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勵志感人故事】孩子教養的抉擇

【勵志感人故事】孩子教養的抉擇

【勵志感人故事】孩子教養的抉擇

大約一個月前,與一位即將結婚的學妹聊天,談到關於紐約頂尖服裝設計師吳季剛的新聞。

這位傑出的設計師,在拿下美國服裝設計大獎後,把榮耀分享給家人,他曾說:「我的家庭一直都很鼓勵我,由於他們的鼓勵,才讓我有勇氣做我想做的事。我的家人了解我是誰,他們比我更早知道我這輩子注定要做什麼,所以我把所有的成就歸功於我的家人。」

即將踏入婚姻的學妹,也會擁有自己的家庭、子女,對於這位設計師,她頗有感慨:「我們不但要培養更多的吳季剛,可能還需要更多吳季剛的媽媽。」

學妹分享她過去擔任英文老師時,曾遇到家境不好、父母疏於管教的孩子,常對老師口出惡言。當時的她為了教好這些孩子,花費了極大的心力。說著說著,我們不約而同地認為,目前台灣社會大眾對於學校老師都用最嚴厲的標準審視著,認為學校老師必須扛下孩子所有的教育責任,而忽視甚至漠視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

日前,台灣高雄縣一名就讀高職的15歲孩子,因為不滿父母管教過嚴,沒有給予適當的自由空間,長期累積不平之後竟造成了悲劇。那孩子當天中午有朋友找他外出,父親擋住大門不准他離去,結果孩子竟當著父親的面跳樓身亡,徒留下擔任堆高機駕駛的爸爸以及印尼籍的媽媽,在孩子冰冷的身旁痛哭失聲。

吳季剛的父母與15歲孩子的父母,對孩子的愛本質都一樣,但不一樣的管教方式卻讓孩子感受大不相同,而產生了天壤之別的結果。試問,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在家庭教育中,我們難道不能多給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間嗎?

管教不等於一昧管控孩子的生活、箝制孩子的自由。管教是蘊含更多的陪伴之愛,這種愛會使孩子能平安通過許多成長必須經歷的難關。給予孩子適當自由並不意味放任,反而代表著對孩子的信任、重視孩子的感受與珍視孩子的選擇。在尊重孩子及給予適度的自由下,孩子才能真正發揮長足的潛力。

希望用心良苦的父母能做出聰明的選擇,在孩子長大之時,分享孩子生命開展的榮耀時刻,而不是面對無邊的痛苦與遺憾。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