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福興鄉農會碾米廠暨穀倉

福興鄉農會碾米廠暨穀倉

福興鄉農會碾米廠暨穀倉

類別:歷史建築

創建年代:昭和13年(1938年)

地址:福興鄉橋頭村復興路27號

歷史沿革

日治時期,日人於台灣成功改良日本種米並於大正12年(1913)大量生產,主要是為了供應日本內地的需求,並有助於調節米價。此時,總督府鼓勵民間信用組合興建穀倉,以儲存稻穀。

農業倉庫設立的地點主要考量農家利用的便利、販賣運送的方便及乾燥的空間,以利米穀的保存。而農倉的建築更需要考量建築物堅固、保管之安全,勞力的節省以及經費。

福興農會穀倉建於昭和9年至13年(1934至1938),它的前身是日治時期「台中州彰化郡福興庄福興信用購買販賣利用組合」所經營的農業倉庫,此穀倉係由總督府獎勵民間信用組合所興建。福興穀倉完成後,開始收購鹿港、福興地區的稻穀並兼營碾米業務。

光復後,農會陸續引進美式的現代化機械設施的圓桶式穀倉,傳統的農會穀倉在產業結構的變化下,大多面臨拆除或閒置的命運。民國85年外中倉庫完成後,福興穀倉也功成身退。



福興穀倉的舊貌



福興穀倉室內保存原有的穀倉設施

民國88年九二一地震,福興穀倉受到嚴重的損壞,民國92年6月10日經登錄為歷史建築,穀倉自93年8月22日開工,94年5月竣工,完成福興穀倉主體建築的修復。

民國93年彰化縣政府向經濟部商業司爭取一億餘元經費,執行「地方產業交流中心推動計劃」,投入硬體的修護與軟體的規劃,民國93年2月16日開工,同年9月24日竣工,於穀倉後方的倉庫規劃客棧、展售館、簡報室及多功能使用空間,做為「彰化地方產業交中心」,活化舊建築。



建築藝術

福興穀倉的建築可分三部份,分別是散裝稻穀貯藏倉庫、三層樓碾米機房及以檜木搭建而成的碾米機器。積散米穀貯藏穀倉主要是貯藏散裝的稻穀,倉庫的中央有一道輸送帶,兩旁各有8間散積倉庫組成,稻穀可經由輸送帶送至碾米機房。碾米機房內部設有碾米的機具,主要是調製白米與糙米的空間,完成白米與糙米後,在貯放於北側的倉庫中。



現代設施與舊建築的設計

台灣穀倉大多需有跨距大的空間,屋頂以桁架構成,壁體有通風設計,農倉的建築構造應以保存米穀品質為要件。福興農會散積穀倉的屋頂設置8個老虎窗,老虎窗凸出屋頂,外觀為雨淋板,主要提供穀倉內部的空氣對流與散熱的功能。



大型穀倉規劃為"彰化縣地方產業交流中心"

散積穀倉的牆面為土墼牆,外部以稻穀混合砂漿粉刷,門窗的開口處再以紅磚補強。散積穀倉的16間倉庫各有二個洩穀孔與四個地板通氣口,倉庫內部為高架地板,以木柱架高約45公分,有防潮的功用。而地板通氣口以鐵絲網做為柵欄,防止老鼠及其他動物進入。



農會穀倉屋頂設有老虎窗,有利於穀倉的通風



穀倉內的輸送帶,將穀物送至碾米廠


資料來源:彰化縣古蹟暨歷史建築全球資訊網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