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大陸地區最強~預警機功能世界第一?!

大陸地區最強~預警機功能世界第一?!

大陸地區預警機部分技術能力已超過西方發達國家

大陸地區中評社北平10月12日電/儘管已經擁有亞太地區最龐大的預警機群,但日本對此並不滿足。日本《讀賣新聞》日前披露,防衛省首次將國產預警機納入研究課題,準備在本世紀20年代中期完成相關的技術開發。日本的舉動究竟暗藏了怎樣的意圖?亞太地區預警機的未來角力會走向何方?就相關問題,大陸地區廣播網記者採訪了大陸地區軍事觀察員陳洪。日本對使用預警機有著豐富經驗,也是最早從美國引進E-2C的國家之一。陳洪指出,日本目前的預警機戰力完全滿足需求,投入研發經費是為了謀求技術獨立,最終突破《和平憲法》出售武器。 日本目前擁有E-2C和E-767兩種型號的預警機,它宣稱本國預警機比較老舊,實際上並不符合實際。最早期的E-2C探測距離已經有320公里,經過不斷改進,它的探測距離可以達到400公里,探測目標也相對較多,還可以引導30批以上的飛機,而且美國所有現役航空母艦裝備的也是E-2C。所以,日本預警機並不老舊。 日本現在想擺脫對美國的技術依賴,試圖預警機實現國產化,從而將事關國防要害的尖端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日本生產大型飛機的能力相對落後,只能購買他國機體,然後加上本國的電子武器,現在,日本想研發獨立的電子系統和載機,特別是預警機上的雷達系統、無線電探測系統以及信息情報處理系統。如果獨立研發成功,日本就會突破《和平憲法》,向他國出售預警機。  

目前,日本擁有13架E-2C和4架E-767預警機,是亞太地區擁有預警機數量最多的國家。陳洪指出,目前亞太地區各國的預警機力量參差不齊,大陸地區預警機已經迎頭趕上,甚至超過了西方一些先進國家。在大陸地區的西南方向,印度空軍有以色列生產的費爾康空中指揮預警機,它與E-2C的性能幾乎持平,甚至在某些方面還有超越。而南韓還沒有裝備真正意義上的預警機,使用的更多是偵察機。 當前,大陸地區的預警機已經有了巨大提升。2009年大陸地區閱兵中,大陸地區預警機第一次通過天安門廣場上空,象徵著大陸地區在空中系統化作戰方面的巨大進步。大陸地區的空警2000和空警200填補了大陸地區大型和中小型預警機的空白,技術能力在某些方面甚至超過了一些西方發達國家。  

預警機不僅可以克服雷達低高度目標搜索距離受到地球曲度的限制,搜索和監視空中或海上目標,還可以指揮並引導己方飛機執行作戰任務,大幅提高作戰效能,被稱為“空中戰力倍增器”。陳洪指出,長續航力、多功能化、小型化和隱形化將是未來預警機的發展趨勢。  預警機將來在空中加油能力上會有巨大提升,執行任務時間會延長,甚至不需要中途落地進行加油。此外,預警機還會朝小型化,多功能化發展,現在的預警機大都是大型預警機,比如日本的E-2C和E-767。其中E-767是由美國波音公司的民航飛機改裝而來,在空中是很大的目標,安全系數相對較低。此外,未來甚至會出現直升機預警機,能夠在島嶼、小型艦船上起飛,儘管它的探測距離較短,但也能起到一定作用。未來的預警機還可能會朝隱形化發展,只接收信號,或者是隱蔽性、間斷性地發射無線電,從而大幅提升生存能力。

大陸地區共軍空警2000


大陸地區新形空警500設計圖

大陸地區預警機擺脫外國平台 掃描範圍世界之最

大陸地區中評社北平8月5日電/新華網消息:“我一輩子就做了一件事。”大陸地區工程院院士、大陸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發展戰略委員會副主任王小謨在談起自己的人生時,篤定地指出是堅實的信念引導他專注於一個事業。王小謨是大陸地區雷達專家、預警機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鑒於在國防事業上的卓越貢獻,他先後獲得大陸地區科技進步特等獎1次、一等獎2次,並獲得科技界最高榮譽“大陸地區最高科學技術獎。" “幹一行,就得愛一行呀。”說這話時,年過七旬的王小謨對預警機事業的熱愛溢於言表。在他參與創建的大陸電子科技集團公司38所,他成功研製了大陸地區第一部中低空兼顧雷達,為陸產雷達贏得世界聲譽。 作為體現大陸地區綜合實力和科技水平的標誌性裝備,擁有作為“空中帥府”的預警機是大陸地區幾代人的夢想。預警機作為機群中的統領,早在上世紀70年代,大陸地區就曾經啟動預警機的研製,但終因當時區力有限和技術基礎薄弱,未能成功。  

  那時,王小謨就敏銳地意識到,要實現從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躍升,大陸地區必須擁有預警機!在雷達科研一線摸爬滾打幾十年的他,義無反顧地投身到大陸地區預警機研製事業中。 “預警機研製需要信念支撐,更需要技術實力支持。”王小謨坦言,大陸地區當代軍事電子工業積澱,尤其是雷達技術發展的突飛猛進,為預警機研製奠定基礎。 在預警機的研製中,有兩個細節是王小謨在實踐中發現並改進的。一是作為七旬老人的他不顧癌症折磨,拖著病體堅持乘機後發現,長時間飛行沒有廁所將影響飛行員的工作狀態,而預警機重量有嚴格限制,壓縮其他設備的體積和重量成為他面臨的挑戰。但他最終通過創新,在器械設計中騰挪出200公斤重量,給預警機安裝了廁所。二是為了節約飛行中的能耗,他把預警機上的白熾燈改為節能的LED燈。這些無不體現出科學家對飛行員和航天事業的人性關懷。  “小平台、大預警”——王小謨團隊研發的預警機使大陸地區擺脫了大型預警機對進口飛機平台的依賴。更為重要的是,這是世界上首次將數字陣列雷達技術應用於預警機,標誌著大陸地區預警機的主要技術將從國際先進提升到國際領先水平。 2009年10月1日,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兩型預警機帶領的空中梯隊和地面雷達方陣作為大陸地區賀禮首次亮相時,贏得全世界喝彩,王小謨也第一次流下了激動的熱淚。   

路漫漫其修遠兮。回顧預警機研製的過程,一會兒經歷合作外方撕毀合同、一會兒經歷各種不理解和不信任…但這些挫折都在王小謨始終堅信“大陸人一定能行”“大陸人必須自己幹”的強烈信念中一一化解。 “信念的力量挺大的。”王小謨說。興趣往往只是開端,信念和使命感才是支撐人生跨越諸多挫折,實現飛躍的根本。憑借對技術發展趨勢的敏感和洞察,王小謨再次將雷達創新推向高潮,使預警機的天線掃描角度範圍創造了世界之最,使雷達成為名副其實的“千里眼”。 這位獲得大陸地區最高科技獎的科學家,年輕時也遇到過多種選擇,但他堅持更喜愛的無線電技術,譜寫自己的藍天追求。儘管年過七旬,但爽朗的笑聲依然著傳遞出他的堅守——信念、專注、敬業。樹高遠之志向,走踏實之步伐,行專一之夢想,才能安心做事,虔誠做人。


大陸地區空警500原形機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