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日本宮社千百座 只有這座才能叫「神宮」!?

日本宮社千百座 只有這座才能叫「神宮」!?

旅行日本,不免安排幾趟參拜行程,參拜對象中有寺、有神社,亦有神宮。寺屬佛教,主祀釋迦牟尼;神社屬神道,與台灣民間信仰的道教類似,萬物皆可為神;神宮則專門供奉天皇家系,如東京有明治神宮、京都有平安神宮。不過去了這麼多,您也許還沒去過這最「高級」的神宮,也只有它,才是唯一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的「神宮」!

跟著資歷深厚的導覽員岩滿一孝腳步,參訪伊勢神宮的內宮。岩滿說,伊勢神宮的等級位居所有神宮之首,本名就叫「神宮」,加上「伊勢」兩字,是因為所在地為伊勢市,如果只單稱「神宮」,則指的就是這裡。神宮分作內宮及外宮,內宮正式名稱為「皇大神宮」,祭祀天照大御神。天照大神即太陽女神,是日本皇室的先祖,也是所有日本人的母親神。

▲日本的神宮、神社很多,但只有這一座才叫「神宮」!(記者田欣雲攝影)

穿過神宮鳥居,踏上內宮入口的宇治橋,清澈的五十鈴川在腳下靜靜地流著,此時,卻嗅到幽幽的檜木香氣,橋身也不似舊物。岩滿說,內宮的歷史有兩千年之久,外宮也在一千五百年以上,從西曆690年開始,神宮每20年會舉辦一次「式年遷宮」,幫神明搬新家,不僅宮宇、步橋全部重建,連使用的食器、武器、神衣、用具也一併換新,最近一次遷宮將在明(2013)年10月,不過腳下的宇治橋更新,倒是3年前就完工了。

▲岩滿一孝解說神明日常使用的器具。(記者田欣雲攝影)

▲五十鈴川上的宇治橋,橋側上游河道中安置木樁,可阻擋漂流木。(記者田欣雲攝影)

第62次遷宮是明年,怎麼橋反而在3年前就更新了呢?岩滿進一步解釋,遷宮一次,花費約在五、六百億日元之譜,經費全靠各界捐輸,第59次遷宮正當二戰剛結束,當時經濟窘困、百廢待舉,只好先更新橋樑,4年之後才正式遷宮,所以橋與宮的更新,始終維持著4年的落差。

每次遷宮,所費不貲,意義何在?岩滿說,遷宮是第四十代天皇決定的,但他還來不及實行就去世了,後人認為遷宮的意義有二,第一,神宮是木結構的房子,木材有其使用年限,遷宮可保障安全;其次,老師傅的傳統建築方法、工藝製作等技藝,也因為20年一次的遷宮而得以傳承。可是,目前懂得傳統工藝的年輕一輩匠師越來越少,也是事實。

孔子「入太廟,每事問」,我們遠不如孔子滿腹經綸,進了這間日本最高級神宮,問題當然多更多,像路邊遇到的白雞、穿衣服的杉木,都吸引了我的注意。「這些『神雞』的品種為小國雞,是農家捐給神宮的祭品」,岩滿說,日本傳統祭祀以不殺生為原則,所以儀式結束後,就放牠們在宮裡優遊自在。但畢竟大自然中還有狐狸等天敵,所以過陣子可能就看不到神雞了,當然,也不會有小神雞的誕生;而幫杉木圍上竹編衣,則是防止想「聞香」的遊客剝取樹皮,所做的保護措施。

▲上圖:祭祀神明用的小國雞;下圖:為杉木穿上竹衣。(記者田欣雲攝影)


▲內宮的神樂殿是神明的娛樂場所,娛神表演在此舉行。(記者田欣雲攝影)

拾級而上,來到內宮的正宮(皇大神宮)前,只見外頭四層圍籬,一般遊客僅能遠觀,如果想靠近參拜,可洽宮方人員,隨喜捐款後在專人導引下接近,但須穿著正式。正殿採「唯一神明造」的古老建法,上覆鼠尾草,是從彌生時代流傳下來的日本建築樣式,非任何下級神宮可仿造。想著明年秋天,神明將遷往一旁的內宮新居,這麼多珍貴的建材豈不浪費?岩滿說,神宮遷宮後,有些木材會移往其他神宮繼續使用,有些則可拿來充當修繕材料,不但不會浪費,還很符合環保概念呢!

▲神宮正宮禁止拍照,岩滿用資料照片解說建築樣式。(記者田欣雲攝影)

▲階梯通往供奉天照大神的正宮。(記者田欣雲攝影)

逛完神社,您不妨到附近的厄除町、托福橫丁吃頓好料,不管是新鮮的酥炸牡蠣、清酒粕做成的香濃冰淇淋,還是使用松阪牛骨湯頭的Q彈拉麵,都能讓方才精神糧食滿足之後,再大大補償味蕾的渴望。

▲厄除町、托福橫丁的小巷子裡,藏著許多美味小吃。(記者田欣雲攝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