有光,吃下去後醒來,口中有香氣。
出生的那天,紅光滿堂,鄰居以為房子著了火。
他將國號取為「大明」,除了籠絡明教徒、以救主「明王」自許外,
更考慮到陰陽五行說:元朝建都北平,源起於漠北,北方是水、屬陰,神為玄冥,
顏色黑;南方是火、為陽,神是祝融,顏色赤,取「明」為國號,
恰是以火制水,以陽消陰,以明剋暗,符合五德終始的學說。
美國獨立革命的訴求
反觀美國國父華盛頓,出生時沒任何祥雲繞頂,
媽媽也沒吃神仙送的禮物,身上更沒長72顆黑子,仍然深受人民愛戴與支持;
因為推翻英國的殖民統治,訴求不在於華盛頓是真命天子,
而在於保障美洲殖民地的基本人權與政治權利。
與中國傳統農民起義不同的是,美國獨立革命的起因,
並不在於苛政的剝削與壓迫,把人民逼到「反也死,不反也死」的絕路,
才要起身革命的;而在於追求殖民地自治,提出「沒代表權,就不納稅」的訴求,
以捍衛傳統的政治權利,更高揭「不自由,毋寧死」的口號,
視人權的價值更高於生死。唐諾在《獨立宣言》的譯著裡說:
「從我們熟悉且曾經身在其中的殖民地歷史來看,宣言所控訴的統治暴行,
老實講,實在稱不上是什麼暴行。」可以說明這個觀點。
當時殖民地人民,對於英國國王及國會,未經其議會同意,
即徵收「印花稅」、「茶稅」等措施,覺得相當不滿;
於是以抵制英貨,甚至訴諸暴力回應這些政策。
當時英國在美洲殖民地所徵收的稅金相當輕,絕不會讓殖民地人民「活不下去」,
這樣的因素很難在中國形成革命的「導火線」,
卻在美洲造成一場轟轟烈烈的獨立戰爭。
早在美國獨立戰爭前500年的1215年,
英國約翰王(King John)即被貴族逼迫簽署了《大憲章》,
其中約束王權未經議會同意,不得擅自徵稅;
未經合法的裁判不得逮捕、囚禁或放逐自由人。
1628年,國會要求查理一世(Charles I)簽署的《權利請願書》中,
更加上了軍隊不得占駐民房的規範;1689年光榮革命後所簽下的《權利法案》,
再重申國王未經國會同意,不得徵收任何稅捐、創制或廢止任何法令。
來到美洲新大陸的英國移民,早對憲政體制下的代議政治知之甚詳,
這些熟悉殖民母國法律和公民權利的老練移民,
根本上就認定英國沒有任何權力依據可對殖民地徵稅。
當英國以鐵腕方式執行其收稅的決心,
放縱稅吏、官員、軍隊強行進入民宅搜索時,
殖民地人民把這稱為「不可容忍的法案」;更把大英帝國的種種作為,
視為將人民淪為奴隸的「暴政」。
當時,啟蒙運動提倡的「天賦人權」與「政府契約」論,
已經是整個歐洲普遍的常識,傑佛遜在《獨立宣言》裡,
即以這樣的常識,當成美國獨立戰爭正當的理由:
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證自明的:人人生而平等,
且擁有造物者賦予人們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渡讓的權利。
為了保障這些權利,才在人們之間成立了政府。政府的正當權利,
來自於被統治者的同意。無論何時,當某一型式的政府,
變得危害這個目的的時候,人民就有權來改變它或廢除它,並建立一個新的政府。
新政府奠基的原則,組織權力的方式,必須使人民獲致最大的安全與幸福。
有了傳統英國代議政治的觀念,加上啟蒙運動民主自由的主張,
美國獨立革命在徵稅問題的導火線下,鼓動了風潮。
這些建國之父們,成功地推翻英國政權,建立全世界第一個民主共和國。
他們要創建一套國家體制,想到的不是一家一姓的地位,而是全民百姓的福祉。
朱元璋帝位要傳子孫萬世
打從秦始皇起,中國皇帝就有把帝位傳諸子孫「萬世」的野心;
漢高祖劉邦鏟除異姓諸侯之後,和心腹大臣立下「白馬之誓」,
宣稱「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同樣是這般考量。
這種公然把維護家庭利益的政策,列在基本國策之中,
卻不見「天下共擊之」的撻伐聲浪,
自然是中國傳統的政治思想氛圍,把這現象給合理化了。
朱元璋當皇帝以後,用了更多的心思及手段,想辦法讓子孫能穩居皇帝寶座。
廢除丞相是朱元璋的一大措施,同時對中國政治文化產生深遠的影響。
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置相篇》上說:
有明之無善治,自高皇帝罷丞相始也。……古者君之待臣也,臣拜,君必答拜。
秦、漢以後,廢而不講;然丞相進,天子御座為起,在輿為下。
宰相既罷,天子更無與為禮者矣;遂謂百官之設,所以事我,
能事我者我賢之,不能事我者我否之。
設官之意既訛,尚能得作君之意乎!古者不傳子而傳賢,其視天子之位,
去留猶夫宰相也。其後天子傳子,宰相不傳子;天子之子不皆賢,
尚賴宰相傳賢足相補救,則天子亦不失傳賢之意。
宰相既罷,天子之子一不賢,更無與為賢者矣,不亦並傳子之意而失者乎!
錢穆稱以上的論述,可謂「一針見血」。
孫中山論及「中國落後的理由」,亦指出政治上的關係,
在於政府一天專制一天,不是「焚書坑儒」,便是「興文字獄」,
想種種方法束縛人民的思想,人民哪裡能夠自由去求文化的進步呢?
朱元璋的專制,除了廢除丞相外,更表現在恣意殺戮功臣,
及廣佈特務網的錦衣衛上。朱元璋恐怖統治大屠殺是出名的,
除了丞相胡惟庸、大將藍玉兩案各株連上萬人外,
許多開國元勳如徐達、劉基等人亦難倖免於難。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