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漢武帝抗擊匈奴

漢武帝抗擊匈奴

  漢武帝抗擊匈奴是發生在西漢年間的一件影響重大的事件。漢武帝劉徹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政治家。他成功地抗擊了匈奴奴隸主貴族的侵擾,進一步鞏固了漢初新興的封建政權。
  匈奴是中國北方一個古老的遊牧民族。漢朝初年,已建立了奴隸制國家,國勢強盛。東面打敗了東胡,西面趕走了居住在今甘肅境內的大月氏,北面臣服了丁零族,而在南面,則經常侵犯漢朝邊境,有時竟深入到離漢朝都城僅350公里的地方,嚴重地威脅著漢朝封建政權。
  漢高祖劉邦在公元前200年曾親率32萬大軍打匈奴,卻被匈奴40萬軍隊圍困在白登山(山西大同市東南)7天7夜。此後,劉邦為了全力對付內部封建割據勢力,對匈奴暫時採取了和親政策。把宗室女子嫁給匈奴首領,每年送去一定數量的黃金、絹、絮,米、酒,允許人民往來買賣。以後幾代皇帝,雖然一度注意改革邊防制度,實行屯田墾荒,但都沒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公元前141年,16歲的漢武帝即位。這時漢朝已建立60多年,封建政權鞏固,經濟上也有了實力。因而,他有條件和匈奴進行鬥爭,從根本上解除內地的威脅。公元前133年,漢武帝召集群臣商議對匈奴的政策。主戰派大行王恢說道:「聽說戰國時的代國,是個小國,還能抗擊匈奴。現在陛下神威,國家一統,匈奴卻侵盜不止,就是因為不怕我們。我認為對匈奴應該抗擊。」御史大夫韓安國連連反對。他說:「高帝當年打匈奴即遭到圍困,7天沒吃東西,只好『和親』,至今已五世平安了。還是不打為好。」王恢嚴厲駁斥了韓安國的論調,建議採取誘敵深入,以伏兵襲擊的作戰方法。漢武帝支持王恢的抗戰主張。匈漢戰爭至此開始。
  從公元前133年至119年,漢武帝派兵和匈奴進行了多次作戰。其中決定性的戰役有三次:河南之戰、河西之戰和漠北之戰。
  公元前127年,匈奴貴族以兩萬騎入侵上谷(今河北懷來縣)、漁陽。漢武帝派青年將領衛青率3萬騎出雲中(內蒙托克托縣),西至隴西(甘肅東部),收復河套地區,掃除匈奴進犯的軍事據點。衛青採取迂迴進攻的方法,從後路包抄,一舉趕走匈奴的樓煩王和白羊王,解除了長安的威脅。於是,漢武帝在那裡設朔方郡、五原郡,移民10萬屯墾,又重新修了秦代的舊長城,派兵駐守。衛青升為長平侯。公元前124年,衛青率騎兵趕走了匈奴的右賢王,生擒匈奴王子10餘人,凱旋而歸。漢武帝破格提升衛青為大將軍,成為全軍的統帥。第二年,在和匈奴的戰鬥中又湧現出一位18歲的將領霍去病。他是衛青的外甥。一次,他一馬當先,率領800騎兵突進匈奴營地幾百里,取得大勝。漢武帝據此封他為冠軍侯,給他造了一座闊氣的房子,讓他去看。霍去病說:「匈奴未滅,無以家為!」表現了強烈的愛國熱情。
  河西戰役是從公元前121年3月開始的。霍去病率領1萬騎兵,從隴西出發,在皋蘭山腳下和匈奴騎兵交戰,越過焉支山(甘肅山丹縣境內)追擊500多公里。夏天,霍去病率幾萬騎兵,行軍1000多公里,一直打到祁連山麓,給匈奴貴族以沉重的打擊。漢武帝在河西地區先後設置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移民10萬定居農墾。河西走廊的收復,解除了漢王朝的西部威脅,打通了漢和西域交往的道路。
  公元前119年的漠北戰役規模最大。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率10萬騎兵,幾十萬步兵,分別從定襄郡(今內蒙呼和浩特東南)和代郡(今河北蔚縣)出發,共擊匈奴單于(匈奴首領)於漠北。衛青北進千餘里渡過大沙漠(戈壁沙漠),直抵闐顏山(杭愛山脈),殲敵1.9萬餘人。霍去病深入1000多公里,追擊匈奴左賢王兵到狼居胥山(肯特山),俘敵7.4萬餘人。在這次戰役中,漢武帝還組織了14萬匹戰馬隨行,以備換用,派了10萬輜重兵轉運糧草,保證了主力軍的物資供應。漠北之戰給匈奴以致命打擊,出現了「匈奴遠遁,漠北無王庭」的局面。從此,匈奴北徙漠北。漢北自朔方,西至令居(今甘肅永登),以60萬吏卒屯田,加強防守。
  漢武帝取得抗擊匈奴的戰爭的勝利,使國家更加統一,長城內外馬牛放縱,畜積布野,為經濟文化的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