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劉邦後宮之爭實由戚夫人挑起呂后不過被迫應戰

劉邦後宮之爭實由戚夫人挑起呂后不過被迫應戰

  劉邦起兵,在漢元年時進駐定陶。這位胸懷大志的義軍首領平生最好女色,聽近侍奏報,說這一帶有一位如花似玉的仙子戚氏,劉邦怎能不動心?劉邦的近侍找到了戚氏,送去厚重的聘禮,便順理成章的佔有了這位令劉邦心醉的美人。劉邦發現這位美人不但美如天仙而且身懷絕世媚功。她的皮膚白皙,像雪白無瑕的白玉一樣,清純溫潤。她的眼睛圓圓的,十分柔美迷人。她的體態豐滿,氣質高雅。最為難得的是,她的歌喉優美,腰如柳枝,舞姿輕盈美妙,如流風,如飛雪,令人陶醉。
  歷史上沒說戚夫人長啥樣,只知道她很有音樂細胞,會鼓瑟擊築,善做翹袖折腰之舞,也能歌,帶動得劉邦這種粗線條的人跟她進行男女對唱,類似於現在的卡拉OK。就這樣戚夫人把劉邦搞得暈頭轉向。戚夫人是劉邦在革命戰爭時期,利用打仗間隙抽空泡上的美人。作為領導人,長年累月打仗那麼累,泡泡美人調節一下情緒,舒緩一下筋骨是很正常的事情,可以說是為了更好地為工作。劉邦雖然大字不識幾個,但非常珍惜這段革命道路上的戀情,對戚夫人無比寵愛。
  戚夫人自然感動不已,冒著刀光劍影為劉邦生了一個名叫劉如意的兒子。劉邦愛屋及烏,對劉如意非常疼愛。如意七歲的時候,被封為代王,十歲被封為趙王。代王如意長得越來越像高祖劉邦。劉邦對戚夫人愛得無以復加,同時因兒子如意一顰一笑,一舉手一投足都像自己,更將這母子二人視如珍寶,倍加愛憐。
  按照劉邦的心意,這位嬌柔可人的戚夫人本該立為皇后,可難辦的是當年呂公慧眼識人,將心愛的女兒呂后下嫁劉邦,呂后沒有嫌棄,一心侍候他,為他生兒育女,還勞累的下田耕作,以養家餬口,任劉邦在外交遊閒逛。劉邦一直十分感激呂公,感念髮妻呂后。雖然隨著劉邦的事業一天天興旺,髮妻呂后日漸青春逝去,人老珠黃。但劉邦對髮妻依舊存一份感激,正因為原配呂氏立過大功,曾在劉邦最落魄的時候施以援手,又籠絡了一批效命的謀臣,劉邦建漢後,不得已將她立為皇后。而可憐的戚夫人只能屈居呂氏之下,坐第二把交椅。
  而呂后很多時間都是在血雨腥風的日子裡度過的,已經不再是一個弱女子了,性情被錘煉得更加剛毅了,再加上年老色衰,在劉邦心裡,即使打扮的無比妖艷,也無法與年輕嬌柔的戚夫人比。戚夫人也知道英雄難過美人關,於是總是擺出一副委屈的樣子,不停地在劉邦耳邊哭泣。說呂后怎麼給自己臉色看了,說日後怕皇后報復。而要讓自己能有安全保證,最好的辦法就是立兒子如意為太子。
  其實戚夫人有如此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古代往往母以子貴,自己的兒子能夠當上皇帝,那麼自己也可以混個太后當當。尤其戚夫人既沒有好的家世背景,也不會像呂后那樣會來事,籠絡了很多謀臣。她憑借的僅僅劉邦對自己那點寵幸,假如有一天劉邦駕鶴西歸了,她的日子就難過了。但是如果自己的兒子做了太子,一切就不一樣了。於是戚夫人選擇了這條路,以小星之身和大奶呂后來一場博奕。她也是一個不肯「擦皮鞋」的人。
  劉邦一聽戚夫人的哭訴,他是絕對相信的,因為呂后經常給他出主意,雖然是為他的皇權著想,但是事後仔細琢磨,劉邦都會冒一身冷汗,因為自己的老婆實在太心狠手辣了。但當戚夫人提出讓劉邦易儲,改立自己兒子如意為太子的時候,劉邦也覺得著實難辦,一是因為自己對髮妻呂氏的恩德的感念,雖然他們之間的愛已經褪色得差不多了,但是當年呂太公當年的知遇之恩,以及呂氏的任勞任怨仍感動著劉邦,二是易儲難以得到眾大臣的支持。雖然易儲的困難有千萬條,但是英雄難過美人關,更何況劉邦還不算不得真正的英雄好漢。最後美人的眼淚終於起了效果,劉邦被打動了,決定改立劉如意為太子。即使困難多如牛毛為了美人的歡心也要辦。
  其實在這個時候,劉邦和呂后的夫妻情份早已是名存實亡。據說呂后長年見不到劉邦,於是便跟別的男子有曖昧關係,但是她很清楚,自己和一雙兒女的前途都牢牢地繫在那個恩斷情絕的劉邦身上,因此她絕對不能夠讓自己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下堂妻,她拚命都要保住兒子的地位。太子劉盈是呂后所生,按理儲君的位子應該非常穩固,但誰知半路殺出個程咬金,戚夫人想要利用自己得寵的優勢條件改變現實,欲圖將太子劉盈趕下台,使自己的親生兒劉如意當上儲君。這是呂后所絕對不能容忍的。不但打自己兒子的注意呂后不會答應,就是動搖自己女兒的地位呂后都不會同意。
  稱帝后,劉邦曾將呂后的女兒封為魯元公主,並嫁給新繼位的趙王張敖為王后。然而就在這年冬天,劉邦在與匈奴冒頓單于的大戰中受到了重創。鑒於王朝初立國力疲憊,劉邦決定採納大臣婁敬的主張,用「和親」政策與匈奴化敵為友,換取休養國力的時間。這時候戚夫人的功夫開始起作用了,於是劉邦打上了魯元公主的主意,逼著魯元退婚轉嫁到匈奴去。
  呂后得到這個消息,如五雷轟頂,立即奔到劉邦面前,日夜哭泣,哀求說:「我只生一個女兒(魯元公主)跟一個兒子(太子劉盈),你卻狠心把她投到匈奴蠻荒!」並且又正趕上魯元和張敖操辦婚事的日子,劉邦這才勉為其難的物色一位民間的女子,宣稱她就是嫡長公主,隆重地送到匈奴汗國,作單于(二任)欒提冒頓的妻子。
  然而這件事情才是一個開頭,好戲還在後頭呢。當初劉邦剛從匈奴圍困中脫身出來,在返回長安的時候曾路過張敖的趙國,張敖對未來岳父畢恭畢敬,滿腦子想著悔婚的劉邦卻把張敖當成奴僕使用,不但讓他親自端茶送飯,而且雞蛋裡頭挑骨頭地隨意謾罵。當劉邦在魯元公主和親事上不得不讓了呂后一步的時候,也對女婿張敖的態度更差勁。之後他再次路過趙國,態度根本沒有轉變。張敖感激劉邦為趙國復國,又自認晚輩,倒也罷了,國相貫高性格卻嚥不下這口氣,想要刺殺劉邦。不過劉邦命大,事情最後沒能進行。
  然而這場計劃不知怎麼卻走漏了消息。劉邦大怒於是把趙國君臣上下全部打入大牢。這一次呂后氣得臉都發紫,於是她再一次跑到劉邦跟前,但是劉邦根本不買她的帳,還是執意要把趙王張敖打入死牢。正在這個時候,趙國相貫高忠義高節,在酷刑面前也沒有把不知情的趙王張敖拉下水,而是一人做事一人當,這才保住了張敖的性命。於是將趙王這個肥缺給了自己最心愛的兒子戚夫人之子劉如意。
  這項任命是如此地巧合,巧合得讓人難以相信,戚夫人會是什麼無辜的潔白羔羊。她的政治智商或許還不足以讓她單獨策劃這樣一場大獄,但是她幸災樂禍地看著呂后母女遭殃卻不施任何援手,並最後摘果子卻是毫無疑問的事實。因此呂后與戚夫人其實早已不是普通的情敵而已,她們結仇已久,只看最後的贏家是誰。
  而這時候在皇帝劉邦的心目中,戚夫人的份量可比呂后要重得多了。因母及子,不用說戚夫人覺得為兒子謀太子位,是易如反掌。然而她並不知曉,政治不由她擺佈。朝堂上的那些有資歷的群臣,會讓她騎到頭上折騰?當劉邦在朝堂之上將改立劉如意為皇太子的想法說出來的時候,遭到了絕大多數大臣的堅決反對。因為儲君決定著國家未來的命運,大臣們不能不參與決策,更不會坐視不管。朝臣們對改立太子一致反對,劉盈已立為太子八年,天性仁厚,大臣們也樂意讓他當未來的皇帝,而劉盈也不一定會是一個很好侍候的主子。
  面對群臣的反對,劉邦卻仍然堅持自己的意見。在這個節骨眼上,御史周昌站起來大聲為劉盈辯護。偏偏他有口吃,盛怒之下面對劉邦的質問無法說出更多的話,只能反反覆覆地大喊:「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因為周昌口吃,在說上述話時,把本不需重疊的「期」字說成了「期期」。
  當然周昌是結結巴巴憋得臉通紅說出來的,看得劉邦忍不住笑。這場關於廢立太子的會議沒有了辯論氣氛,就此散場。其實在辯論廢立一開始,呂后一直暗暗在隔壁聽著。當劉邦退場、眾臣也漸次散去的時候,隨後周昌也出來了,突然堂堂國母呂后直接向他跪下,她太感激周昌了。周昌是劉邦最初起兵時的老鄉,劉邦並不真有多怕口吃的周昌,而是透過他看到了劉盈的支持者有多少、而且這些支持者都是大漢王朝的開國功臣。呂后作為與劉邦的結髮妻子、又陪著他吃盡了苦頭,在元老和同鄉中的影響力,怎麼說也比只會跳舞唱歌的戚夫人要高得多。劉邦雖然粗於禮法,卻是一個有計謀也懂得衡量得失的人。
  不過劉邦對改立太子一事的擱置,給了呂后以及太子劉盈反擊的機會和時間。呂后是一個令劉邦畏懼的角色,不但城府深,而且手段狠,漢初的功臣大都栽在她的手裡,勢單力薄的戚夫人怎麼會是她的對手?這時呂后當然也很清楚戚夫人在幹什麼,劉邦又在想什麼。於是就找來兄弟建成侯呂澤商量對策,呂澤也無計可施。最後有謀士獻計,說留侯張良擅長計謀,這件事何不去請教他?呂后茅塞頓開,最後無奈決定劫持張良,逼著他出主意。之所以採取劫持的方式,大概意在如果張良不拿主意,便跟他玉石俱焚。
  張良一直體弱多病,自從劉邦入都關中,天下初定的時候,他就以多病為托辭,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隨著劉邦皇位的逐漸穩固,張良開始退居,於是沉迷在玄虛的巫術裡,每天靜坐,使全身氣息運轉,不再吃飯,而只吃一種據說可以延年益壽的藥物。在家幽居,很少出門。他說:「我們張家,幾代都是韓王國的宰相,韓王國亡後,我變賣價值黃金幾十萬兩的家產,向秦王國報仇,曾引起天下震動。今天以口舌的功勞,被尊為帝王的師傅,封一萬戶侯爵,這是一個平民最高的極限,對我而言已十分滿足。目前唯一的願望是離開這個煩擾世界,追隨赤松子先生,遨遊世界之外。」
  張良深知西漢王朝開創基業的英雄,不過「三傑」。然而韓信全族屠滅,蕭何投入監牢,豈不都因為他們已經達到巔峰,還不知道停止。所以張良才假托神仙,放棄現實世界,把功名看成身外之物,把榮耀拋到腦後,所謂「明哲保身」,張良正是一個榜樣。可是這回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因為呂澤劫持了他。呂澤說:「你身為皇帝的智囊,皇帝要改立太子,你覺得你能置身事外嗎?如果改立成功,你還能像以往一樣高枕無憂嗎?」
  張良無奈地搖著頭說:「當初在戰亂中,皇帝不得不聽我的。而現在情形跟以前大不一樣,天下已定,全國統一,皇帝要換太子,乃是他們劉家的私事,我作為外人,根本插不上嘴,即使有一百個張良,也無濟於事。」
  呂澤威脅說:「今天既然敢劫持先生,就沒打算有所善終,希望先生勉為其難,保全皇后母子二人!」
  在呂釋之軟硬兼施,胡蘿蔔與大棒齊飛下,張良一看,今天不出主意恐怕難以過關,於是出於不得已才說:「這種事光靠勸諫不管用。我親自出馬也無濟於事,這樣吧,我向你們另薦別人。想當初皇帝初登大寶的時候,自以為全天下的人都會拍他馬屁,可是偏偏有四個老頭不買賬,他們對皇帝那種流里流氣的性格和態度甚為厭惡。皇帝也曾找過他們數載,但卻從未找到,因為他們寧願躲進深山,也不願出來為皇帝效勞。正因為如此,皇帝反而越發敬重他們,這四個人就是『商山四皓』。如果太子能謙卑禮敬,恭請四人出山,到太子府中作太子賓客,隨太子閣下出入皇宮,一旦皇上知道,他不能請到的商山四皓願意追隨太子,必然有助於太子的聲望,皇上也就會放棄更換太子的想法。」
  於是呂澤懇請張良先行修書一封,寄給隱居商山的老哥四個。然後命人帶著名貴的寶物以及太子本人的親筆信,去請商山四皓下山。四皓深為感動,欣然接受,到太子府中作起了太子賓客。呂后大大地鬆了一口氣。張良在邀請商山四皓出山的書信中以晚輩自居,態度謙恭有禮,言辭和順溫文,又因其師黃石公與四皓的深厚交情,四皓難以推辭;太子在信中也推心置腹,以天下人的利益相邀四皓出山平息風波。四皓尋思,倘若太子被廢,讓戚夫人的兒子當上皇帝,國家的根基肯定會受到破壞,不但朝中大臣失望至極,怨聲載道,恐怕別有居心的謀亂分子也會渾水摸魚,剛平定的天下就會重新陷入浩劫。為天下蒼生計,四皓決定出山相助。
  路上,老哥四個爭論不休。東園公說:「這次我們出山,情非得已。先是張良致書邀請,後太子親自下書,態度謙卑,不談他們家的煩惱私事,也不談自己岌岌可危的處境,只說是為了天下百姓蒼生,使我們沒有反駁的餘地,無論從友情還是道義,我們都義不容辭。」
  角里歎息:「兄長的想法,小弟不敢苟同。我們四人已經隱居江湖,沒有道理再來管這種事情了,宮廷鬥爭向來殘酷,我們此次下山違背初衷,恐怕凶多吉少。而且劉邦搜尋我們這麼多年,我們總是堅辭不就,現在卻來輔佐太子,要是傳出去還不被外人笑話。」
  綺裡季和夏黃公也隨聲附和:「說得有道理。」
  東園面臨兄弟的質疑,進一步闡述:「以前吳王劉濞也來信,請我們下山輔佐。此人心懷鬼胎,陰險,將來必生禍亂,那時候天下蒼生就必然遭殃。而當今太子敦厚善良,絕不能廢,如果廢掉,就是我們國家的不幸了。」
  精通天文術數的夏黃公,忽然想起一件事來,說:「我曾夜觀天象,看見天空群星晦暗不明,兆在三十年後的一場兵禍,其方向正是吳國的分野,難道預示吳王劉濞謀反?」
  其他三人都點頭稱是。角里的態度突然轉變:「要是這樣的話,我們必須趕緊趕到長安,制止易儲風波。如果劉邦執意廢長立幼,那樣的話趙王劉如意名不正言不順必會遭到天下人的誹謗,吳王劉濞就會趁勢而起,大鬧天下,最後受害的還是老百姓。我們此行意義非常重要。」
  東園一看角里參悟了其中的道理,當下也覺得神清氣爽。這時綺裡季也說了自己的擔憂:「我擔心,我們的出發點是好的,但不一定有好的結果。劉邦跟呂后的為人,我們都很清楚,假如我們幫助呂后母子渡過難關,又有誰擔保我們不被呂后過河拆橋?」
  東園說:「這個我早想好了。倘若真如兄弟所言,我們也只能做好提前防範的準備了。我們此次下山,旨在幫助太子劉盈穩固儲位,得以延續大漢王朝大一統的局面,這樣才能保證天下安定,民生樂業。至於天下姓劉還是姓呂,那就不是我們的事情了。我們盡到我們的責任,拍拍屁股走人,絕不留戀這裡。」
  其他兄弟齊聲說好。老哥四個內部協調一致,一路上有說有笑,沒有多長時間就來到了都城長安。太子劉盈聽說商山四皓肯出山相助,並已經到了長安,心中欣喜若狂,連聲感慨:「我無憂矣!我無憂矣!」呂后也得到四皓到來的消息,親自出來迎賓。呂后和戚夫人關於奪嫡的爭鬥還遠沒有結束,一個回合剛完,一個回合又起。那時正值黥布起兵造反,戚夫人一看機會來了,便慫恿劉邦讓太子劉盈領兵討伐。此計確實比較狠。黥布是和彭越、韓信兩位齊名的開國元勳,戰功卓著,讓太子劉盈領兵討伐無異於羊入虎口,白白送死。劉邦竟然答應了。
  仁厚的太子哪裡能擔此重任,但是又不能推讓,否則劉邦一生氣了就會藉機會廢了太子。此時商山四皓得知情況後,便覺不妙,就找到呂澤當面闡述利害關係。四皓說:「太子親率大軍討伐叛徒,不是一件好事情啊。太子從來都沒有經歷過戰爭,而黥布卻是久經沙場的老將,太子根本無法取勝。太子手下的那些將軍,都是亡命之徒,太子如何驅使得動,從未見過綿羊驅使狼群作戰的。再說他身為太子,如果此戰勝利了,有什麼功勞?太子已經是一人之上,萬人之下了,不可能再往高昇;據說劉邦曾言,說啥也不能讓不肖之子劉盈凌駕於愛兒劉如意之上,皇帝的意思至為明顯,太子如果領兵出征,儲君之位就不保了!當下需要做的,就是讓呂后勸阻劉邦,不要讓太子率軍出征。」
  呂后聽呂澤轉達完四皓的意思,急忙趕到劉邦的寢宮,未曾說話珠淚先流,聲音淒慘地說:「黥布,天下猛將,善於用兵,你叫劉盈率兵討伐,底下的將軍怎麼會聽命於一個毫無戰爭經驗的小娃?黥布知道了,也會恥笑我朝中無人,一路殺來勢難抵擋。皇上雖然有病不能騎馬,但還請勉為其難,在臥車裡指揮也是一樣的。這樣將軍們才會全力討伐叛徒,勝利一定屬於陛下。」
  劉邦雖寵愛戚夫人和劉如意,但並不敢以國事為兒戲,對呂后說:「哼,什麼太子,知道這小子沒什麼用,不能擔當重任,還得老子親自掛帥!」遂決定自己親自出征。戚夫人的如意算盤,在與商山四皓的初次交鋒中,遭遇失敗。黥布造反不得人心,結局當然是失敗。但劉邦贏得也不輕鬆,雖得勝歸來,疾病卻更加惡化,以至於回到首都長安後,臥床不起。
  劉邦病倒了使戚夫人感到自己的處境岌岌可危。她一直為慫恿太子出征不得而暗自懊惱。沒想到結果對自己如此不利,太子劉盈得以倖免於難,自己的靠山卻一病不起,如果劉邦駕崩了,一切都會化為泡影。戚夫人對著銅鏡開始惆悵起來,於是對劉邦抽泣起來。劉邦連連安慰楚楚可憐的小老婆:「愛妃!別哭了,我雖病倒,一時並無大礙,易儲之事來日早朝我就頒布詔命,使你安心,別哭了。」
  戚夫人說:「希望陛下的病快點好起來,我們娘倆的命就托付於您了。陛下一旦龍馭上賓,呂后和太子一定會報我慫恿太子出征之仇,到時候臣妾死無全屍,我們的愛子如意也會遭殃,求陛下一定設法保全,我們娘倆的命運全在陛下一念之間,嗚嗚... ...」
  劉邦著實擔心戚夫人和趙王如意的處境,因此決定明日在早朝上發威,使改立太子一事成為既成事實。不過,劉邦太過於樂觀,阻礙他改立太子的力量已經蔚然壯大。太子劉盈有商山四皓坐鎮,還有呂家的強大支持;朝臣看來改立太子事關國體,這樣重大的抉擇決不會向劉邦輕易妥協。劉邦正在渾然不覺地演出一場改立太子的獨角戲,他是導演兼唯一的演員,幕後策劃導演是戚夫人,道具是劉如意,觀眾是太子和朝臣。
  一日早朝,劉邦宣佈要改立太子。張良第一個站出來反對,但劉邦宣佈張良的反對無效,張良無奈只好告病回府,不再理事。第二個站出來反對的就是叔孫通,他是大儒,開口閉口都是古往今來因為改立太子而致的禍亂,以此諷諫劉邦切不可草率易儲,他說:「太子劉盈寬厚仁德,深得民心,絕沒有改立其他人的必要。」
  劉邦不聽,說:「這是劉家家事,外人少管!」
  叔孫通針鋒相對:「易儲是劉家家事,外人自然不能參與,但是天下是你們劉家的,我們姓叔孫的就不能在這朝堂為官了?要是按這樣推理下去,這朝堂之上所有非劉氏的官員是不是全都要捲鋪蓋走人?倘若陛下執意要改立劉如意當太子,請先賜老臣一死!我不願看到國家喪亂的那一天。」
  劉邦一看這老匹夫以死相脅,感覺如果再鬧下去,事情就會難以收場,因此再次將改立一事擱置下來。心想,我可憐的小老婆啊,你的命真苦,這麼多人反對我們的愛子如意當太子,難道是天意如此嗎?
  沒過幾天是趙王劉如意的生日,劉邦決定為愛子舉行盛大的夜宴。特意下旨,呂后和太子也要參加宴會,朝中德高望重的老臣也列席。劉邦有自己的小算盤,想趁夜宴的機會,再次爭取改立太子。但世事難預料,這次夜宴也是呂后和戚夫人雙方攤牌的時候,誰輸誰贏馬上就可見分曉。趙王府內張燈結綵,劉邦和戚夫人,還有劉如意全都穿上盛裝,朝臣們也早都到齊,只差呂后和太子劉盈。沒過多久,呂后和劉盈也準時而來。商山四皓也隆重出場了,入席後,劉邦看到劉盈身後站著四位老人,他們精神矍鑠,鬚眉皓白,寬衣博帶,一望可知是四位飽學之士。劉邦好奇地問道:「這四位老先生是?」
  東園公不急不忙地回答:「我們從商山來,我叫東園公,這三個是我的兄弟,分別叫角里、綺裡季和夏黃公。」頃刻間劉邦暈了,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和眼睛,於是他說:「你說什麼?請您再說一遍。」東園公又通報了四人名姓。劉邦驚詫不已,眼前站立的竟是大名鼎鼎的商山四皓,不禁心生崇敬,忙命人看座倒茶,就問:「我很崇拜你們啊,找了你們好多年,然後請你們,可你們卻躲得不見蹤影,現在卻追隨我的兒子,這是為什麼?難道我的兒子比我都有魅力?」
  商山四皓四皓恭敬地回答說:「皇上征伐四海,使天下都臣服,四海歸心啊。但是皇上你一直瞧不起讀書人,動不動就罵人,或拿人取樂,我們不願意被你侮辱,所以拒絕跟你見面。太子劉盈仁厚忠孝,知道尊敬知識分子,天下人都願意為他賣力,更何況我們幾個糟老頭子?」看來太子真是羽翼豐滿了,假如硬行更換,只怕立即就要捅出大婁子來。劉邦捋了捋了鬍子,頻頻點頭說:「那就好,那就好,拜託四位老兄照顧太子。」
  劉邦說這話的時候,心裡一定很失落。四皓的回答也巧妙至極,寥寥幾句話,傳遞出如下信息:一是告訴劉邦他們不願下山與其合作的理由。二是委婉地告訴劉邦,太子已經結下深厚的民心,就好像大樹生根,是很難撼動的,你還是死了那條改立太子的心吧。夜宴結束後,劉邦望著四皓簇擁著太子從容不迫離去的背影,心有所思。當夜劉邦對戚夫人無奈地說:「我一直想廢了太子,但是如今太子有這四個高人輔佐,名望日隆,羽翼已成,恐怕更難動搖了。我百年以後,呂后就是你的主人!」至此戚夫人的如意算盤全都落空。她不明白,劉邦怎麼會對四個老頭的話如此在意。
  戚夫人傷心落淚,悲痛不已。她享受著劉邦的溫情恩愛,同時又十分恐懼地想像著未來。劉邦的身體已經一日不似一日,劉邦去世以後,太子劉盈即位,呂后當權,那時該怎麼辦?呂后的狠辣朝野盡知,她會怎樣對待自己?戚夫人雖然傷心,但覺得自己一次也沒有衝撞呂后,呂后不至於到時候太絕情。劉邦寵愛自己,那不是自己的過失,劉邦要喜歡誰,那是誰也強迫不了的。再說改立太子,也是自己出於害怕才這樣做出來的,而且也經劉邦同意了的。現在太子劉盈仍然是太子,呂后也許會手下留情。
  其實戚夫人心裡根本沒有底,只是低頭垂淚。憐香惜玉的劉邦看著這一幕,不免觸動了他那顆當年豪氣沖天如今卻十分脆弱的英雄心。英雄愛惜美人,可如今,英雄已經老了,不僅不能保護心愛的美人,還連自己都朝不保不住,哪天會突然離開人世。劉邦撫摸著戚夫人,此時她顫慄著,像只受傷的小狗。等平靜了一點,劉邦只能歎著氣說:「你為我跳楚國舞,我為你唱楚歌吧!」
  於是劉邦唱道:「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翼以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又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戚夫人站了起來,任憑淚水在秀美的臉上流淌。戚夫人能歌善舞,尤其是楚舞,跳得驚天地、泣鬼神。只見她屏聲靜氣,展開寬大的衣袖,扭動腰肢,跳起了迷人的「翹袖折腰」之舞。臉上掛著淚水、鬢髮斑白的劉邦一邊欣賞著楚舞,一邊踏著節拍,唱出了一首抒發心中積怨的楚歌。
  劉邦的歌聲慷慨悲涼,大概是想到自己死後,自己心愛的女人和兒子身墜懸崖卻無法拯救,心中不勝悲苦。戚夫人也邊舞蹈邊流淚,聯想到自己即將到來的悲慘結局,終於泣不成聲。最後他那渾厚蒼涼的歌聲在殿堂中縈迴。歌聲消失了,舞影也停歇,戚夫人像一片秋葉一樣的癱軟了下去,哭得像個淚人似的,泣不成聲。劉邦抱起了戚夫人,走向內室。從這以後,劉邦再也沒有提起廢立太子之事。
  戚夫人的悲傷當然令劉邦寢食難安。劉邦從一介平民到君臨天下,自然知道他死以後戚夫人將面臨的是何等的險局。呂后的心狠手辣劉邦是深知的,太子劉盈太過仁弱,戚夫人和愛子如意哪裡是呂后的對手。事到如今,當事者比我們更知道自身的處境,戚夫人和呂后就像相對而立的兩個武林高手,你來我往,現在,戚夫人的必殺絕技已經使出,卻被對方躲過,下面該呂后出手了,她還沒有出,也不知道她什麼時候出,但必然是凶狠致命的,深切解呂后為人的劉邦和戚夫人不敢想像那樣的將來,等待災難比承受災難更讓人恐懼。
  這兩個人,完全被沮喪淹沒,戚夫人還嘗試做垂死掙扎,指望著劉邦改主意,面對她的絮絮叨叨,劉邦經常半天不說話,也許經過那一場朝堂上的辯論,他發現自己並沒有做好廢長立幼的心理準備,其實沒有哪個大臣們做得了他的主,但是他的感情也做不了理智的主。呂后想加害趙王如意,劉邦早已經預料到了。封如意為趙王的時候,如意剛剛十歲,劉邦日夜擔憂,時常悲歌不已。劉邦是一個喜歡自己作詞作曲,自己親自演唱的歌手,悲歌唱得催人淚下,大臣們聽得滿心不是滋味,又都猜不透劉邦為什麼心情這麼壞。劉邦器重的心腹大臣趙堯幾次都見皇上劉邦愁眉不展,悶悶不樂,便猜到了一二,知道了時日不多的皇上正在為什麼憂愁。
  這一天趙堯見了愁容滿面的劉邦,便輕聲說:「我知道陛下為什麼悶悶不樂,是不是擔心呂后和戚夫人有嫌隙,您萬年之後趙王不能保全性命?」這話正搔到劉邦的癢處,劉邦趕緊詢問趙堯有什麼好辦法。趙堯胸有成竹地說:「陛下應該給趙王立一個身份尊貴又強有力的丞相,而且這個丞相還必須是太后和太子以及群臣都敬畏的人。」
  劉邦忙問:「對對對,我也這樣想,可是滿朝大臣之中,誰才符合這個條件呢?」
  趙堯回答說:「小臣思謀再三,只有御史大夫、汾陰侯周昌最合適。」
  劉邦細細考量,御史大夫周昌確實是德高望重,精明能幹,正直無私,還令皇后有幾分感激,太子和大臣對他也有幾分敬畏,雖然有點結巴,但只有他最合適,是最佳人選。劉邦覺得有道理,於是召周昌前來,對他說:「我有一件事想麻煩你,你去給趙王做相好嗎?」周昌一聽就哭了:「我一直跟隨在陛下身邊,沒有做錯什麼事啊,幹嗎要貶我的官,把我趕到諸侯國去?」劉邦安慰他說:「我也知道這是貶了你的官,可是我日日夜夜擔心的就是趙王,想著沒有你的輔佐趙王將來連性命可能都保不住,請你幫幫我這個忙吧!」周昌知道胳膊擰不過大腿,只好哭哭啼啼地上任去了。
  周昌在劉邦手下當差,曾經罵劉邦是像夏桀和殷紂王那樣的暴君。雖然是一句玩笑話,也足夠刻毒的了。而劉邦居然饒恕了周昌。非但饒恕了周昌,還把自己最喜愛的兒子的性命交託給周昌,即使最終仍然沒有保住趙王的性命,二人之間莫逆於心的信任還是令人艷羨。做了皇帝,為了皇權的鞏固,劉邦費盡心機,再加上後宮這些事情,使得劉邦的箭傷更加嚴重。呂后找來名醫,劉邦問他病情,醫生因為懼怕劉邦,所以說能治。劉邦一聽口氣,就知道這病是不會好的,氣得大罵醫生:「我原來只是一個百姓,手提三尺劍得到天下,這是天命。現在,天要我死,就是神醫扁鵲來了,也沒有用!」說完賞賜給醫生五十金打發他走了。
  呂后看著彌留中的劉邦,問他死後人事的安排:「蕭相國死後,由誰來接替呢?」劉邦說曹參。呂后問曹參之後是誰,劉邦說:「王陵可以在曹參之後接任,但王陵智謀不足,可以由陳平輔佐。陳平雖然有智謀,但不能決斷大事。周勃雖然不擅言談,但為人忠厚,日後安定劉氏江山為國立功的肯定是他,用他做太尉吧。」呂后又追問以後怎麼辦,劉邦有氣無力地說:「以後的事你不會知道了。」
  公元前195年,在自己營造出的平安假象中,劉邦心有不甘地離開了人世。隨後劉盈登基為帝,他只有十七歲,王朝實際上控制在太后呂后的手中。呂后多年含垢忍辱,對以戚夫人為首的寵妃們早已恨之入骨。現在她果然當上了皇太后,她要發洩積蓄已久的怨毒的時候到了。從劉邦微賤的時候她以富家小姐的身份嫁給劉邦做老婆,跟著浪蕩窮鬼劉邦吃盡了世間的辛苦艱難,並協助他掃清了諸多異姓王。劉邦能夠得天下並坐穩天下,呂后功勞也很大,並非一般坐享其成的女子所能比的。
  可是好不容易得了天下,劉邦卻偏獨愛戚夫人,冷淡有功勞的結髮妻子。尤其戚夫人,更是想要取嫡妻而代之,直接威脅到呂后母子的性命。呂后想盡辦法,才擺脫這悲慘的命運。雖然戚夫人的目的沒有達到,但是也可以想像在劉邦的後宮之中,以戚夫人為首的美人們是怎樣爭權爭寵的。這些只會梳妝打扮、爭艷鬥麗的寵妃們,根本就忘記了她們的對手呂后,是在血雨腥風中生存下來的,而大漢王朝的開國將相,都曾與她有過共同並肩浴血的深厚淵源;這群女人唯一的依靠就是劉邦一人,可歎的是她們似乎以為劉邦真是萬歲之軀,卻沒有料到他也有倒下的一天。而這一天又來得何其迅速!
  劉邦在未娶呂后之前,就有一個情婦,姓曹,她給劉邦生下了兒子,叫劉肥。所以呂后雖是嫡妻,劉盈卻還另有長兄劉肥。齊王劉肥的母親雖然早在劉邦起兵之時就已死去,更不曾在漢宮中與呂后爭寵,但是呂后依然懷恨多年,在成為皇太后獨攬大權之後,她照樣對劉肥百般刁難。公元前193年,十八歲的惠帝劉盈召見四十二歲的劉肥。劉肥興高采烈地入朝,劉盈和兄長劉肥歡宴太后。仁愛寬厚的劉盈尊哥哥劉肥為長,將劉肥讓到上座。劉肥以長兄自居,坐在了上首。
  呂后將這些看在眼裡,恨在心頭。她讓人斟了兩杯酒,酒中放了鴆毒,示意讓劉肥敬酒上壽。劉肥端起酒杯向太后敬酒,劉盈也站起來,拿起一杯酒向太后敬酒,敬過太后便舉杯要飲。呂后一時大恐,怕自己的兒子劉盈飲下此毒酒,一把奪過劉盈的酒杯,扔在一邊。劉肥見這場變故,嚇得也不敢飲手中的那一杯。最後劉肥假裝喝醉回到住處後才知道剛才那兩杯酒是毒酒,憂心忡忡。劉肥知道了呂后怨恨他,不會有好日子過,更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尤其是現在自己身在長安,怕太后不肯放自己離開,劉肥惶惶不可終日。
  劉肥隨從士勳獻計說:「您的妹妹魯元公主,是呂太后唯一的女兒,呂太后視之為掌上明珠,王有封地七十餘城,而魯元公主的采邑才有數城,呂后一定是對此不滿,如果王拿出一個郡獻給太后,孝敬給公主作湯沐邑,太后必然大喜。這樣王就可以脫禍,離開京師,回到封地」。劉肥認為此計很好,便接納了這一建議。不僅如此,為了穩妥起見,劉肥還想出了另外一個辦法:尊妹妹魯元公主為太后,也就是認自己的妹妹做乾媽,以討呂后的歡心。呂后聽後果然很高興。劉肥才得以脫身回到齊國。
  魯元公主的年齡不詳。但劉盈當時不過十八歲而已,他的姐姐魯元公主的年齡應該也不會大到哪裡去,大概不過二十歲左右吧。而那是的齊王劉肥已經四十二歲了。一個四十二歲的中年漢子要認一個二十歲左右的小姑娘為乾媽,而且還是自己的同父妹妹,心裡該是多麼的憋屈。果然四年後,劉肥就鬱悶而死了。
  不知道呂后為什麼聽到這樣的荒唐事後居然會「喜許之」,但是她後來又做了一件更荒唐的事情:讓自己的兒子惠帝劉盈娶了魯元公主的女兒做皇后,也就是舅舅娶了親外甥女。大概有點變態。由劉肥的遭遇,就可想而知,等待著後宮寵妃們的命運,將會是什麼。果然呂太后雖然按制度將劉邦的所有庶出兒子封賞一番,送他們各歸封國,但是對他們的母親,卻統統幽閉起來,打入冷宮讓她們過著粗衣舊衫,勉強維持溫飽的日子。
  尤其是曾經想要取呂后之位而代之的戚夫人,命運更是悲慘。後宮裡最得意的女人,突然被剃了禿頭幹粗活,擱誰都不甘心,何況戚夫人原也是個厲害角色。但是不甘心又怎樣,且不說願賭服輸,就是你完全無辜,當此際也只有認了,不知道戚夫人有沒有看過籠中之鳥,掙扎只會受傷,羽毛翻飛,血肉模糊,聰明的辦法也許莫過於保持安靜,把自己收縮了再收縮,直到在掌管命運的人眼中變成透明。
  戚夫人從來沒有遭受過這樣的折磨,更難堪這樣的恥辱。她多年來都是漢宮中的香餑餑,被劉邦百般寵愛慣了,所以也就不懂得忍耐,更看不清形勢,不知道呂后的實力的強悍,還以為她也和自己一樣,不過是依靠兒子起家的普通婦人。估計她想,你呂后以為只有你有兒子嗎?我戚夫人也有,而且比你的兒子還得先皇的寵愛!這讓戚夫人顯然既不安靜,也不聰明,一邊臼米,一邊幹起了她的老本行,高唱:「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幕,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汝!」
  她這算是苦中作樂?還是不平則鳴?還是真的指望她兒子來搭救她呢?不管什麼目的,只達到了一個效果,就是提醒了呂后,那女人還活著,還沒死心,她的兒子還當著趙王,並不是沒有死灰復燃的可能。呂后冷笑一聲,你也就這一個雞蛋的家當了,還想發展成養雞場?我當場摜碎給你看!於是呂后下定決心,要剷除這個隱患。
  趙王劉如意這年不過十四五歲,雖然名為封國之王,實際上年幼識淺,凡事都靠國相周昌主張。當年劉邦曾經鄭重其事地向周昌托孤,果然知道底細的周昌不讓劉如意奉召。呂后徵召了趙王三次,三次都被周昌硬梆梆地拒絕了。呂后拿周昌沒有辦法,只得徵召周昌回長安。周昌一離開趙國,呂后便跟著下令再召趙王。沒有了腰桿子硬的周昌,劉如意不敢拒絕嫡母的命令,只能奉命來到長安。
  本來照呂后的心意,她幾乎是要立馬向劉如意下手的。劉盈對他娘的用心與手腕都很解,先行一步把如意保護了起來。所以打從劉如意踏進長安地域的那一刻起,他就親自出城迎接,並從此與弟弟同食同寢,使得呂后好幾個月都找不著下手的機會。可惜呂后卻是一個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女人。終於機會讓她給等著了。劉盈有個習慣,每日都會晨練,劉如意年紀小,不像哥哥那麼有恆心,何況他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面對的是怎樣的危險,所以終於有一天,他堅持不了就賴床不起,不願再跟著哥哥去射箭。劉盈心軟,想想一時半刻也沒什麼要緊,就依了弟弟。
  就這麼片刻工夫,呂后的殺手就派來了,就在劉盈的寢宮之中,將毒藥灌進了劉如意的口裡。等到劉盈興沖沖地回來,如意已經被呂后殺死在被窩裡。給予戚夫人精神上最為嚴重的打擊之後,呂后開始對她進行肉體上的摧殘。她下令將戚夫人的手腳全部砍掉,挖去眼睛、熏聾耳朵、灌下啞藥,然後丟進糞池裡。為了讓兒子欣賞自己精心創作的絕世佳作,呂國母還將劉盈帶到廁所觀光遊覽。
  真是匪夷所思,不給兒子做真善美的表率倒也罷了,為什麼還要讓他欣賞這慘絕人寰的一幕?大概因為她是從戰爭和政治鬥爭中走過來的,還有過羈押於敵人手中的經歷,深知這世界是如何殘忍,作為萬乘之君,更是處於一個非常危險的位置上,想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打磨自己的心腸,鑄就鋼鐵般的意志,總之,呂后是個信奉暴力的人,她覺得兒子過於孱弱,需要這麼鍛煉一下。
  劉盈茫然地看著母親冷靜的唇齒,好一會兒才似乎明白了什麼,一聲呼喊從他的胸腔裡衝出,他第一次體會到什麼叫魂飛魄散。一個曾經那麼美麗的女人,都可以變成這種樣子,劉盈深刻地體會到了惡的力量,而這種惡來自於生他養他的母親,他覺得自己也與之密切相連,無法擺脫干係,那麼怎麼還能夠為人君主呢?巨大的精神危機使他無力打理朝政,惟以吃喝玩樂,數年之後,在抑鬱中死去。這個傀儡皇帝就這樣死了,還沒來得及在歷史上吹出一個漂亮的泡泡。
  戚夫人與呂后的這段歷史,其實挺淒慘的。要是放到今天,拍個「漢代愛情故事」,絕對要超過韓劇中愛情故事的人氣,也一定能賺得更多眼淚。或許有人在看到戚夫人結局的時候,忍不住落下淚來。你想,這麼一個有姿色的女子,卻是這種死法,套用一句俗話:讓人情何以堪!可是,回頭一想,竟然又冒出個問題:戚夫人與呂后,到底誰更悲慘,誰更可憐?莎士比亞說過: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
  女人終其一生,是渴望被人愛,被人寵的。像戚夫人這樣的女子,起碼在年輕(甚至到中年)都是有人疼有人愛,享受過榮華富貴和浪漫愛情的,到了今天,可以稱之為:金錢愛情雙豐收。相比之下,呂后這輩子恐怕從來沒有得到過劉邦的寵愛吧,就算生了個兒子立為太子,也不過是男權下的生產工具而已。如果說她夠狠,換個角度看,也可以說她夠聰明,她心裡對此一清二楚。
  渴望愛,卻沒有愛,一輩子都得不到,還要眼睜睜看著心愛的人與別人兩情相悅,真真是一種折磨。在這種情況下,你要她心裡不恨、不扭曲,恐怕很難吧。從這點來看,我不禁想,或許真正可憐的人是呂后。她對戚夫人的所作所為,拋開國家利益來看,在心理上和心智上肯定是不正常的。很可惜,在古代,是沒有心理學一說的。所以,她只能被指責為殘暴。可是,就算她用這種方式來發洩,也不可能遣散心底的孤寂和落寞,活著還要時不時被噩夢所困擾,死後還要留下永生永世的罵名。你說,她難道不可憐嗎?
  再者在這場政治鬥爭中,戚夫人也沒閒著,本打算吹吹枕頭風,廢太子立如意的。如果她真的成功了,誰知道她就不會成為呂后呢?她也不算是個心地純正的人啊。同為妃子,同樣受寵,玉環就要單純得多了。戰爭中,勝為王敗為寇。後宮鬥爭,不也一樣嗎。戚夫人是輸給了自己,既然敗下陣來,不如就了結了。這樣,反而會讓呂后的心中難受一輩子,因為她連報復的機會都沒有。所以很多時候,「好歹活著」是非常錯誤的。
  無論怎樣的傷痛,都是過眼煙雲!但願不會有現代版的戚夫人和呂后,兩個都是弱者,兩個都受傷!切記切記:這天底下的烏鴉,都是一般黑!我們首先要好好愛自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