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唐朝為什麼沒有文字獄?

唐朝為什麼沒有文字獄?

  所謂的文字獄,是指沒有像明清那樣因詩文導致抄家、殺頭,甚至誅滅九族之類慘不忍睹的事件發生,而並不是說唐朝就沒有因文字而遭貶謫的事情。因為自古以來文責自負,平常間因文字引起誤會、責罰也是難免的事情,更何況家天下的時候。粗略讀過唐詩,雖然仍有不少因詩文遭貶謫,罷官、降級的事件發生,但是卻沒有明清時動輒就是抄家、殺頭、剖棺剉屍的血腥場面。你說奇怪不奇怪?
  唐詩是中國古典文學的高峰,在此以後詩歌便走入了沒落,明清更是如此,所以唐詩也就成了不可逾越的高地。不少專家把這種情況歸結為盛唐現象,究其原因有三:一是自漢以後,中華大地分裂割據,幾百年來沒有形成一個強有力的統一政權,雖然這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戰火四起,軍閥混戰,生活艱難。但同時也反映統治者對人們思想的控制相對要弱,這客觀上有利於思想的萌芽與自由傳播。其二李唐王朝的政權主體隴西貴族地處漢民族的邊遠地帶,受自漢武帝確立的儒家正統思想為核心的中原文化影響要小得多。思想的相對自由,從而造就了一個盛唐的開放胸襟與氣度,八方來朝,祆教、景教、摩尼教相繼傳入,各種宗教、音樂、舞蹈等文娛活動盛行就是一個明證;三是李唐王朝對詩歌的推崇與重視。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提升了人們對詩歌的喜愛和對詩人的尊崇。
  但最重要的還是開放開明的胸襟與膽識,或者說唐時還沒有形成後來一直現在影響人們日常生活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標準,比如「存天理、滅人欲」、「餓死是小,失節是大」等三綱五常。甚至可以說唐人的容忍度是大一統政權中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用《紅樓夢》中焦大罵賈、榮二府中的紈褲子弟的話來說,那就是「扒灰的扒灰,燒火的燒火」。唐高宗李治納父親太宗李世民的妃子武媚娘,進而立為皇后;唐玄宗李隆基迎娶自己的兒媳壽王妃楊玉環,兩個老夫少妻愛得死去活來,驚天動地,演繹了一出人間浪漫的愛情悲喜劇,從此君王不早朝,大權旁落,險些讓山河變色;還有武則天當皇帝時最為寵信的「二張」,就與其女太平公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尤其是張昌宗,原本是太平公主的情人,太平公主先是對其武則天誇讚張昌宗年近弱冠,玉貌雪膚,眉目如畫,身體是通體雪艷,瘦不露骨,豐不垂腴。接著悄悄描述床笫之間的旖旎風光:那味道就像南海的鮮荔枝,入口光嫩異常,婉轉如人意,使人神飛魄蕩。說得武則天心花怒放,於是納面如蓮花的張昌宗為男侍。繼而引薦其兄張柬之... ...
  沒有明清時是才有的條條框框的束縛,詩為心聲,於是就有了令後世感歎不已的唐詩。整個唐朝我們也經常看到某某因什麼詩歌文章罷官貶職,但卻沒有聽說過哪位由此而抄家殺頭、剖棺剉屍。讀這些朗朗上口的唐詩,我們彷彿回到了盛唐,感受到了盛唐氣象。「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杜甫《飲中八仙歌》)、「...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如此傲才視物似乎只有唐朝才有。「...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杜甫《兵車行》)詩聖杜甫「三吏三別」聲聲淚字字血力透紙背的詩句和「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白居易《長恨歌》)白樂天開宗明義就直呼其名,更是世間少有。也許有人會說,那說的都是漢皇之事。但仔細琢磨,借漢說唐,指桑罵槐同樣讓我們替古人擔憂,如此大膽不借後果即使放在今天也毫不遜色。
  如果說這些還是隔山打牛隔靴搔癢不過癮曲筆的話,那麼「憶昔先皇巡朔方,千乘萬騎入咸陽。陰山驕子汗血馬,長驅東胡胡走藏。鄴城反覆不足怪,關中小兒壞紀綱,張後不樂上為忙。至今今上猶撥亂,勞心焦思補四方。」(杜甫《憶昔二首·其一》、「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 ...」(杜甫《麗人行》)、「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峨眉朝至尊。」(張祜《集靈台·其二》)這可說的是當朝,而且直呼其名。雖然大多說的是後宮佳麗,但那可是至高無上皇帝最寵信的人啊!誰敢冒這麼大的膽子,居然說皇帝最寵幸人的不是?可是我們並沒有聽說詩聖杜甫等人後來怎麼樣了?
  還有「...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餘斤,官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白居易《賣炭翁》)、「...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兩絲。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奪人衣作地衣!」(白居易《紅線毯》)這同樣說的萬乘之君皇帝的人啊!再看看以後,還會有這麼大膽的詩,而且還沒有出現由此性命難保的詩人?
  正因為有了相對開放和寬容的空間,所以才有了唐詩至今無法逾越的輝煌。是盛唐的大度開放造就了唐詩,而唐詩也在一定程度把盛唐氣象流傳了下來。讀這些傳之後世的唐詩,諷喻之作可以說是唐詩精華中的精華,有歎宮怨的,有歎勞作之苦的,有反戰渴求和平的,也有直寫老百姓生活艱難的,給我們留下了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可是這以後呢?雖然也有不少揭露世事之作,但那都是用命換來的。
  盛唐之所以為盛唐,唐詩之所以成為難以逾越的高地,二者是有著必然的聯繫的,而聯繫的紐帶與橋樑那就是開放、開明、大度與寬容(主觀還是客觀可以忽略不計,只看結果)。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