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腸癌】排便出血、習慣改變、有家族病史…皆須注意

【腸癌】排便出血、習慣改變、有家族病史…皆須注意

隨著飲食的西化與肥胖的增加,台灣大腸癌發生、死亡人數,每年呈快速增加趨勢,據癌症登記統計顯示,大腸癌發生人數從84年的4217人,至95年增為10248人,人數首次超越肝癌,成為我國癌症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

新樓醫院胃腸肝膽科吳昭賢醫師指出,早期的大腸癌幾乎都沒有症狀,因此每年一次大腸癌的篩檢是一件重要的課題。一般而言50歲以上,排便出血,排便習慣改變,有大腸癌或大腸瘜肉家族病史,卵巢、子宮、或乳房癌症的女性,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腸炎患者,有像鉛筆般細的糞便,長期腹痛或絞痛,不明原因的持續想排便,不明原因的缺鐵性貧血,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等,建議作大腸癌篩檢。

吳昭賢表示,大腸癌的篩檢方式有下列幾種:每年一次的糞便潛血檢查、下腸道攝影、大腸鏡檢查、虛擬大腸檢查等。其中以大腸鏡檢查最準確,可立即做切片及瘜肉切除,因此是最好的檢查方式。但因大腸鏡檢查需吃瀉藥及檢查過程較不舒服,為改善這個問題,目前大型醫院均有提供無痛鏡檢,能大幅降低檢查的不舒服,提升民眾接受度。

吳昭賢說,改善飲食及運動減重可以預防大腸癌,多攝取蔬菜水果可降低大腸癌的發生,攝取過多脂肪、紅肉則會增加大腸癌的發生;他呼籲民眾「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大家一起來防治大腸癌,守護身體健康。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