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路關旗

路關旗

清道光三年(西元1823年),曾文溪改道,泥沙伴隨著暴漲的溪水衝向台江內海,使得台江陸浮,造就了這片「菅仔埔地」,也開啟了菅仔埔的「二次移民史」!道光年間,原居於文賢里(今高雄縣湖內鄉圍仔內)之葉、王二氏,攜家帶眷遷徙至此,披荊斬棘、墾地拓荒,並自成一部落,稱曰「南路寮」。初墾時期,因水土不合,常有莫名疾病纏身,遂由庄民提議回故居圍仔內慈濟宮乞求雕塑保生大帝金身,並建公厝奉祀,時人稱為「開基老大道公祖」,此乃「三庄頭公」之源矣。其後,因南路寮有「送火王」之科儀,且考慮到經濟方面之問題,遂與鄰近庄頭「陳卿寮」、「新和順」之先賢大老協議,各庄輪流舉辦「送火王」,並以「開基老大道公祖」金身為信物,訂定三年輪值一科,同享神恩。迄今,南路寮保鎮宮、陳卿寮保山宮及新和順保和宮,仍以「兄弟廟」相稱,維持這難得之傳統;唯「送火王」科儀,因時代變遷及居民組成型態之改變,已經停辦多年;但謁祖仍每 三年由輪值神廟主辦,在公祖聖誕前,協同另二神廟,一同前往高雄縣湖內鄉圍仔內祖廟請火,並回駕繞境云庄,澤佈神恩,三庄善民共享聖恩澤披!圖文提供:台南市新和順保和宮資訊網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