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天子門生陣

天子門生陣

「天子門生」源於明朝徐霖所著「繡襦記」一書,描述落第秀才鄭元和的故事,鄭元和落魄倒臥風雲中,為丐幫兄弟所救,並得李亞仙「以繡襦擁之而歸」,後來二人結為夫婦,鄭元和在李亞仙鼓勵之下,奮發向上,終於考上狀元,位晉三公,死後被皇帝追封為「天子門生」。「天子門生」以南管樂器演奏為主,不加入任何表演動作,旋律優美,唱腔優雅,頗為精緻。
「天子門生陣」包含「太平歌陣」與「七里香陣」。
「太平歌」的樂器大致與南管相同,不過因為音樂風格比南管通俗化,樂器洞簫與笛子、月琴與琵琶並用,並有合唱的歌者十餘人;有的藝陣還加了詼諧逗趣的表演三個人物,逝著大肚皮的旦角「大食查婦」,蒼老的生角是「博局(台語音)翁」,丑角是「看命仙子」。「大食查婦」一天要吃五頓飯,外加點心。偏偏嫁了個「博局翁」遊手好閒睹博為業,樣的「翁婦(夫妻)」組合,想也知道天天有得吵,偏偏冒出個打岔的「看命仙子」想招攬個看相的生意......,於是一場短短的鬧劇,使得觀眾捧腹大笑。
「七里香」音樂也是管絃樂 有笛、二絃、椰胡、月琴、引磬及澎筒(漁鼓)。表演唱曲更為通俗化並以三個絲普別扮演生、旦、丑三種腳色,並表演「打七響」,十多位樂工邊彈邊唱,另外還有十多位合唱的歌者。七里香的唱曲非常豐富,內容悉為傳統戲曲的濃縮,如陳三五娘、三伯英台等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