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名將馬援為何會失寵於漢光武帝

名將馬援為何會失寵於漢光武帝

  中國歷史上能打的戰將數不勝數,但能以武將身份被寫進《古文觀止》的為數很少,只有秦司馬錯、西漢李凌和東漢馬援,而能夠作為開國功臣被寫進《古文觀止》的則只有馬援一人。
  作為東漢開國功臣,馬援為光武帝劉秀平定西北隗囂這一勁敵,他也因此被劉秀任命為隴西太守。在隴西太守任上,馬援一共做六年。由於他恩威並施,使得隴西兵戈漸稀,人們漸漸過上和平安定的生活。之後他先後以伏波將軍的身份南下,平定交趾郡叛亂,主動出征扶風,抗擊匈奴、烏桓的進攻。可以說為東漢南征北戰。
  此時的劉秀,對馬援可謂寵愛有加,平定交趾郡叛亂回到京城後,劉秀賜給馬援一輛兵車,讓他上朝與九卿同列。再出征扶風時,劉秀命令百官都去送行。然而僅僅四年後,劉秀就下令追收馬援的新息侯印綬。馬援去世時,其家人甚至不敢將其埋葬在早先選好的墓地,只是草草埋葬於郊外。其中的變故,還得從公元48年南方武陵暴動說起。
  南方武陵暴動,武威將軍劉尚前去征剿,冒進深入,結果全軍覆滅。時年62歲的馬援,請命南征。光武帝考慮他年事已高,本不同意。馬援當面向光武帝請戰,說:「臣尚能被甲上馬」,光武帝讓他試試,馬援披甲持兵,飛身上馬,手扶馬鞍,四方顧盼,一時鬚髮飄飄,神采飛揚,真可謂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光武帝見馬援豪氣依然,雄心猶在,很感動,笑道:「矍鑠哉是翁也」,於是派馬援率中郎將馬武、耿舒等人領四萬人遠征武陵。
  馬援部隊南進面臨兩條路的選擇:一是經壺頭山,一是經充縣。經壺頭山,路近但山高水險;經充縣,路遠,糧運不便,但道路平坦。耿舒主張從充縣出發,而馬援則認為,進軍充縣,耗日費糧,不如直進壺頭山,扼其咽喉,充縣的蠻兵定會不攻自破。兩個人意見不一致,便上表說明情況,請光武帝裁決,光武帝同意馬援的意見。
  馬援率軍進入壺頭山,沒想到蠻兵據高憑險,禁守關隘。水勢湍急,漢軍船隻難以前進。加上天氣酷熱難耐,很多漢軍士兵得暑疫等傳染病而死,馬援也身患重病。一時部隊陷入困境。馬援命令靠河岸山邊鑿成洞窟,以避炎熱,雖困難重重,但馬援壯心不減。每當敵人登山示威,馬援都拖著重病出來觀察敵情。手下將士深為感動。
  耿舒卻在此時寫信給其兄,告馬援一狀,說馬援帶兵不慎,兵馬傷亡慘重。光武帝得知後,於是就派虎賁中郎將梁松去責問馬援,並命他代監馬援的部隊。梁松本與馬援有世交之誼,但最後卻與之反目,原因複雜。一次馬援生病,梁松去看望,在床邊向馬援行禮,馬援沒有回禮。梁松當時正受光武帝寵信,朝廷公卿以下對他都非常忌憚。馬援認為自己和梁松的父親是朋友,梁松現在雖受寵,但也不能亂禮數。後來又因為馬援的一封家書,梁松被光武帝杖責,好不容易保住性命。一生不附權貴、天真的馬援,就這樣把梁松得罪。
  梁松到壺頭山時,馬援已經死。舊恨難消的梁松,乘機誣陷馬援。光武帝大怒,追收馬援的新息侯印綬。四年前征討匈奴,光武帝令百官相送馬援,四年後南征武陵,馬援屍骨未寒,就被收回侯印。可憐的馬家人還不知皇帝為何如此震怒,不知馬援究竟何罪,惶恐不安。馬援的屍體被運回後,家人不敢埋在原來選好的墳地,而是在城西買幾畝地,草草埋葬。馬援的賓朋故舊,也不敢到馬援家去弔唁,馬家境況淒涼。葬完馬援,馬援的侄子馬嚴和馬援的妻子兒女們用草繩捆在一起,到朝廷請罪。光武帝拿出梁松的奏章給他們看,家人才知道馬援蒙受天大的冤枉。馬援妻子知道事情原委後,先後六次向皇帝上書,申訴冤情,言辭淒切。光武帝這才令厚葬馬援。
  造成馬援的冤案,主要有一下幾點原因:
  首先,耿舒的信和梁松的誣告,他們不負責任的話,蒙蔽光武帝。
  其次,馬援舉措不當造成的誤會。當初南征交趾時,馬援常吃一種叫薏苡的植物果實。薏苡能治療風濕,祛除寒氣。由於當地薏苡的果實碩大,馬援班師回京時,就拉一車,準備用來做種子。當時的權貴們見馬援拉回一車東西,以為肯定是珍寶,都希望分到一點,卻沒想到馬援根本沒分給他們任何東西。這樣一來,權貴們紛紛說馬援的壞話。馬援死後,有人上書說馬援曾搜刮一車南方珍寶運回。光武帝更加憤怒。
  最重要的,光武帝的猜忌心理。史料記載,第一次南征勝利,馬援封侯,他沒有自己慶賀,而是殺牛擺酒,犒賞將士。飲酒之間,他撫今追昔,和部下說起自己年輕時流浪的日子,感慨自己以前的志向,如今在眾將士的幫助下成高官,真是既慚愧又高興。將士們聽後,敬佩不已,都伏地山呼「萬歲」。這下犯大忌,封建社會,只有皇帝才能叫萬歲,光武帝再大度也不會坐視這種威脅皇權的行為。因此無論馬家人如何解釋與請罪都難以解開光武帝的心結。
  這一心結或許間接導致馬援的悲劇。第二次南征的路線是光武帝批準的,進軍失利,光武帝也有責任,但他並未給馬援開脫,這樣一來任何過錯都只能由馬援去承擔。可嘆「馬革裹屍」的馬援一片忠心,死後也難免淒涼。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