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解析低收入女性7大特質

解析低收入女性7大特質

每逢三八婦女節,女性理財總是一個熱門話題。有人說過:「腦子裡想什麼,眼睛看見什麼。」鎚子的眼睛,看見的肯定是釘子。「低子」收入女性的眼睛,看見的都是荊棘。她們對富人不屑一顧,但對清貧的生活卻讚歌不輟。許多人以清貧度日而自豪,似乎窮比富有更崇高、更值得尊敬。她們認為,不僅有錢人不是好東西,錢本身也不是好東西。下面看看低收入女性的7大特質:
  

一、「低」收入女性習慣於忍受低收入
  
「低」收入女性所以能接受收入較低甚至無法滿足基本需要的工作,通常是因為這種工作能給她們帶來「自由」。一位靠替人打雜(如修剪花木、照顧孩子、粉刷房子)謀生的女士說:「我一直覺得,高收入的工作意味著我得放棄自由,經常加班。」但實際上,她現在總在抱怨:「我不停地幹活。總在幹活,沒別的。」
  
高收入女性認為,報酬必須與工作時間相當。但「低」收入女性卻很少想過(也不感興趣)自己的收入也能高上去。高收入女性通常會選擇收入更豐厚的職業,希望自己的工資水漲船高。「低」收入女性卻連想也不敢這麼想,不相信自己也可以掙上一大筆。
  
從未想過自己可以掙得更多
  
「我也可以掙得更多?這個問題從來沒想過。」可供我們選擇的職業很大程度上還只限於護士、教師或打字員。即使是今天,大多數女性仍集中在收入很低的行業。在這些行業里,低薪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一半以上的職業女性只能找到傳統上多由女性來做的低收入工作,尤其是文秘和服務性行業。她們也許很少想過這樣做是否明智,更沒想過要向傳統開戰,目光短淺,任人擺布。
  
有人說過:「腦子裡想什麼,眼睛看見什麼。」鎚子的眼睛,看見的肯定是釘子。「低子」收入女性的眼睛,看見的都是荊棘。
  

二、「低」收入女性總是低估自己的價值
  
女性尤其容易低估自己,這也正是她們收入「低」於潛能的原因。在眾多大學進行的一系列調查表明,同樣一份實驗室的工作,女性能夠接受比男同事低得多的報酬。這一點不因女性前一份工作的收入高低而改變。其根源,按照某些心理學家的說法,是一種「壓抑效應」。
  
根據最新一期《美國心理學學會雜誌》的定義,壓抑效應是指:在社會上只佔少數的人群,在社會精英層面前,往往容易低估自己。弱勢群體會認為,自己的這種弱勢地位是理所當然。看到優勢群體(即男性)的優勢時,女性會認為是本該如此,而不管這種優勢是多麼不公平。「從來如此!」她們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在實際工作中,這個結論又被一再驗證。她們一開始就認為自己不該拿那麼多,所以容易接受較低的收入。
  

三、「低」收入女性即使勞而不獲也心甘情願
  
「低」收入女性常常付出了大量時間、知識和技能,最後一無所獲。她們想也不想地去干一些沒有分文報酬的活兒。她們對此太習以為常了,多半情況下,甚至意識不到這些工作竟是無償的。
  
「有好幾年,我工作得非常努力,比現在一點不差;幹得也很出色,比現在也不差,就是什麼也掙不到。」金融顧問維多利亞·柯林斯回憶起以前當學前班老師的情形。「當時我不明白為什麼。現在我知道了,那是因為我是在白乾,自己還傻乎乎的,不明白為什麼掙不到錢。」
  
現在的維多利亞與其他高收入女性一樣,不會再讓這類故事重演。她們在工作報酬問題上毫不含糊。當然,如果是公益性活動,她們也願意義務奉獻。但這與幹活謀生是兩碼事。
  

四、「低」收入女性是蹩腳的談判者
  
要讓「低」收入女性張口要錢,不論是要求加薪還是報價,她們總顯得十分勉強。有的女性更是從未動過這些念頭。有一位女士這樣描述自己的經歷:「我曾經問一位職業諮詢顧問:『請您替我想想,我最高能掙多少錢?』顧問的回答簡單而直率:『你去找工作,人家給你多少錢,你就拿多少。』」
  
但在更多情況下,「低」收入女性是因為害怕而止步不前。「要是我提高報價,惹得他們哈哈大笑怎麼辦?」安妮說。她是從事書本裝訂工作的。她很喜歡自己的這份工作,但收入微薄,不足以養家糊口,正為此而犯愁。她也知道自己報價太低,但感到無可奈何。「我又沒受過正規培訓。你以為我是誰?可以要那麼多!」
  
高收入女性越怕越要做
  
不過,我可以向你保證,即使對高收入女性來說,張口要錢也不是件輕鬆的事。喬琳也承認這不容易。「我和朋友們談了很長時間,」她指的還是不久前的那次演講邀請,「談完後,我才有了拒絕的勇氣。連我都覺得『不能白講』這樣的話不容易出口,對其他女性的難度就可想而知了。」
  
對每個收入層的女性來說,張口要錢都不容易。高收入女性也不願意(很少有人願意),但她們最後還是張了口,所以走到了現在這一步。她們是越怕,越要做。
  

五、「低」收入女性嫌富愛貧
  
大多數人對錢都存有這樣那樣的誤解。「低」收入女性的看法則尤為消極,特別是對有錢人。許多女性會告訴你,她們不喜歡有錢人。在這方面,女性比男性成見深。美國退休人員協會對2,300名18歲以上成人進行的調查顯示,有整整百分之四十的女性認為,有錢人貪婪、麻木不仁而且自覺高人一等。
  
我曾給上輔導課的女學員出過一道填空題:有錢的人——。她們填的都是些貶義形容詞,如「不幸福」、「自私」或「壓力大」。但同樣是這道題,高收入女性的回答卻是「幸運」、「和普通人一樣」、「自由」。不過成功女性中也有人承認,她們對有錢人的印象並不是一開始就這麼好。隨著自己收入的逐步提高,她們對有錢人的態度也慢慢改變。
  
一位老資格的「低」收入女性向我坦言她對富人的偏見:「我喜歡那些勤儉持家的人。他們更快樂,而且負累也少。他們比有錢人快樂得多。我小時候,有些朋友是富家子弟。這些有錢人表面上看去挺不錯,其實並不自由,沒多少樂趣。」像她這樣持有偏見的女性,永遠不會去主動追求經濟上的成功。
  
有錢就一定承受更多磨難
  
「低」收入女性不僅瞧不起有錢人,更對她們想像中有錢人的花錢方式嗤之以鼻。一位女性以不容置疑的語氣對我說:「有錢人並不幸福。你見過哪個有錢人過得快樂嗎?我想沒有!為什麼?因為限制太多。」
  
我接觸過的每位「低」收入女性都認為,財富的代價太大。「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願意承受那麼多磨難,」一位護士說。「我看到的有錢人,都是整天管理啊、策劃啊,對錢像是著了魔似的。我覺得挺沒勁的,看不出有什麼意思。」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很少有誰比這些「低」收入女性工作更辛苦、對錢(或匆寧說是沒錢)更著魔。搞藝術的威廉·德·庫寧說得好:「窮人的問題在於,必須整天為錢而忙個不停。」
  

六、「低」收入女性認為窮即高尚
  
「低」收入女性對富人不屑一顧,但對清貧的生活卻讚歌不輟。許多人以清貧度日而自豪,似乎窮比富有更崇高、更值得尊敬。她們認為,不僅有錢人不是好東西,錢本身也不是好東西。「錢是罪惡的,我對此一直深信不疑,」我班上的一位女學員說。「我五歲的時候,家裡的貓病了。因為父母沒錢買葯,我們不得不看著它死去。我憤怒極了。是錢扼殺了貓的生命。從那一天起,我就下定決心,不要再與錢發生任何瓜葛。」
  
到了這個時候,她還是沒有把兒時下的決心與自己如今的一身債務聯繫起來。這些「低」收入女性其實都在受潛意識裡某種觀念的影響。這種觀念通常是在孩提時代形成的,決定著她們對金錢的看法。影響這種觀念形成的因素,包括家庭傳統、個人經歷、宗教信仰,五花八門,不一而足。許多「低」收入女性都真誠地相信,錢是骯髒的,物質主義是不好的,生活節儉才是美德。她們也因此認為,能拒絕金錢的誘惑是一大進步。
  
高收入女人發自內心熱愛錢
  
但對於高收入女性來說,貧窮毫無迷人之處。她們發自內心地熱愛和享受著錢所帶給她們帶來的種種機會,比如向教堂募捐,幫助不幸的人。有過貧窮經歷的高收入女性,沒有一個想再回到過去。「貧窮毫無浪漫可言,」一位女企業家說。她還記得,因為家裡買不起醫療保險,弟弟有病時,她不得不到處拚命找醫生。
  
「錢只是工具,關鍵看你怎麼用。」六位數收入的女企業家維基·沙利文說。「你可以損人以利己,也可以用錢給社會做點貢獻。你問我的錢夠不夠用?夠用;想不想再多些?你說呢?捐個5萬給『居者有其屋』計劃,好不好?當然好。這主意太棒了。」
  

七、「低」收入女性屬輕微自毀型人格
  
女人要想保持赤貧(或者說的好一點,不破產),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自己跟自己搗亂。「低」收入女性總是不自覺地朝自己前進的道路上扔各種各樣的香蕉皮。比如,申請自己根本不夠資格的工作,跟同事鬧矛盾,工作拖拉,半途而廢,不停地跳槽,總在快到目的地時戛然而止。她們的共同特點是四處出擊、精力分散、不專心。她們總是不斷地、無休止地重複犯這些錯誤,直到有一天驀然回首,才悔悟到自己乾的那些蠢事。
  
「我受過這麼好的教育,為什麼還是一個『低』收入者?」我班上的一位女學員若有所思地問,然後又像是回答自己似的說:「我父母都酗酒,總是為錢吵個沒完。這個記憶我一直帶到成人之後。我不敢要求增加工資,惟恐老闆會大發雷霆。如果被提升,我會感到內心不安。好像拿了不該拿的。我會找出種種理由,不讓自己成功。」
  

「低收入」女人總盼望著救世主
  
「低」收入女性總想找個替罪羊,也總盼望著會有個救世主。
  
瑪麗娜·霍利代伊以按摩和翻譯為生。她所以出名,是因為有一次參加名為「誰願意嫁給百萬富翁?」的電視大賽,贏得第一名,獎品是一位百萬富翁丈夫。「我沒覺得有什麼不可以。我是憑自身的特長(包括身體上的特長)實現自立,」她在一篇雜誌專訪中吹噓道。「既然獲勝了,當然可以和這個男人結婚、墜入愛河、共度美好的生活。」這是典型的「低」收入女性自毀方式。她說的自立,其實就是嫁個白馬王子。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