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兵馬俑囊括所有中國人的臉?

兵馬俑囊括所有中國人的臉?

  一家雜誌在製作陜西兵馬俑專輯的時候,偶然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雕刻於兩千年前的兵馬俑的長相,居然和今天的許多影視明星驚人的相似。據該雜誌人士說,我們開始只想拍一些和秦俑臉相像的現代人的臉,因此我們拍攝了大量秦俑的頭像和陜西人的臉,後來我們發現,我們編輯部中很多人都很像這些秦俑頭像,甚至只要你眼力夠好,你就可以從中找尋到一些明星的臉,讓人驚嘆秦俑雕刻的生動和精湛。
  這些兵馬俑當中,有的臉型狹長,凝神沉思,很像是陜西籍演員馬躍;有的濃眉大眼,粗獷豪放,簡直就是電視劇《水滸傳》中黑旋風李逵的扮演者趙小銳的翻版;而有的則小眉小眼,活像演員劉亞津;有的則神清氣朗,英氣逼人,眉宇之間神似演員陳道明。這真是個有趣的發現!人們仔細尋找果然發現幾乎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中國人的容貌,都能在古老的兵馬俑當中找到「模子」。
  難道說兩千年前秦朝的能工巧匠能掐會算,早早為中華後人繪製好了百變不離其宗的「臉譜」?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兵馬俑是否真的埋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就這個有趣的發現,記者隨即採訪了著名兵馬俑研究專家袁仲一先生。袁仲一先生1963年於華東師範大學中國古代史專業畢業,曾任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館長,現任該館名譽館長、秦俑學研究會會長等職。他對兵馬俑的研究十分深入,著有《秦始皇陵兵馬俑研究》、《秦始皇陵的考古發現與研究》、《秦始皇陵兵馬俑坑一號坑發掘報告(1974-1984)》等多部學術著作。
  「這個發現看似偶然,實則必然。它體現了老祖宗偉大的藝術觀察力、概括能力,以及高超的表現手法。」袁仲一說,「兵馬俑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其中,為我們公認的是,兵馬俑造型藝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基本涵蓋了中國人臉型的基本特徵。雖然細節各不相同,但是具有高度的統一性。用一句文言概括就是,相之大概,不外八格。」作為震驚世界的重大考古發現,文物考古者對兵馬俑進行了長期的研究,兵馬俑的面型豐富多彩千姿百態,研究人員總結出兵馬俑造型特別是臉型總共有八種類型。分別是:
  「國」字型。面龐長方形,闊額寬腮,高顴骨,下巴渾厚。
  「用」字型。和「國」字型近似。面龐亦為長方形,但面頰及下巴較國字形臉寬扁。
  「田」字型。近似方形的圓形臉。
  「目」字型。臉形窄長,五官較小。
  「甲」字形。上寬下窄,面形輪廓像是「甲」字形。一般稱為瓜子臉。「申」字形。顴骨部分比較寬,臉的上下兩部比較窄狹。圓潤的額頭,豐碩的面頰,高高的顴骨,尖長的下巴。
  「由」字形。面龐較長,窄額,寬腮,下巴肥碩。此外還有「蛋」字形臉。
  袁仲一介紹,「這八種面相基本涵蓋了中華兒女,特別是男性的臉部特徵。這些能工巧匠很聰明,好像還懂解剖學,什麼樣的臉型都配不同特徵的五官。比如『由』字型,由於面頰和下巴肌肉豐腴,五官就顯得稍微小一些。眉毛細細的,小眼睛還瞇著,鼻子和嘴都凹陷在豐滿的肌肉之中。這種兵馬俑造型充分反映了作者觀察生活深入細緻的能力。」可以說,兵馬俑是偉大的造型藝術,它成功地找到了中國人臉型的特徵,即便是今天,也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美學價值。
  「沒有兩件兵馬俑是完全一樣的。」、「據我所知,共計8000多件兵馬俑,沒有兩個是完全一樣的,雖然高度統一,但是又千人千面。」袁仲一說。他介紹,這是因為,秦俑的面容之所以找不出兩個完全雷同的面貌,因為它不是模制,而是以模做出人頭的大型,然後再一個兩個地進行細緻雕刻。在雕刻俑的五官、髮型、鬍鬚等時,作者有意識地追求各個俑長相上的差異。這樣即使是同模做出的俑頭,也只能是相似而不是相同。「寓個性於統一,才形成今天千資百態栩栩如生的藝術精品。」
  據研究專家介紹,兵馬俑的五官,尤其是髮型和鬍鬚,變化多端。除耳朵是模制後粘貼到面頰兩側外,其餘都是精心雕刻而成,尤其是眼睛刻畫較精。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不同的眼神表露出不同人物的內心世界。有的俑雙眼圓睜,一股怒氣衝衝的樣子;有的瞇縫著眼,微微含笑;有的眉清目秀,顯得十分機敏;有的目光下視,性格顯得文靜靦腆。秦俑眼睛的眼球都是僅雕出一個微微凸面,然後再以彩色點染,繪出白睛黑珠。
  眼神往往表現一個人的氣質,氣質勇猛者,一般是睛若懸鈴;機警伶俐者,一般是細眉秀眼;大頭闊面性格憨厚者,一般是粗眉大眼,五官粗獷。另外,表示目光前視者,眼球鼓起的凸面位於眼瞼的中央;目光凝聚者,雙眼鼓出的凸面內鬥;下視者,把眼球的上部與上眼皮交接處刻鏤較深;仰視者,則眼球的凸面上懸。秦俑的眼睛絕大多數都是較厚的單眼皮,雙眼皮者為數極少,與關中秦人的實際情況基本吻合。
  這一切都表明,兵馬俑的俑作者十分懂得要靠細微的細節變化,來表現人物不同的性格和心態。中國的傳統造型藝術一向是寫意為主,兵馬俑的造型卻反其道而行之,它的造型是現實主義的。面對這千年前的瑰寶,我們要問:那些偉大的工匠究竟是誰?袁仲一介紹,大部分製作者可能都是從全國各地徵召的,所以基本上沒有留下任何個人資料。但是其中有經驗的「總工程師」「美術設計師」,有資格在一些傭像身上留下了自己的姓名等資料,一共有87個名字。
  據介紹,在陶俑、陶馬身上一些不被人注意到的地方,發現了許多刻畫、戳印的文字。這些刻畫、戳印文字的內容,除了編號的數字外,其餘都是陶工的名字。這些文字為我們瞭解兵馬俑的塑造者提供了珍貴的資料。經過考古學家多年的潛心研究,從發現的陶文中已經辨識出了八十多個陶工的名字,如宮得、宮係、宮臧、右亥等。這些陶文中的宮字,實際上是宮水的省文,宮水原是秦代燒造磚瓦的官署機構的名稱。右亥中的右字,則是秦代負責土木工程的官署右司空的省文。而陶文中的係、得、臧、亥等是陶工的名字。從這些冠有秦代官署名的陶文,使我們得知,秦代從宮水、右司空控制下的制陶作坊抽調了許多陶工參與了陶俑的製作。
  有幸能在秦俑身上留下不朽印記的八十多名陶工,都是秦代一些技藝較高的匠師。在這些匠師的率領下,還有一大批沒有留下名字的陶工。據考古學家推測,當時參與這一偉大藝術創造的工匠,至少在800名以上。如此龐大的雕塑隊伍,共同塑造出了這一宏偉壯觀的藝術奇跡,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的雕塑藝術史上都是沒有先例的。袁仲一先生說,估計是早期從全國各地徵召的,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智慧。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