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蘇聯雙57毫米自行高炮

蘇聯雙57毫米自行高炮


1957 年11 月7 日的紅場勝利日大閱兵

二戰時期蘇聯紅軍雖然擁有龐大的坦克部隊,但其合成化卻很不完整,譬如很少裝備裝甲車,伴隨坦克的步兵的典型標誌是一群人肉坐在T-34 坦克上面。自行高炮就更加罕見,僅在戰時利用T-34 坦克車體設計過幾種簡單的37 毫米自行高炮,以及利用老式坦克裝甲車改裝的雙聯14.5 毫米自行高射機槍,直到戰爭結束都沒有裝備部隊。一般而言,自行高炮在蘇聯衛國戰爭的軍事裝備歷史上是個空白。

按照蘇聯武裝力量的統計,二戰期間,大約有68% 的敵機是被25 至37 毫米小口徑高炮所擊落的,因而,蘇軍據此提出要搞一種37 毫米的自行高炮。1945 年,以蘇-76M 自行火砲車體為基礎研製出ZSU-37 式37 毫米自行高炮,僅僅是簡單的將L/63 M1939 式37 毫米高炮安裝在裝甲戰車上,到1948 年僅裝備了75 輛。相對於擁有幾萬輛坦克的鋼鐵怪獸一樣的蘇聯紅軍,ZSU-37 式37 毫米自行高炮無論是裝備數量還是戰鬥性能,都不能令人滿意。該炮使用兩台嘎斯202 汽油發動機,最高時速只有30 公里/ 小時,最大行程很可憐,只有260 公里。該炮配備了帶有體視測距功能的一體化光學瞄準鏡,能夠自動測距並實現半自動裝表。理論射速120~130 發/ 分鐘,實際戰鬥射速只有50~60 發/ 分鐘,有效斜距2500 米,最大射高6500 米。上述性能對二戰時期的低速螺旋槳飛機或許是有效地,但在高速噴氣式戰鬥機已經開始大規模服役的40 年代末,就有些力不從心了。



曇花一現的ZSU-37 式37 毫米自行高炮

1946 年,坦克工業人民委員會提出一項以T-34 車體為基礎的37 毫米和57 毫米兩種師團自行高炮的工程設想,但其老舊的底盤,依然敞開式的低防護砲塔,以及原始的光學瞄准設備,並不能引起蘇聯陸軍的興趣,該方案隨即被否決。蘇軍聲稱其裝甲部隊只接受以T-54 坦克或最新型主戰坦克為底盤的57 毫米以上口徑的自行高炮。

1947 年春天,蘇聯部長會議國防委員會下達文件,命令蘇聯中央砲兵設計局開始研製一種高性能57 毫米自行高炮。蘇聯火箭砲兵總局同時正式下達了戰術技術任務,確定該系統代號為ZSU-57-2 (ЗСУ -57-2 ),其工廠研製代號為“ 500 號工程”。該炮是一種以T-54 主戰坦克為底盤的自行高炮,配備以S-60 高炮為技術基礎的全新研製的高性能雙聯57 毫米高炮自動機,S-60 式牽引高炮是中央砲兵設計局(ЦАКБ)在В . Г . 戈拉賓(В . Г . Грабин)的領導下於1944 年開始研製全新的單管57 毫米牽引式高炮武器系統,該炮於1950 年1 月正式定型並投入大規模生產,武器系統由全新的57 毫米自動炮、松-9 雷達、PUAZ0-6 光學測距機、E-18 型自動向量瞄準具,射擊指揮儀系統和傳動系統組成,火砲具有全天候作戰能力,有自動、半自動、手搖對針、手動四種瞄準方式。該炮自動化水平高、彈道性能好,很快被蘇軍確定為未來主力野戰高炮。但缺點也明顯,安裝在四輪砲車上的高炮及雷達、光學指揮系統龐大而行動不便,不能跟得上蘇軍坦克裝甲部隊的高速突擊,只能用於固定陣地的防空。

中央火砲設計局很有執行力,至1947 年年底,車體部分的先期研製已經一切就緒,但整個工程卻不得不停了下來,原因很可笑,蘇聯尚無任務書裡規劃的高性能雙聯57 毫米高炮,砲兵設計局正在研製的這種高炮自動機需要到1949 年才能拿出樣品。無奈,大家只好乾等了一年。

時間過得很快,1949 年5 月,鄂木斯克174 機械廠試制出兩門ZSU-57-2 ,1950 年,牽引式S-60 和自行式S-68 的兩種57 毫米高炮被同時投入國家靶場測試,至1952 年,共有6 輛57 毫米自行高炮投入鑑定試驗,國家防空武器委員會的結論是:該武器系統可靠性高,自動化程度高,打擊範圍廣闊,斜距能夠覆蓋敵攻擊機從進入到投彈射擊再到拉起退出的全部空域,可以在行進間有效保護裝甲和機械化部隊。據庫賓卡國家坦克博物館介紹,ZSU-57-2 於1955 年2 月14 日定型,隨後投入大規模生產,1957 年正式裝備,1957 年11 月7 日的紅場勝利日大閱兵首次公開亮相。



ZSU-57-2 自行高炮以T-54 主戰坦克為底盤,安裝敞開式薄裝甲旋轉砲塔,車體由裝甲底盤、砲塔、雙聯火砲、發動機動力總成、瞄準系統、通訊和消防設備組成。整車被劃分為三個部分:駕駛艙、戰鬥艙和動力艙。駕駛艙位於車體首部,駕駛員座椅安置於車體首部左側,這是該驅動程序;戰鬥艙位於駕駛艙和動力艙之間,整車由裝甲鋼板焊接而成,裝甲厚度根據部位8 -13 毫米不等。

砲塔頂部是開放式的,前部有兩個並列的砲管開口。砲塔後部還有一個小開口,用於實彈射擊時收集空藥筒和空彈夾,其後部有大網袋,由專門傳送帶送出。蘇聯冬季的惡劣嚴寒,令敞開式砲塔的裝甲車輛乘員在冬季行軍作戰時無法忍受,所以該車特別設計了一個折疊式帆布防風罩,罩體由厚帆布製作,輕鋼骨架可以折疊,上面安裝有13 塊有機玻璃觀察窗,用於行軍。該防雨罩安裝很方便,用皮帶搭扣固定在砲塔上,平時可以折疊,安放於砲塔後部的網狀儲物艙上方。

ZSU-57-2 自行高炮乘員6 人,除駕駛員在車體前部,其餘5 位乘員的座位均位於砲塔內,前部左右對稱安置裝填手坐席,諸元裝訂手席位於砲塔後部中間,負責錄入目標斜距、速度和航向;他的左側是砲長兼高低操縱手,負責擊發和高低瞄準;而車長兼任方向操縱手座椅位於砲塔後部右側,負責指揮全車戰鬥和方向瞄準。



雙聯S-68 高炮由兩管S-60 高炮自動機組成,全炮總重量4.5 噸,火砲起落部分重765 公斤。為了實現砲塔兩側供彈,兩個自動機設計成左右互為鏡像的機構。砲身由砲管、復進機和砲口制退器組成,砲管比較長,為單肉身管結構,24 條右旋等齊膛線,採用縱動螺式旋轉閉鎖式炮閂、液壓節制桿式製退機、彈簧式複進機、筒形多孔式砲口制退器,配用兩個平衡機,復進機為彈簧式,制退機為液壓式。該炮為砲管短後坐自動原理,火砲開閂、抽筒、壓彈、關閂等動作均利用砲身後坐能量自動完成。

該炮備有曳光榴彈和曳光被帽穿甲彈,彈藥基數300 發,採用4 發彈夾供彈,砲彈可藉助彈夾從側面連續不斷地壓到輸彈線上。壓彈機上有自動停射器。當壓彈機內僅剩1 發彈時,火砲自動停止射擊,裝上後續彈夾後則可自動恢復射擊。大部分彈藥安放在砲塔內部周圍(176 發)和車體前部(72 發),可由裝填手隨手裝填(共248 發),其餘彈藥安置在車體下部(52 發),需要其他乘員遞送。為了增加攜彈量,砲塔和車體的空餘空間都被設計成彈藥架,雖然砲塔寬敞龐大,但車體和砲塔內的活動空間仍狹小不堪。

ZSU-57-2 自行高砲採用T-54 主戰坦克底盤,由於砲塔較輕,負重輪改為4 個,使用B-54 式12 缸V 形四速液冷柴油機作為動力,在2000 轉每分鐘時可發出520 馬力(388 千瓦) 的動力,發動機排量38.88 升,重量895 公斤。備有三個總容量640 升的車內油箱和四個各95 升的外置油箱,公路最大行程420 公里, 越野最大行程320 公里,最大公路速度50 公里/ 小時。


S-68 雙聯高炮砲塔俯視圖

1 、砲口制退器(左,右)  2 、砲管(左,右)  3 、左右搖架  4 、左右輸彈盤手柄  5 、右側輸彈盤  6 、右側輸彈槽  7 、右側撥彈桿  8 、右側裝填手座椅  9 、齒輪減速機  10 、方向機  11 、方向機驅動機構  12 、右准直儀  13 、瞄準鏡  14 、車長兼任方向操縱手座椅  15 瞄準鏡檢查口  16 、距離裝訂手輪  17 、手輪驅動裝置  18 、排彈機減速器傳動裝置  19 、諸元裝訂手座椅  20 、目標航路指示器  21 、表尺裝訂台  22 、砲長兼方向操縱手座椅  23 、左准直儀  24 、電擊發按鈕  25 、齒輪減速機驅動電機  26 、高低機驅動電機  27 、高低機  28 、高低機左踏板  29 、高低機右踏板  30 、左側裝填手座椅  31 、左側撥彈桿

主要性能諸元:

全  重  28.1 噸

全  長  8.46 米

全  寬  3.27 米

高  度  2.75 米( 安裝帆布防風罩)

砲身長  4368 毫米

身管長  4110 毫米

後坐長  315-370 毫米

初  速  1000 米/ 秒

最大彈道射程  12 公里

有效斜距  6500 ~7000 米

最大射高  8800 米

有效射高  4000 ~5000 米

理論射速  105 ~120 發/ 分鐘

戰鬥射速  70 發/ 分鐘(由於57 高炮需要手動裝填彈夾,所以實際射速很低)

高低射界  -5 °至+85 °

方向射界  360 °

炮控系統採用帶液壓調速器的半自動操作系統。瞄準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半自動瞄準,即藉助液壓半自動操作系統根據光學機械式對空向量瞄準具提供的諸元進行瞄準;另一種是手動瞄準,即利用高低機和方向機按對空向量反射瞄準具提供的諸元進行瞄準。

高低瞄準速度( 電動) 18 ° / 秒

方向瞄準速度( 電動) 30 ° / 秒

彈藥 該炮配備BR281 曳光穿甲彈和OR281 曳光榴彈兩種彈藥,各彈種的初速相同,均裝有黑索今/ 鋁粉混合炸藥。

全彈長  536 毫米            藥筒長  348 毫米

全彈重  6.6 公斤            發射藥裝藥  1.2 公斤

彈丸重  2.82 公斤           榴彈裝裝藥量  169 克

引信  配用MD10 或MG57      穿甲彈裝藥量   13 克

曳光榴彈自毀響應時間  12 ~16 秒【注1 】

【注1 】中口徑以上的高炮在作戰的時候,對空射擊時未命中的砲彈不可能在天上一直飛,一定要落下來,如果引信上沒有安裝自毀裝置,那麼未爆炸落彈對友鄰部隊和平民的殺傷是十分嚴重的,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出現,通常在引信上設計一個自毀裝置,在砲彈飛行若干秒未命中目標以後,自動在空中爆炸。




該炮主要裝備蘇聯陸軍坦克師/ 摩步師屬高炮團,以及國土防空軍的“薩姆-2 ”地對空飛彈團。它的作戰任務是為坦克師/ 摩拖步師提供機動防空掩護,以及為“薩姆-2 ”地對空飛彈團提供陣地掩護。該炮的生產廠為鄂木斯克第174 機械製造廠(十月革命工廠),沒有公佈ZSU-57-2 的準確生產數量,只在庫賓卡博物館介紹中得知該廠在1957 年生產了249 輛自行高炮(該炮生產期為1955 年至1960 年),據庫賓卡博物館館藏的那輛ZSU-57-2 自行高炮的車體生產編號946 號,這說明前蘇聯至少生產了一千輛以上的57 毫米自行高炮,大約可以組成300 多個4 門制高砲連,裝備三十幾個坦克師/ 摩拖步師的高炮團。相對於蘇軍龐大的坦克部隊,ZSU-57-2 的產量比較小,以至於50 年代末以前蘇軍不得不在坦克團使用安裝在БТР -40 和БТР -152 輪式裝甲車上的雙聯ЗТПУ - 2 式14.5 高射機槍來進行補充防空。隨著更加現代化的ZSU-23-4 “石勒河”自行高炮在1960 年代初誕生,ZSU-57-2 高炮迅速進入退役狀態,蘇聯也開始對外出口ZSU-57-2 自行高炮,先後出口波蘭、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東德等5 個華沙條約國家,捷克斯洛伐克曾進口過小批ZSU-57-2 作為測試,但因為性能低下,並未正式裝備。該炮也被賣到了蘇聯的一些友好國家,如古巴、埃及、伊朗、伊拉克、北韓和敘利亞。越南戰爭時期,該炮曾作為軍援裝備輸出北越,並多次參加戰鬥,如1972 年的“復活節攻勢”和1975 年“胡志明戰役”中,該炮均有極佳表現。該炮的最後一次作戰是1999 年南斯拉夫抗擊北約轟炸的戰爭中,戰果不詳,估計戰果接近於零,不然南聯盟早就大吹大擂了。


由於57 毫米牽引高炮 ​​擁有完善的雷達和指揮儀火控系統,所以在陣地作戰中反而比ZSU-57-2 自行高炮有優勢


S-68 自動炮的海軍兄弟—— ЗИФ -75 型57 毫米四聯裝艦炮

ZSU-57-2 自行高炮的S-68 自動炮是以57 毫米反坦克炮為基礎研製的,火砲結構設計合理, 採用了72 倍口徑長砲管,增大了藥室裝藥量,初速大,彈道性能異常優秀,具有較好的射擊精度, 至今仍屬於單項性能比較優秀的高炮,

作為前蘇聯首門被批量生產的自行高炮,ZSU-57-2 自行高炮的缺點是明顯的。一是系統綜合度低,ZSU-57-2 的砲車僅配備光學向量瞄準具,無法在機動中應用雷達自動化指揮系統進行整體防空作戰,僅能在良好天氣下作戰,無全天候戰鬥能力,在固定陣地作戰能力上甚至不還如C-60 牽引式57 毫米高炮,因為後者擁有完善雷達目指和瞄準系統,擁有先進的指揮儀,可以進行連齊射。二是其方向瞄準速度只有30 ° / 秒,目標跟踪能力差,不足以應付高速噴氣式戰機的低空掠襲,1967 年埃及軍隊在西奈半島的戰鬥結果表明,該炮的角速度跟踪能力極差,面對法製幻象Ⅲ 戰鬥轟炸機低空侵襲時,火砲反應嚴重滯後,埃及軍隊提出只有方向瞄準速度達到50~100 ° / 秒,配備自動化雷達火控設備的高炮才可能有效應對這種噴氣式攻擊機的威脅;三是火力密度低下,該炮射速極低,雙管戰鬥射速只有70 發/ 分鐘,二戰以後噴氣式攻擊機時代的飛行速度越來 ​​越高,各國都在想方設法增加高射砲的射速,力圖在單位時間內噴射出更多的彈丸以增加命中率。而蘇聯在在二戰後卻選擇了一款低射速的中口徑高炮作為坦克/ 裝甲部隊的標準野戰自行高炮,一般認為這是個錯誤的選擇,這個錯誤直到ZSU-23-4 時代才被糾正過來,但蘇聯這種糾正卻又矯枉過正,雖然射速上去了,口徑卻大幅下降,導致炮彈威力低下。

總之,由於電子技術和精密機械製造水平的限制,蘇聯在野戰自行高炮的選擇上,始終沒能得到一款像德國“獵豹”自行高炮那樣的系統先進、彈道性能好、命中率高的理想高炮。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