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義妓情深義重指的誰?

義妓情深義重指的誰?

  李娃原名李亞仙,是唐代天寶年間京都長安的一位煙花女子,以重情仗義而被人們譽為義妓。她拋棄繁榮,助其所愛,更能謹守婦道,嚴整治家,因而被朝廷封為汧國夫人,一個出身卑賤的妓女竟能獲此殊榮,在當時引起了轟動。要解其中原由,還需先從鄭元和講起。
鄭元和是唐玄宗天寶年間、常州刺史鄭仁仰的獨生子,天資穎慧,相貌堂堂,他的文章詩賦自幼就在當地堪稱一絕,不但眾人羨慕不已,他的父親鄭仁仰更是欣喜自得,常拈鬚自樂:「我兒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也!」每當同僚聚宴酒酣時,他常會指著兒子得意地說道:「這是我家的千里駒呢!」
  鄭元赴京趕考來到長安的紅燈區遇見李娃,原來李娃本為高門閨秀,本名李亞仙,因父親仕途失挫,家道中落,一年前才被迫淪落風塵。那收買她的鴇母見她資質絕佳,便視為上品,一心想把她培養成一顆搖錢樹,因此買下她後,為她改名李娃,經過一年的悉心調教,今天才讓她開始接客。李娃幼承庭訓,教養甚佳,精通詩書,與鄭元和相談得十分投機。鄭元和由憐生愛,由愛生戀,當晚就留宿在李娃房中。因為李娃的資質,鴇母要價是相當高的,鄭元和一慣貴公子作風,又是為了心愛的姑娘,自然也就不惜一擲千金。
有了心神俱醉的第一夜,鄭元和就再也放不下李娃,他索性拋出重金,長期住在了鳴河曲中,鴇母見有利可圖,也就樂得成全他們。鄭元和稱李娃為李亞仙,仍把她視作是嫻雅貞潔的世家小姐,立誓此生決不相負;李亞仙更是感激涕零,保證此身只屬鄭郎,海枯石爛,貞情如一。鄭元一對小情人沉醉於多姿多彩的甜蜜生活之中。鄭元和早已把禮部會試的事忘到了九霄雲外,日日醉倒在溫柔鄉里。時光飛逝,春去秋來,轉眼又到第二年的秋天,鄭元和所帶的豐厚盤纏已耗盡。其父見其久未歸,來到長安得知其實事後將其打得遍體鱗傷,加之又羞又悲。只剩下悠悠一線氣息。後來被好心的過路人找來醫生勉強救活,但傷處一直未癒,又值盛夏,全身肉爛生蛆,臭不可聞,無人願管,成了一個路邊的乞丐。
  秋葉落盡,又是冬初,鄭元和仍然是一襲破爛的單衣,瑟縮在東城門角,飢寒交迫,竭盡最後一點氣力發出乞討的哀號。幸被李娃尋見李亞仙把鄭元和帶回了妓院,用自己這兩年攢下來的全部積蓄為自己贖了身,又變賣了僅有的一點首飾,在城外買了一處勉強可以容身的小屋。一對情人就這樣冷冷清清地安頓下來了,李亞仙悉心體貼地先調治好鄭元和的疾病,然後鼓勵他重新樹立信心,努力上進;鄭元和經過這一番挫折,立志痛改前非。於是由李亞仙織布維持生計,鄭元和關在小屋中埋頭苦讀。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天寶十年,鄭元和參加禮部會試,中進士及第,接著又應試直言極諫科,名列第一,朝廷授職為成都府參軍。
  鄭郎榮獲功名,李亞仙先是喜不勝收,繼而又暗想自己出身青樓,歷盡風塵,情郎官高位顯之後,想必會另擇名門淑女婚配,棄舊歡如敝履。到這裡,她不敢往下再想,索性先發制人,垂淚對鄭元和道:「妾身卑賤,不足以事君子,請從此去,君當自愛!」鄭元和聞言傷心,含著淚勸慰說:「我有今天,全由芳卿所賜。我貧賤時,卿不棄我;今我富貴,卿為何忍心離我而去?倘若不能同往成都,我當自刎而死,以報卿之大恩大德!
聽到這一席話,李亞仙徹底放心了,她的鄭郎決不是一個負心人。不久擇一吉日起程,鄭元和攜李亞仙赴成都就任。就在鄭元和從長安赴成都的同時,朝廷恰好調遣其父鄭仁仰為成都府尹,也由常州溯江西上,父子兩人重逢在成都。鄭仁仰見到曾被自己毒打拋棄的兒子,只覺慚愧無顏;鄭元和雖然也懂得父親的斥打事出有理,但對他那般無視父子之情而心有餘恨。這時幸而李亞仙出面勸解鄭元和,才使鄭氏父子以禮相識,恢復了父子關係。之後,鄭元和向父親—一稟明李亞仙的身份和情深義重之舉,鄭仁仰大為感動,於是請下媒妁,備下大禮,為兩人舉辦了隆重的婚禮,李亞仙成為鄭元和正式的妻子。
成都府尹與成都府參軍,白天分衙辦事,晚上同歸一宅,公務合作無間,家事也融睦和樂。而李亞仙作為兒媳婦,一面慇勤地侍奉公婆,一面悉心地相夫教子,謹守婦道,端莊賢淑,博得蜀中官民的交口稱讚。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安祿山起兵范陽,攻陷長安,唐玄宗大駕西行,避難來到成都,鄭氏父子護衛得宜,深得唐玄宗讚賞。後來唐肅宗收復長安,唐玄宗以太上皇名義迴鑾返京,鄭氏父子均得到加官進爵的賞賜。李亞仙則以其婦德可風,也被封為汧國夫人。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