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精索靜脈曲張作祟 鼠蹊部痛 當心不孕

精索靜脈曲張作祟 鼠蹊部痛 當心不孕

2010/08/26 自由時報

記者林相美/台北報導


鼠蹊部脹痛別輕忽!一名年約20歲男子站立時,鼠蹊部隱隱作痛,持續數週,一旦平躺時,又不痛。醫師檢查發現,男子的左陰囊下垂,可摸到脹大血管,鼠蹊部疼痛是精索靜脈曲張引起,若長期未治療,有不孕危機。


台北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周固昨天解釋,精索位於睪丸上方,可拉著睪丸,避免睪丸往下垂,精索靜脈曲張是精索靜脈叢血管內瓣膜閉鎖不全,導致血液回流,站立時,腹壓易讓血液回流,大量聚集陰囊,引發疼痛。


周固說,正常的精索靜脈寬度為2毫米(公釐),但男子靜脈已寬達4毫米,須以手術治療。


周固解釋,多數精索靜脈曲張是先天性靜脈血管內瓣膜閉鎖不全,生長不良,血管內有空氣,導致回流,後天原因也有腫瘤壓迫,造成血液回流。


周固指出,15%至20%男性會發生精索靜脈曲張,值得注意的是,血液回流會使陰囊溫度升高,當睪丸溫度超過攝氏33至34度,精原細胞不良增生,易成不孕;不孕者中,40%有精索靜脈曲張。


周固說,精索靜脈曲張的好發年齡為15至30歲,由於血液回流角度不同,多發生於左側,佔78%至93%。


周固提醒,多數精索靜脈曲張沒有明顯症狀,多於站立時,陰囊腫脹、疼痛,若沒有不孕或不適,不需治療,持續追蹤即可;青少年時期,應每6至12個月照超音波追蹤睪丸大小;成人除定期照超音波,可加作精液分析,了解生育能力是否受影響。


若有明顯脹痛或影響生育,須手術治療,約半數能恢復生殖能力,若未恢復,可能有其他不孕原因。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