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第一次當媽媽憂鬱症風險較高

第一次當媽媽憂鬱症風險較高


丹麥研究顯示,第一次當媽媽比其他產婦的產後憂鬱症風險高,而且在剛為人母的前三個月,風險是最高的。

與嬰兒已經11至12個月大的媽媽相較之下,初為人母者在嬰兒出生10至19天時,因為精神相關疾病住院的風險高了七倍。

研究人員Trine Munk-Olsen向WebMD表示,不管母親的年齡多大,在嬰兒出生後三個月內風險仍然持續增加,產後的風險顯然會隨著之後懷孕次數而減少。

Munk-Olsen和同事們分析了近240萬名參加全國健康資料庫的丹麥市民醫療資料,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醫療學會期刊(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上。

她表示,這項研究證實,產後風險的時間點非常精準,分娩後第一個月確實是產後精神疾病的最危險期,但風險會持續幾個月。

【爸爸不會憂鬱】

1973年至2005年間,丹麥有超過63萬名女性和54萬7千名男性第一次為人父母,同一時期共有1,171名女性與658位男性在為人父母的第一年住進精神病院。

幾篇較小型的研究指出,新手爸爸與媽媽都可能會有產後憂鬱症,但是丹麥的研究結果並不支持這個論點。

研究中顯示,在成為父母後的前三個月內,丹麥約有千分之一的女性與三千分之一的男性罹患嚴重精神疾病,需要住院或是去精神科門診治療;研究人員指出,父親們不同於母親的是,他們住院或門診的風險沒有增加。



【定期篩檢是必要的】

根據政府統計,美國多達七分之一的新手媽媽有某種程度的產後憂鬱症。

雖然之前的研究也曾指出,第一次當媽媽的精神健康問題風險最多,但是丹麥的研究顯然是針對這個議題所做過最大規模的調查,也是近20年來第一個大規模的產後憂鬱症試驗。

共同評論這篇研究的匹茲堡大學產後研究人員表示,研究結果讓過去忽視產後憂鬱症的美國公共衛生官員有所警惕。

Katherine L. Wisner醫師在匹茲堡大學的記者會中表示,在了解產後憂鬱症的風險後,他們必須承認,有責任透過進一步的研究與更多關心及服務來對付這種疾病。

Wisner醫師與同事Dorothy K.Y. Sit醫師和Christina Chambers博士呼籲,在分娩後2週與12週做一般的產後精神疾病篩檢。

【迅速治療】

他們也要求罹患產後憂鬱症的婦女應該盡速治療,這對新手媽媽、她的嬰兒和整個家庭都有益;Sit醫師向WebMD表示,任何形式的篩選計畫都必須結合有效的治療,醫師、家人、和患者都需要知道不同的治療方法和迅速治療的重要性。

Sit醫師表示,即將當媽媽的人應該要了解產後憂鬱症的風險和症狀,有些像是注意力不良、非常疲倦、睡眠干擾、和味覺變化等症狀,都是即使不憂鬱的新手父母也常見的現象。

但是,其他像是持續焦慮或沒有理性的恐懼、常常想死或一直尋死、以及傷害自己和嬰兒等症狀就絕不該被忽略。

Sit醫師和同事們指出,母親的憂鬱確實嚴重影響自己以及她們孩子的健康與幸福。

資料來源:國際厚生健康園區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