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生不逢時!超級戰艦大和號

生不逢時!超級戰艦大和號


大和級戰艦生不逢時,恰逢戰艦的主力艦地位開始被航空母艦所取代的時代,而且舊日本帝國海軍將其當作最後決戰的王牌,未經許可聯合艦隊不能動用所以很少出戰,不過舊日本帝國海軍也一直期待大和級戰艦能與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主力艦進行決戰。


2006年,大和博物館中一以 10:1 為比例的大和號戰艦模型


大和級戰艦的艦體長寬比為6.76:1,為主炮射擊提供了穩定的平台並儘可能縮短了重裝甲覆蓋的面積;採用球鼻艏配合船體良好的線形設計,使艦體的減阻性能十分優良,以15萬匹馬力的主機功率使航速超過27節;設計獨特的操舵機構使其龐大的船體迴旋性能並不顯得笨重。艦艉露天甲板之下有容納艦載機的機庫與艦載小艇的舷側隧道狀艇庫。日本特色的塔狀艦橋高達45公尺。


武裝方面,其裝備三聯裝460公釐/45倍口徑主炮3座(前2後1,94式艦砲,可發射對空的三式彈),三聯裝155公釐/60倍口徑副炮4座(改裝拆除2座),雙聯裝127公釐口徑高射炮6座(改裝增加6座),三聯裝25公釐口徑高射炮8座(改裝增加132門)。



大和級戰艦以其裝備的9門460公釐口徑巨級主炮聞名於世,是當時口徑最大的戰艦主炮,主炮炮彈重量1460公斤,三聯裝主炮炮塔的旋迴部分重約2700噸,相當於當時大級驅逐艦的排水量。三聯裝155公釐口徑副炮是最上級巡洋艦改裝時拆卸下來的。



展於靖國神社的大和46公分巨級主炮炮彈,重1460公斤,

裝甲方面,側舷裝甲帶(最大)410公釐,炮塔(正面)650公釐,炮座560公釐,彈藥艙頂板270公釐,上層甲板55公釐,主甲板200公釐,指揮塔(最大)495公釐。裝甲重量21266噸。


大和級重視防護,是當時裝甲最厚重的戰艦,側舷水線裝甲厚度41公分擁有20度的傾斜角,兩層水平裝甲厚度合計超過25公分,炮塔正面裝甲厚度65公分,其要害部位的裝甲防護可謂是面面俱到。大和級戰艦是名副其實的是歷史上最大的,主炮威力、裝甲防護最強的戰艦,號稱世界第一戰艦。


1944年6月馬利安納海戰中,「大和」與「武藏」面對美國海空軍的優勢無所作為。在雷伊泰灣海戰中,儘管大和、武藏兩艦和盟軍的紐澤西號(愛荷華級戰艦4號艦,美國海軍當年最大的戰艦之一)均參與其中,不過並沒有出現日方期待的雙方直接對射的戰事。



大和資料簡介
艦種 戰艦
艦級 大和型(1號艦)
製造廠 吳市吳海軍工廠
動工 1937年11月4日
下水 1940年8月8日
服役 1941年12月16日
退役  
結局 1945年4月7日被擊沉
除籍 1945年8月31日

性能諸元
排水量
標準排水量 65,000噸
滿載排水量 72,808噸
全長 263.0米
全寬 38.9米
吃水 10.4米
飛行甲板 {{{飛行}}}
鍋爐 {{{鍋爐}}}
動力 蒸氣渦輪引擎(4座4軸)
極速 27.68節(有27.46的異說)
續航距離 7,200浬(16節)
出力 153,553匹

乘員 3,300人
艦載機 零式水上偵察機
零式觀測機等
最大載搭機7架
武裝 1941年(新造時)
3座3連裝46厘米艦炮、4座3連裝15.5厘米艦炮、6座12.7厘米連裝高角炮<、8座25毫米3連裝機槍、2挺13毫米連裝機槍
1945年(最終時)
3座3連裝46厘米艦炮、2座3連裝15.5厘米艦炮、12座12.7厘米連裝高角炮、52座25毫米3連裝機槍、6挺25毫米機槍、2挺13毫米連裝機槍
裝甲 舷側410毫米
甲板200-230毫米
主砲防盾650毫米

歷代艦長(階級全為大佐)
宮里秀德:1941年9月5日~(艤裝委員長)
高柳儀八:1941年11月1日~
松田千秋:1942年12月17日~
大野竹二:1943年9月7日~
森下信衛:1944年1月25日~
有賀幸作:1944年11月25日~1945年4月7日



BB Yamato fitting out, Kure Naval Yard, Japan, Sep 1941 (CV Hosho at extreme right)
正在廣島縣西南的吳市海軍船廠建造的大和號戰艦。 1941年9月20日。

大和(やまと)是舊日本帝國海軍建造的大和級戰列艦‎的一號艦。 亦是大艦巨砲主義的象徵。 艦名命名的由來是奈良縣的舊國名大和國。


大和於太平洋戰爭(大東亞戰爭)開戰前竣工及服役。 其後,擔任了聯合艦隊旗艦的任務。 後來,旗艦的任務被從大和的基礎上改良了司令部設備的同型艦武藏取代。


Yamato on trials, 30 Oct 1941, photo 1 of 4
宿毛灣衝標柱間公開測試中的大和,1941年10月30日。

“大和(計劃名A140F5)”在1937年11月4日,於廣島縣吳市的吳市海軍造船船塢〔造船船渠〕開始動工(第4船塢〔第4船渠〕原是負責整備、補修、配備用,並非用來造艦)。乾船塢因大和的建造而進行擴建,完成後長314米、寬45米、深11米。 當時為了不讓美國知道建造中的大和己超越該國的戰艦,因此成為機密,並秘密地建造。 據說最初海軍方面只有部份人知道正建造大和。 為了保持機密,在能俯視造船廠的地方都加上圍板。 而為了禁止外人知道船塢中軍艦的長度,就連屋頂上都加上圍板。 從事建造的人身份被嚴密調查,而造船所本身亦執行著嚴謹的機密管制。


Yamato on trials, 30 Oct 1941, photo 2 of 4
宿毛灣衝標柱間公開測試中的大和,1941年10月30日。

其後在1940年8月8日下水,而期間“天皇陛下將出席進水式(下水典禮)”的傳言廣泛流傳,結果是由海軍大臣代理出席(海軍省建議兩個艦名後再由日本天皇選定是海軍命名艦船的慣例)。 儘管說是下水,但絕不是字面般如武藏從船台這樣下水,而是在大和所在的船塢注水而已。 而且,由於保持機密,下水典禮並沒有向外公佈,因此世界第一的戰艦的下水典禮顯得非常冷清。 大和於1941年12月7日公試完成,並在同年12月16日服役。


Yamato on trials, 30 Oct 1941, photo 3 of 4
宿毛灣衝標柱間公開測試中的大和,1941年10月30日。

“大和”是奈良縣的古代藩國名(大和),並且有像徴“日本”的意味,從而表現出海軍對本艦的期待程度(同樣概念的名稱有扶桑)。 其正式的名稱是“軍艦大和”。


Yamato on trials, 30 Oct 1941, photo 4 of 4
宿毛灣衝標柱間公開測試中的大和,1941年10月30日。

同時,大和使用了很多當時最新的技術。 球狀船首突出3公尺,將波浪阻力降低7%,增加航行速度,在甲板的煙囪開口處使用蜂巢狀的裝甲。 其他的是採用了非常巨大的觀測用望遠鏡及測距儀,除了沒有雷達技術外,大和是當時日本最高科技的艦艇。


Battleship Yamato underway, circa late 1941, photo 1 of 2
1941年底的大和號。
1942年2月12日大和號戰艦成為聯合艦隊旗艦。 同年,因中途島海戰的關係,於5月29日從柱島出航,其間只在後方而沒有參與海戰。 同年6月14日回歸柱島。


Battleship Yamato underway, circa late 1941, photo 2 of 2
1941年底的大和號。
1942年8月17日因支援所羅門方面而從柱島出航,8月28日特魯克島港。 2月11日,基於大和擔任聯合艦隊旗艦任務的運用經驗,因此將通信、旗艦設備改良並移到大和級‎2號艦“武藏”上,並由武藏繼任旗艦。 1943年5月8日大和從特魯克出航,並航向柱島。 在吳增強了對空兵器後,航向特魯克島,並於8月16日向戰局惡化、已激戰3個月的所羅門群島進發。 但是,武藏、大和、長門依然沒有特別的舉動,只是不斷往返日本與特魯克。 乘員毎天除日常指定活動及艦上保養外沒事可做,批評“大和旅館”的聲音不斷加強。 然而在10月中旬被命令往馬紹爾群島出擊。 因為得到了預計美軍特遣艦隊(機動部隊)可能向馬紹爾移動的情報。 旗艦武藏以下包括大和以及長門的主力艦隊向特魯克進發尋機決戰。 但是,在4日間的等待及埋伏下並沒有遇上美軍特遣艦隊。 10月26日於特魯克島歸港。


Musashi in the foreground with her sister ship Yamato in the back, date unknown
武藏號在前,大和號在後。
1943年12月25日特魯克島以西180海浬大和號戰艦被美軍潛艇“魟魚號”以魚雷攻擊並擊中3號砲塔右舷。 速度減至18節。 儘管只是令艦身小部分受損,但由於爆炸的衝擊將船舷下端部分鋼板推入艦體內,而支持裝甲板的弧形構造則插穿防禦彈片的水密艙縱向牆,而機械室及火藥庫更意料之外地進水。 因如果只是敵彈命中的衝擊就能令艦體水密艙進水是危險且致命的缺陷。 基於支持部的缺陷,大和在修理時已經修補(武藏不明),但由於起因是設計上的部分,要完全改善有一定困難。 這個問題,與大和有同樣構造的美國南達科他級戰列艦,其防禦構造有同樣的問題,蒙大拿級戰艦的設計被重新評估能證明這點。 據說大和的巨大艦體被魚雷擊中亦沒有人發覺,“儘管大和被魚雷擊中,速度反而增加”,因而更加被信賴為不沉戰艦。



Officers aboard the Yamato in 1942, with Admiral Yamamoto 6th in front row
前排左數第6位是舊日本帝國海軍上將山本五十六。
在1944年6月15日,大和號戰艦參與了菲律賓海海戰(馬里亞納海戰)。 舊日本帝國海軍首次將戰列艦‎編入機動部隊掩護航空母艦作戰。 當時美日兩軍的機動部隊正進行決戰,而其中大和向美軍攻擊隊發射27發三式彈。 這是大和初次使用主砲實戰發射該彈。 可是在同時間,周遭的艦艇與日本方面第一次攻擊隊卻誤認友軍飛機為美軍軍機並以高射砲等射擊,出現了擊落數架友機的失誤情況。


Yamato resting at anchor in Truk in 1943
1943年特魯克島。
同年10月22日,大和號戰艦編入第二艦隊參加雷伊泰灣海戰。 為第一戰鬥艦戰隊(轄大和、武藏兩艦)旗艦,戰隊司令為宇恆纏中將。 23日清晨,由於旗艦愛宕被美軍潛艇擊沈,因此第二艦隊指揮官栗田健男中將改乘大和,因而成為艦隊旗艦。 24日,於錫布延海受到空襲,損失了僚艦武藏。 其後25日,在薩馬島海與美軍艦隊交戰,當中使用主砲共發射了104發砲彈。 更將企圖突入的驅逐艦約翰斯頓號以副砲擊沈。 在雷伊泰灣海戰中回程前共被美軍轟炸機在前甲板命中了4顆炸彈,而艦體更進了約4000噸海水,但對後續的戰鬥卻沒有影響。 特別是直接擊中了砲塔的炸彈,由於大和的裝甲太厚,因而炸彈不能完全地打擊,只令砲塔上的塗漆剝落。 (但是,根據第二砲塔長奧田特務少佐的手記中記述,炸彈命中後的衝撃令第二砲塔的人員大半因腦震盪而倒下)


Yamato turning at 27 knots, date unknown
以時速27節急轉彎。
大和號戰艦來到雷伊泰灣的入口,第二艦隊司令長官栗田健男中將因收到有美軍特遣艦隊在附近的誤報命令,所以沒有突入戰場,並且調頭折返回航。
在回航途中,被文萊附近的美國陸軍軍機攻擊。 (因剩餘彈藥少)當時採取了近距離對空攻擊,擊落了數架敵機。


Musashi, Yamato, a cruiser, and Nagato at Brunei, Borneo, Oct 1944
武藏號、大和號、一艘巡洋艦和長門號戰艦在汶萊,1944年10月。
在歸回吳市後的1945年,吳軍港受到空襲之際,與敵機交戰,其間沒有太大損傷。
同年,大和(艦長:有賀幸作大佐、副長:能村次郎大佐、炮術長:黑田吉郎中佐)作為第二艦隊旗艦(司令長官:伊藤整一中將、參謀長:森下信衛少將)根據天一號作戰(菊水作戰),在山口縣德山灣海向沖繩方向出擊。 以“發揚帝國海軍海上部隊的光輝傳統,使其光榮流傳後世。(光輝有ル帝國海軍海上部隊ノ伝統ヲ発揚スルト共ニ、其ノ栄光ヲ後昆ニ伝ヘ)”及神重德大佐(終戰後因飛行機事故被水溺死)的提議而倉促實施。 一般認為大和當時裝載單程燃料並進行自殺式攻擊,不過事實上其所裝載的燃料足夠向目的地3次來回。


Japanese 'Center Force' left Brunei Bay, Borneo for Philippines, 22 Oct 1944
1944年10月22日離開文萊駛向菲律賓。
第二艦隊大和以下,由第二水雷戰隊(司令官:古村啟藏少將、旗艦輕巡洋艦矢矧、第四十一驅逐隊(冬月、涼月(防空驅逐艦))、第十七驅逐隊(磯風、濱風、雪風)、第二十一驅逐隊(朝霜、初霜、霞))編成。 先導的反潛隊(対潛掃討隊)第三十一戰隊(花月、榧(カヤ)、槙(マキ))的3只驅逐艦從豐後水道返回吳。


Battleship Yamato or Musashi and two heavy cruisers maneuvering while under attack by US Navy aircraft, Battle of Sibuyan Sea, 24 Oct 1944
1944年10月24日大和號、武藏號和兩艘重巡洋艦躲避美軍戰機的攻擊。
菊水作戰(坊之岬海海戰參照)的目的是在美軍登陸沖繩戰役中協防沖繩。 也就是說,該航程主要吸引美海軍戰鬥機向大和攻擊隊迎戰,緩和對日本特攻機的攻擊。 如果能到達沖繩,就從東海西北方向衝縄島的殘波岬突入,並主動擱淺,成為能發射大量砲彈的砲台。 而艦上乘員則登陸支援陸上作戰並衝入敵陣。 但實際上航空兵力全數投入菊水作戰,對這支艦隊沒有任何空中掩護,要突破美軍的制海、空權而到達沖繩根本不可能...
而且戰爭末期時日軍的暗號密碼幾乎全被美軍破解,出擊時的通訊諜報也被確認,在豐後水道附近的美軍潛艇亦察覺該行動,特別是美軍聯絡時連密碼也不用,用明語直呼“ヤマト”(Yamato、大和)艦名。


Battleship Yamato under attack during the Battle of the Sibuyan Sea, 24 Oct 1944
1944年10月24日萊特灣海戰期間,大和號在錫布延海規避美軍攻擊。
當初,美國第五艦隊司令長官雷蒙德·阿姆斯·斯普魯恩斯上將考慮以戰艦迎擊大和號,但“大和”持續西進大隅海峽進入東海躲避美軍的搜索,因此命令以航空隊攻擊。 如果大和號不採取偽裝路線前進,而是往沖繩一直向前衝,有可能成為世界最後的戰艦砲擊戰。
第5艦隊司令長官雷蒙德·阿姆斯·斯普魯恩斯雖希望以戰艦撃沉大和號,但最後仍由米徹爾·馬克中將指揮的機動部隊攻撃。


Yamato hit by a bomb in Sibuyan Sea, 24 Oct 1944
大和號第一主砲塔被炸彈擊中,1944年10月24日錫布延海。
4月7日12時30分時,於鹿兒島縣坊之岬海90海浬(1海浬=1852米)處確認到50公里外的美軍艦載機並開始對空射擊,8分鐘後數架轟炸機急降而下,其中一架被擊中墜毀,但大和被2發中型炸彈擊中。 後部射撃指揮所、2號副砲、對空雷達損壞。 其後14時17分,受到美軍航空隊386架飛機(戰鬥機180架、轟炸機75架、魚雷機131架)的往復波狀攻擊。


Yamato in action in the Sibuyan Sea, 24 Oct 1944
1944年10月24日錫布延海。
大和號戰艦艦長263米,排水量達6萬4千噸,裝有9門46厘米口徑的巨砲。 這些數字都創造了世界造艦史之最,當年震驚西方海軍界的德“俾斯麥”號和它比,也只能是“小巫見大巫”。  理論上應無一艘美國戰艦是它的對手,如果讓它闖進沖繩近海,那些美軍的登陸艦艇可經不起它一發砲彈,因此,當“大和”號還停在吳軍港整修時,美機就盯上它,4月1日沖繩開戰後,它突然失踪了。 斯普魯恩斯預計日本將會以它來孤注一擲,但不知道是什麼時候。
當年美軍偵察機(F-13)在大和上空攝影,照片在2006年7月被美國發現。 在發現之前,尚無大和出擊時武器裝備狀態的準確資料,而這張照片就被期待能確定大和最終時的武器裝狀態。


Yamato during the Battle off Samar, 25 Oct 1944
1944年10月25日在菲律賓的薩馬島之戰。
“'大和'號!”
美國潛艇“線鰭魚”號的艇長克勞利驚叫著。 遠看“大和”號像一堵牆、一座山,正壓過來。 “線鰭魚”緊急下潛。 大和號駛離後,它再上浮,艦橋上架起天線,向第五艦隊司令衝擊緊急發報。 斯普魯恩斯在他的旗艦“新墨西哥”號上收到電報,隨後,沖繩海面的各型軍艦都展開了緊急部署,分散的艦群集中起來,運送彈藥、油料的支援艦隻穿梭其間,進行快速補給。


Yamato in action off Samar, 25 Oct 1944
1944年10月25日菲律賓的薩馬島海域。
時到深夜,物資準備就緒後,內部卻掀起一場風波:誰來實施主攻?
斯普魯恩斯著意於戰列艦隊。 他計劃率沖繩海面的十艘戰列艦和眾多巡洋艦,設下口袋,集火聚殲“大和”號。 但是,他屬下的航空母艦編隊第五十八特混編隊的司令米徹爾中將堅決反對,說這個功勞他是搶定了,熱電廠非他莫屬。 就在雙方電文來往互不相讓時,新的消息傳來,日本艦隊失踪。
原來,伊藤命令艦隊出豐後水道後,沿九州東海岸南下,然後經大隅海峽西去,進入了中國東海。 他知道,逕直南下,必躲不過美國人的眼睛。 “大和”號的希望在奇襲,在東海繞一個大弧,或許可以掩人耳目。


Yamato in action off Samar, Philippine Islands, 25 Oct 1944; photo taken by aircraft of escort carrier USS Kadashan Bay
1944年10月25日菲律賓的薩馬島海域。
斯普魯恩斯指示海上的潛艇和巡邏機擴大搜索範圍。 4月7日早上,“埃塞克斯”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一架飛機電稱:目標重新出現,在鹿兒島以西海域。
目標又出現,爭執也重起。 米徹爾堅持不讓,是因為另有一番考慮。 去年10月的萊特灣海戰中,“大和”號的姐妹艦“武藏”號被擊沉,但功勞歸誰卻難以分清。 艦載機部隊和潛艇都聲稱自己的攻擊是決定性的,米徹爾和潛艇司令小洛克伍德爭得面紅耳赤,也沒論出高低。 “大和”號的出現,給他再次試刀提供了機會。
米徹爾艦隊位於沖繩島西北海域,“大和”號轉了個彎,恰恰投他懷里而來。 上午11時,米徹爾利用賦予他的臨場機動權,命令第一波飛機緊急起飛。 隨後,他給斯普魯恩斯發去一份電報:
“我已起飛了。你攻還是我攻請速決斷!”
水上的軍艦再快也趕不上飛機,斯普魯恩斯無可奈何在他來電的空白處批道:
“你攻!但必須幹得徹底!”


Yamato under air attack in the Inland Sea, 19 Mar 1945
1945年3月19日在瀨戶內海被攻擊的大和號。
 
11時30分,設在沖繩以北一個小島上的日軍觀察站看到,約200多架美機遮天蔽日,向北飛去。 報警的電報急速北飛:
“他們來了!”
伊藤艦隊的各條艦上警鈴大作,砲手就位,大小口徑的高射砲都抬起了頭。
午夜不久,位於菱形艦陣最前端的“矢矧”號首先發現來襲的飛機,它迅即向“大和”號通報,就在美機要臨頂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烏雲蔽住了高空,海面上變得暗淡,天上的飛機和海面上的軍艦被隔了開來。
“感謝天照大神佑護!”砲手們歡呼雀躍。
好景不長。 10分鐘後,烏雲過去,候在高空的飛機盤旋著撲了下來。 艦群高炮齊嗚,拉起一張火網,但美機突破了火網。 魚雷機飛到艦群貼近海面的側方,投下一枚枚魚雷,然後再拉起,消逝在遠空中。 俯衝轟炸機則直撲軍艦,炸彈從機腹下滑落。 軍艦既要對空射擊,躲開炸彈,又要海面機動規避魚雷,一時間亂了陣腳。


Portrait of Yamato's officers immediately before Ten-Go Operation, 5 Apr 1945; note Rear Admiral Kosaku Ariga at front center
坐中間者為艦長有賀幸作大佐。
“矢矧”號首先受創,在海面直打轉。 “大和”號在它後面兩海裡,甲板上中了幾顆炸彈。 歪七扭八躺著一大堆砲手的屍體。 後部的雷達室被炸毀,八個操縱手連完整的屍體都沒有。 它的左舷中了一枚魚雷,但厚厚的裝甲保護了它,似乎毫不在乎,仍以二十節的速度向沖繩前進。 指揮艙內,艦長有架幸夫大佐在指揮作戰,伊藤佇立在旁邊,表情漠然。
第二、第三波攻擊接踵而至,每波都有近150架飛機。 米徹爾的3個航母突擊群、16艘航空母艦的攻擊機幾乎全部出動,他在200海裡自己的旗艦“列剋星頓”號上,目送一批批戰鷹遠去,又一批批把它們收回來。 艦上的升降機一刻不停,把歸來的飛機送入底艙加油裝彈,再升上甲板,作好再次出擊的準備。


Battleship Yamato under aerial attack in the East China Sea, 7 Apr 1945
1945年4月7日東中國海,美軍空襲下的大和號。
“大和”號周圍的海面上,魚雷像潔白的銀絲,筆直而來,有架幸夫指揮著龐大的軍艦作鈕齒形機動,然而,躲了這個躲不過那個,不斷有魚雷命中的爆炸聲。 周圍護航的驅逐艦也有幾艘受傷,它們仍對“大和”號緊跟不捨,試圖擋住魚雷,但無任何效果。 美機中也有中彈起火的,但中彈時都把魚雷和炸彈投躲出來,其勇猛之態不亞於沖繩海域的日本神風機。 軍艦上的日本官兵有些想不通,因為長官一貫教導他們,大鼻子的美國人都是“膿包”。


Yamato and a destroyer in action, 7 Apr 1945
1945年4月7日,大和號與另一艘驅逐艦。
第二波攻擊,“大和”號左舷中了三枚魚雷。 第三波中了五枚。 有架和伊藤在指揮艙看到,傾斜器的指針表示艦體橫傾已達18度,左部艙室不斷傳來進水的報告。 甲板上命中了多少炸彈已不可計數。
“快,右艙室注水,恢復平衡!”這是唯一的挽救辦法,艦體橫傾到一定程度,就會翻覆。
右舷輪機艙的水手匆忙打開注水開關。 但這時右舷也被魚雷擊中,大量的海水突湧而進,一百多名水手來不及撤出,竟被淹在艙內。 “大和”號橫傾還在加劇,航速已降到九節。


Yamato exploded, 7 Apr 1945
1945年4月7日,不斷爆炸中的大和號。
魚雷仍在不斷地命中,艦體橫傾到30度,左舷已貼近水面,恢復平衡已屬妄然。 有賀決定棄艦,但在棄艦前,他必須完成一個動作:
“轉左舵,艦首向北!”
按日本民間習俗,死人應該頭向北。 “大和”也應這樣。 再則,北邊是日本列島,是“太陽升起的地方!”
大和”利用殘剩的一點動力,扭動著笨重的軀體,但只轉到一半角度,再也轉不動了。


Yamato listing but still underway, 7 Apr 1945
已嚴重傾斜的大和號。 1945年4月7日。
成群的士兵,有的穿著救生衣,有的抱著一塊木塊,跑向大海。
“矢矧”號已經沉沒了,護衛的八艘驅逐艦四艘沉沒,其餘均受創。 美國飛機顯然對剩下的幾個小不點不感興趣,攻擊減弱,準備打道回府了。


Yamato maneuvering, 7 Apr 1945
規避中的大和號。
下午2時25分,“大和”號終於橫倒在海面上,主桅上的太陽旗也落水。 彈藥艙特製的1170發巨型砲彈只打了三發,隨著艙體的旋轉開始猛烈撞擊,只要有一發爆炸,就會引起全艦爆炸,“大和”號將粉身碎骨。


Yamato with a destroyer, listing heavy to port, 7 Apr 1945
1945年4月7日嚴重傾斜的大和號與另一艘驅逐艦。
戰艦在急速下沉,沒入水的那一剎那,海面形成一個深50米的巨大水窩,許多臨近的落水者也被吸了進去。


A mushroom cloud hanging above battleship Yamato's exploding hull, 7 Apr 1945
1945年4月7日大和號沉入海中並爆炸,在海面產生巨大的蘑菇雲。
緊接著,彈藥艙在水下爆炸,濺起的水柱直升雲霄,幾乎要吞噬低空掠過的美機。



Explosion aboard the Yamato as she was sunk on 7 Apr 1945
1945年4月7日大和號沉入海中產生大爆炸。


Illustration of bomb and torpedo hits on battleship Yamato, 7 Apr 1945, part of Commander Miyamoto's interrogation, 25 Oct 1945
大和號被魚雷擊中部位圖解。


Track chart of Yamato group, Apr 1945, part of Commander Miyamoto's interrogation, 25 Oct 1945
大和號被擊沉位置圖解。

同級艦
   
武藏號戰艦  1944年10月24日 1944年10月24日遭到美軍航空母艦艦載機擊沉/1942年8月5日「武藏」竣工。
1944年10月參加雷伊泰灣海戰,企圖攻擊位於雷伊泰灣的盟軍登陸艦隊。1944年10月24日「武藏」在菲律賓錫布延海域遭到美軍飛機攻擊,被19枚魚雷和17枚炸彈擊中後於19時35分傾覆沉沒,沉沒水域位於北緯13度7分,東經122度32分。


   
信濃號航空母艦  1944年11月29日遭到美國海軍潛艦射水魚號擊沉 /由於中途島海戰舊日本帝國海軍損失大量航空母艦,因此軍方除了加速建造航空母艦以外,亦計劃對既有軍艦進行航空母艦改裝,在這時處於半完成狀態的110號艦(即後來的信濃號)也被日本海軍列入改裝排程(期間舊日本帝國軍方高層之間曾多次爭論),於是信濃號從一艘戰艦被改裝成航空母艦。
信濃號最終於1944年11月19日竣工。竣工後第九天,信濃號在日本瀨戶內海進行海試(一說航向瀨戶內海以避免美軍的轟炸影響進度),被美國海軍潛艦射水魚號發現並攻擊,被4枚魚雷命中7小時後沉沒。

111號艦 111  於1942年3月停工

長眠海底

現在的大和,在北緯30度43分、東經128度04分,即長崎縣男女群島女島南方176公里,在水深345米的地方,艦橋由底部折斷並在艦首之下,而艦首朝北西(方位310度)、艦尾部朝東(方位90度)方向,右舷下是艦首部的一號副砲遺留下的原型部分,在覆轉狀態下的三號主砲塔基部結構,於後部附近的原型艦尾約170米之間,中央部的原型是剩餘艦體的中央部份,成為一個起伏,並在艦尾艦首70米以南成覆轉的狀態,約一半埋在泥中。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