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臺灣島最古老的燈塔—望高樓

臺灣島最古老的燈塔—望高樓

望高樓碑

全立望高樓泉廈郊出海 戶尾街董事共為設立守望以便利涉事竊 惟淡江港口係諸船出入要津之所其東北勢旁有假港一處 每遇黑夜沙汕擋蔽莫辨真假 前經一二船隻誤認假港致遭不利 奚另邀同船戶相議捐資建立望高樓一座在假港涯付與。

福佑官住僧慶西倩工守護 每夜明燈照應諸船由燈下南勢進港可保無慮 其走立費須業經在港諸船允捐銀壹六元外 再到本港者每次出銀肆錢以為守樓工資油火等費 願我同人玉成其事捐金不替則眾生無迷津而諸船皆利涉矣。                   

嘉慶元年端月 公立

周明德
  一般都以為鵝鑾鼻燈塔是台灣本島燈塔的嚆矢,其實不然。早於一七九六年,淡水住民即以砌石建造一座民營燈塔「望高樓」,這才是台灣島最古老的燈塔。不過它已「塔傾樓空」,如不記錄於文獻,恐將永
遠消失於「歷史」中。

--------------------------------------------------------------------------------

  光緒九年(1883年)四月一日,主管前清海關的總稅務司英國客卿赫德(Robert Hart),所規劃的鵝鑾鼻燈塔在臺灣南端開始向太平洋巴士海峽綻放光明,一般人都以為這是台灣本島燈塔的嚆矢。其實不然,早於嘉慶元年(1796年),滬尾(今淡水)住民即以砌石建造一座民營燈塔「望高樓」,此座燈塔位於淡水河口北岸沙崙(今俗稱淡海西北岬,這才是臺灣島最古老的燈塔。
  光緒十四年(1888年)清廷另建造一座洋式燈塔,「淡水燈塔」於淡水港口「油車口」代替望高樓燈塔後,這一座古式簡陋的燈塔才廢棄不用,而任其荒廢。

  迨昭和二十年(1945年)春,太平洋戰爭末期,駐在淡水的日軍為了急建野戰堡壘,以防盟軍登陸,就地取用望高樓廢墟的大量石材,導致這座有一百五十年之久的石砌燈塔被「斬草除根」,遂由地上
消失。

  燈塔是一種導航設備,通常是官營。望高樓卻為民營燈塔,可說是罕見之例;這種人造的導航標的與民間所信仰的航海守護神「媽祖」相同,能庇護航海安全。當建立望高樓之時,黃從等二十五名捐獻人士刻一張石碑「望高樓碑誌」嵌入滬尾福佑宮(位於淡水鎮中正零售巿場對面,主神是媽祖)壁上。緣由此碑誌,吾人可獲知望高樓之
由來。茲列其全文如下:


--------------------------------------------------------------------------------

望高樓碑
  全立望高樓泉廈郊出海 戶尾街董事共為設立守望以便利涉事竊,惟淡江港口係諸船出入要津之所其東北勢旁有假港一處每遇黑夜沙汕擋蔽莫辨真假前經一二船隻誤認假港致遭不利奚另邀同船戶相議捐資建立望高樓一座在假港涯付與。  福佑官住僧慶西倩工守護每夜明燈照應諸船由燈下南勢進港可保無慮其走立費須業經在港諸船允捐銀壹六元外再到本港者每次出銀肆錢以為守樓工資油火等費願我同人玉成其事捐金不替則眾生無迷津而諸船皆利涉矣。
                   嘉慶元年端月 公立

--------------------------------------------------------------------------------

註1
「戶尾」同於「滬尾」,今淡水。
註2
假港位於公司田溪口,距望高樓之東北方四公里,俗稱「龍蝦礁」。因退潮時露出二條咾咕石珊瑚礁,其形宛如龍蝦的二條長腳而得名。當視野不清時,「龍蝦礁」的形態屢被航海者誤認為港口,因而古人稱為假港。

--------------------------------------------------------------------------------

關於望高樓的記載
  古籍裡,幾乎無法查出望高樓的詳細記載。光緒十年(1884年)「中法之役「劉銘傳的奏文《敵攻滬尾血戰獲勝摺》裡僅載有沙崙砲臺位於沙崙燈塔附近。砲二門,用砂囊掩體。當時,臺灣島只有鵝鑾鼻及沙崙二燈塔,沙崙燈塔便是指望高樓無誤。又僑居淡水的英商寶順洋行主人目睹此「中法之役」後未幾,撰一篇「中法戰爭」在北臺被封鎖的《居民日記》。他見黑色的望高樓稱為「黑燈塔」(the black beacon)記載於此日記裡。 一九三六年柯設偕撰淡水的歷史為提及沙崙燈塔,其記載亦簡略,且無「望高樓」字樣。茲將原文譯為中文如
下:  「從前(註:指1888年建淡水燈塔之前)沙崙有一座點花生油洋
燈的燈塔。其石壇現尚存」  「望高樓碑誌」雖然詳述其由來,但對它的形狀及大小末予提及
。顧名思義,望高樓者「能瞭望的高樓」。


--------------------------------------------------------------------------------

後記
  1987年三月某日,筆者侍九十歲老母前往淡水沙崙拜訪舅父時,為了考究望高樓,特與家母、舅父母等四人,相偕赴望高樓舊址做尋
古散步。
  家母言及她在童年時代見過完整的望高樓。高度大約五人來高(約八公尺),上塔下壇平分。在舅父童年時代,此圓錐形的燈塔漸塌毀。舅父且追憶說:「先父(即筆者的祖父)曾爬進最一景層參觀,
塔頂極狹窄,僅容一人站,瞭望視野頗廣闊」。

  昭和十六(1941年)秋,日軍發動珍珠事件的前夕,也是七七事變的第五年,日軍為了配合侵略南洋的計畫,是年開始急速加強中等學校或大專之男生軍訓。每週四小時,各校備有「三八式」步槍、刺刀、輕機槍等,而由軍方派教官(稱「配屬將校」)負責指導訓練是年筆者唸私立淡水中學校今淡江中學男子部最高學年五年級。十月某日,全五年級學生約一百名分紅白兩隊,由「配囑將校」梅村中尉日人率領到沙崙沿岸舉行軍事演習:該兩隊最後在望高樓一帶展開一場所謂模擬白刃戰。然後由梅村中尉就「戰況」加以評判,此演習圓滿結束後,全員曾集合在望高樓旁邊休息。此時由「畢業紀念照相編委員會」請來的一位攝影師,以望高樓廢墟為背景,拍一張紀念照;想不到這一張相片,竟為望高樓留下了「殘影」。望高樓的上塔已頃,
下壇尚存,其高度有二人高(3,4公尺)。

  望高樓坐落在岬的沙丘上,附近地勢皆是海灘或不及三公尺高的沙丘群因而,由望高樓的塔上瞭望時,視野廣闊,確實名副其實,為能瞭「望」的「高樓」,當是最理想的導航標的,然而,這座臺海島最古老的燈塔,「塔傾樓空」,如不記錄於文獻,恐將永遠消失於歷
史中。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