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生活常識] 遠離口癌,展現笑顏

遠離口癌,展現笑顏

作者:陽光口腔癌專案小組

在宣導的過程中,常會聽到民眾跟宣導人員說:「我沒那麼倒楣!得到口腔癌的人不會是我!」「檳榔哪有你們說的嚴重,我跟我朋友都吃很久了也沒生病啊!」就是這些「有那麼嚴重嗎」的觀念,讓口腔癌悄悄變成國人健康及生命的重大威脅!


數字會說話

根據衛生署資料,95年國人十大死亡原因中,惡性腫瘤高居第一,其中口腔癌排行第六名,也是台灣男性十大癌症死因的第四位;台灣每年罹患口腔癌的人數更從十年前的1,700位增加到4,700位,成長率176%;而因口腔癌死亡的人數也從1,000位增加到2,200位,成長120%!受害的不僅是病人本身,還有他們身後千萬個家庭。


口腔癌可怕,但可以預防

「為什麼我這麼努力工作卻得這種病?」這是許多病友的疑問,統計資料給了答案:10個口腔癌的病人中,9個有吃檳榔的習慣。我們也常聽到「我吃檳榔已經不加白灰那種不好的東西了,為什麼還是得口腔癌?」這也是很多嚼食檳榔的人常有的錯誤觀念,以為不吃含有添加物的檳榔,就不會對健康有害。事實上,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在2003年已經證明檳榔為一級致癌物,意思是:光是吃「檳榔籽」(菁仔)就有可能導致癌症上身。

不只是檳榔,抽菸、喝酒也都和口腔癌的發生有密切的關係!高醫葛應欽教授研究發現:嚼食檳榔者,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28倍!有喝酒習慣的人,罹病機率是一般人的10倍,有抽菸習慣的人為18倍,如果菸、酒、檳榔都有吃的話,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更是比常人高出123倍!

那是不是沒有嚼檳榔、抽菸或喝酒,就絕對不用擔心口腔癌上身呢?其實,仍有病友因為假牙沒裝好、牙齒沒補好或是蛀牙遲遲沒看牙醫導致口腔長期因摩擦而受損,最後病變成口腔癌。也就是說,只要會磨擦到口腔、造成長期、重複的傷害(如破洞),不管是致癌物還是牙病,都有罹患口腔癌的風險。而這些致癌的危險,都可以透過預防降低發生的可能。


預防宣導與病友服務同步

正因為「預防勝於治療」,因此,陽光服務病友的同時,也致力於口腔癌的預防宣導。在陽光服務病友的經驗中,我們發現多數病友都曾接觸檳榔,而這些病友可能是因為工作需要,希望能拉長工作時間、提振精神才吃檳榔;也可能是工作圈交際的社交禮俗,或是成長環境裡生活習慣影響。因此,吃檳榔有時並非他們所願,或是從未料想過會因此罹患口腔癌,我們除了深感遺憾與心疼,也決心更加速預防宣導的腳步。

宣導的第一步是進入校園:針對尚未嚼食檳榔或接觸菸酒的兒童與青少年進行預防宣導。曾有學生表示:「家裡的爸爸或是長輩都在吃檳榔跟抽菸,不管媽媽怎麼勸都不聽,今天上了宣導課程之後,我回家就可以告訴他們嚼檳榔跟口腔癌有多可怕了!」除了希望我們的下一代能學會向檳榔說不外,也研發製作相關宣導品供教師、校護使用,希望透過孩子的力量,將健康的觀念帶回家庭,讓越來越多家庭能遠離口腔癌的致命威脅。

社區是我們另一個重要的宣導場域,除了讓民眾了解口腔癌疾病的嚴重性,也加強高危險族群(曾經或持續抽菸、酗酒、有嚼檳習慣之人)對於「定期篩檢」、「自我檢查」必要性的重視,希望促使民眾對疾病有充分認識,並奠定就醫觀念,避免錯失治療先機而遺憾終生。


健康是一輩子的事,請您與我們一同努力

經過二年的研究與經驗累積後,陽光在去年成立「口腔癌專案小組」,邀集投入口腔癌防治、檳榔防制工作的專家學者及民間團體,組成工作聯盟,研商宣導方向及策略,並達成共識:促進口腔癌防治宣導工作刻不容緩,一方面要力保未嚼食人口遠離致癌危險,另一方面須致力於增進高危險群口腔健康的宣導服務,努力降低口腔癌的發生率。

今年起陽光除了繼續與聯盟夥伴、衛生單位努力,加強對社區民眾及高危險人口的宣導工作,亦將邀請口腔癌病友分享自身生命經驗,一起為社會及下一代埋下健康的種子,也請您與我們一同為自己與家人的健康努力!


口腔癌不上身,健康人生兩步驟

口腔健康第一步:不吃致癌物、避免刺激或傷害口腔。

◎ 檳榔籽經研究證實為一級致癌物:也就是說即使不吃紅灰、白灰、荖葉等添加物,光吃檳榔即可致癌。

◎ 檳榔、菸及酒是主要致癌因子:三項習慣通通有的話,罹患口腔癌的機率為一般人的123倍。

◎ 常常讓口腔破皮受傷也很危險:沒裝好的假牙或尖銳的蛀牙若是一直磨破嘴巴或舌頭,長期下來也有可能產生病變。

口腔健康第二步:定期接受口腔健康檢查、早期發現正確治療。

◎ 癌前病變莫輕忽,「早期發現、正確治療」:紅斑、白斑、紅白斑、口腔黏膜下纖維化及疣狀增生物都是口腔癌之癌前病變徵兆。曾接觸致癌因子之高危險群朋友,應定期至醫療院所做口腔黏膜健康檢查或自我檢查,及早發現病灶,並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斷及治療並遠離致癌物,或許可避免惡化成口腔癌,才是維護健康的不二法門。

◎ 罹癌之後莫害怕,快找醫生治療它:口腔癌的五年存活率提高,一旦罹病,請勿輕信民間偏方,盡速至醫療院所做診斷及治療,或許可收及時療癒之效。


自我檢查的方法(資料來源/國民健康局):
1.看外部臉型:左右兩邊的臉有無對稱,或是有無異常之突起或硬塊。
2.張口發出「阿」聲,看張口角度有無受限或其他異常。
3.用手摸摸臉頰及頸部,看是否有與平常不一樣之突起或硬塊。
4.用鏡子檢查口腔內部,看有無白斑、紅斑…或其他異常徵狀。
5.檢查口腔內部兩旁頰黏膜或是舌頭、舌底甚至是懸壅垂(俗稱喉嚨鐘的部位)有無超過兩週以上不癒的潰爛(破洞),有時可能不會痛,不痛的更要注意。
6.舌頭能否自由活動?有無侷限或麻木感?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