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忍能止諍

忍能止諍

忍能止諍

若以諍止諍,

畢竟不得止;

唯忍能止諍,

是法真尊上。


──《中阿含經》


《中阿含經》的這四句偈主要告訴我們,人間的鬥爭、諍訟冤冤相報無有了時,若要免除人我之間的紛爭,必定要忍耐,才能止諍。

佛經裡記載了一則以忍止諍的故事:波羅奈國的梵豫王經常舉兵侵犯鄰近的憍賞彌國,憍賞彌國的長壽王眼看兩國人民因長期戰爭,生靈塗炭,再這樣下去並不能解決問題,於是將國家讓給他,兒子長生太子寄人養育,自己和妻子隱姓埋名,以妙音伎樂娛樂民眾。

他們的行蹤後來被梵豫王發現,便將他們逮捕,準備處死。太子聽說父王被抓拿,化裝成樵夫前來探望。長壽王一再叮囑兒子不可報仇,不可以怨報怨,因為「冤冤相報何時了」?仇恨是永遠不會停止的,所以要他以忍來止諍,能「忍」才是孝順。長生童子接受父親的教誨,將心中的怨恨忍了下來。

長生太子長大後,在偶然的機會下被徵召到王宮,成為梵豫王的侍衛。有一次,長生陪同梵豫王外出,途中王身體不適,便枕在長生的膝上休息。長生看梵豫王已熟睡,正是報仇雪恨的好機會,正準備刺殺眼前的殺父仇人時,腦中忽然浮現父親叮嚀自己要忍耐的話,於是打消了殺人的念頭。

梵豫王被長生的舉動驚醒,長生一點也不畏懼地據實稟告,梵豫王被長壽王父子的寬大胸襟所感動,後來將國土還給長生,並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因為忍耐,讓兩個國家終能和平止諍。

在《三國志》裡,諸葛孔明「七擒孟獲」,原本他可以一次就把孟獲殺了,為什麼要「七擒七縱」?因為孔明知道殺了孟獲不能解決問題,只有用仁慈感動他,問題才能解決。所以不要「以諍止諍」,因為「畢竟不得止」。

「唯忍能止諍,是法真尊上」,人的修養是很不容易的,不只是口頭上的「忍」,如果沒有將忍的功夫深植內心、養成習慣,境界來時,還是派不上用場。能夠將自己的瞋心、惡口、暴力等惡習去除,用慈悲、尊重、感恩來止息諍事,這樣的法才是最尊貴的。

來源:星雲說偈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