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威尼斯共和國

威尼斯共和國

1.前言
   身為義大利北部主要港口的威尼斯,是一座獨特的水上城市。九世紀時曾為威尼斯共和國的中心,勢力一度遍及整個地中海地區。自從十六世紀,歐洲大國經濟注意力轉向美洲大陸後,威尼斯經濟逐漸衰弱,十九世紀中葉併入義大利。近年威尼斯成為文藝電影中熱門的拍攝地點,引發出無限浪漫的暇思。曾經呼風喚雨,曾經落沒沉寂,威尼斯始終是史上不可忘記的一頁。

2.威尼斯共和國的興起
  威尼斯稱霸於地中海之日,大約在西元1000~1500年之五百年間,同時期的中國正處於宋朝、元朝和明朝的前期。在這五百年的前段時期,歐洲的民族國家尚未出現,即使在後段,英國和法國雖有現代國家的雛型,也未見成熟。至於德國與義大利的出現,尚在中國的清朝年間,這又是幾世紀後的事了,因此我們不能從僵固的疆域沿革角度來探索威尼斯。

  浪漫派詩人拜倫曾說:「凡事涉及威尼斯就是不平凡。她的容貌像一個夢,她的歷史像一段傳奇。」威尼斯原本就不是計劃中的城市。根據一個古老的傳說:大約五世紀時,一批居民為逃避蠻人的入侵,在海沼中避難,攜眷集體來到一個名叫「黎多」的荒島上避難,後來發現此處環境不錯,便決定在此居住下來,這就是威尼斯城的開始。史學家們認為該城最早的居民,早已預覺威尼斯城會繁榮興盛起來。有「千島城」之稱的威尼斯在十五世紀末已變成當時西歐最豪華富麗的都市。

  所稱黎多原來泛指威尼斯各島,今為兩個主島之一,在西邊,與東邊的聖馬可(San Marco)毗鄰,中間有大運河分隔。威尼斯城位於亞德里亞(Adriatic)海之北端,算是東西海岸的分岐點。兩島離大陸只有二哩半的距離,其中大部份可以徒涉,但裡面又有許多深水水道,非本地人不易察覺,所以易於防禦。在它的歷史中,雖然數度瀕於被侵犯的危險,但直到1797年拿破崙將它撥給奧國前,並未被外國軍隊所占領,受大陸農業的影響也很小。

  威尼斯首先以魚鹽之利在波河和亞德里亞近海立下了一個商業上的基礎,以後向東發展,執地中海商業之牛耳。國家勢力既然膨脹,個人活動的範圍也跟著擴大,有野心的年輕人只要肯吃苦,可以藉著海外旅行帶貨或參加股份貿易,累積資本,以後甚至可以在海外建農場、在大陸造別墅。



3.城邦國家的形成
  如果沒有城市的存在,就不會產生近六百年來的進步,因此城市的存在,對人類文明的推進和世界的發展,是具有重大價值的。

  城市組成了古代埃及、巴比倫、敘利亞的世界,希臘曾經是個城邦國家,腓尼基的歷史就是西頓(Sidon)和太耳(Tyre)這兩個城市的變遷故事,光輝燦爛的羅馬帝國也只不過是一個城市的中心。所有推動文明進步的文字、藝術、科學、天文、建築、文學和戲據,都是城市的產物。

  整個西方世界在羅馬帝國崩解後,由於日耳曼民族的南侵,從五世紀到九世紀,這四、五百年間是歷史上所謂的「黑暗時期」。由於城市大都被破壞,八世紀末整個歐洲已倒退為一種原始的農業狀態,在日耳曼蠻族大遷徙進入歐陸後,在羅馬帝國原有的地盤上實行的采邑分封辦法,與逐漸形成的農奴制度結合起來,就成了一種上下相連的社會體系。在這種體系中,國王位於最上層,中間是各種爵位的貴族,下層即為人數眾多的農奴,形成一種金字塔式的封建制度。

  在八世紀後的農業狀態大抵是一種自給自足的方式,大多數的人都是生產他們自己所需的食物,其中也有小部分採「以物易物」的方式和非農業生產者交換東西。從1150年以後,歐洲逐漸生出「間接的農業消費」,農業生產不僅為自己生活所需,同時還是為了去交換或以之從事貿易的手段。

  歷次的十字軍東征,為地中海沿岸城市帶來了統治權和商業自主,這種以商業都市為中心的統治權,恰好與歐陸封建莊園的經濟情況,形成明顯對比。自從十二世紀中葉,城市在歐洲各處個別出現後,到了十三世紀,城市已普遍存在。城市不但是貨品交易的中心,也是生產貨品與思想的中心,它強烈吸引著農村,許多流入城市的農民,一方面束縛於受雇的得勢商人,另一方面又獲得法律上的自由身份。城市成為一個文明的新典範,在這個時期,西方城市有以下幾個特性:一、是一個防衛體系;二,是一個市場;三、擁有自己的法律;四,具有結社性的特質;五,具有中產階級的特性。在政經實力上,它們逐步爭取種種行政、司法和財政的權力,同時,他們也為近代西方民主與自由的拓展奠定基礎。

  威尼斯之所以能成為一座自由城市,大部份由於歷史上各種因素的不期匯聚。它雖在名義上屬拜占庭帝國,實際上則維持自己獨立的行政。



4.政治與軍事活動
  許多人和我一樣,只知道威尼斯是一座水中的城市,卻沒聽過它曾攻占君士坦丁堡,又據克里特島為殖民地,而且它的海軍不僅在地中海,就是在世界上也占數一數二的地位,長達幾世紀之久。

  西元1000年以前,威尼斯的經營大致不出波河兩岸及附近沿海。1000年後才伸張到亞德里亞海裡去,並參加近東的貿易。1200年後經過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威尼斯大為擴張海外殖民地,連接一連串的領土、港灣和重要城市裡的居留地,形成一座商業王國。

  威尼斯的政府與我們心目中所想的政府不同。它凡事都以威城商業興趣為轉移。針對這樣一個以貿易經濟利益為主的城市國家,它的法律與政治制度必然是與之相配的。有人曾說歷史上的威尼斯是「一個沒有領域的城市」和「一個商人共和國」,學者錢尼則強烈描述歷史上的威尼斯「它的政府即是一個股份公司。它的統領就是它的總經理。它的參議院,就是它的董事會。它的人口,就是它的股份持有人。」這種獨特性格顯然與純以政治權力為主的政體是不相容的。

  領導威尼斯政治的一直是少數巨商和他們的後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望族」。負責行政職務的是一位總督,其職位是終身制。總督執行任務時,有幕僚輔助,但並沒有正式的組織;正式的組織--「大議會」--始建於1172年。大議會中的議員選自威尼斯各行政區,其重要任務是推選總督和批准法律。大議會的出現,顯示了舊有少數望族勢力的衰落,和多數新起商人的抬頭;儘管如此,威尼斯的政權還是操縱在少數商人階級之手。

  1230年,「參議院」和「總督顧問」兩機構設立。參議院具有立法權,除總督及其顧問為當然議員外,其他則由選舉產生。總督顧問類似總督的內閣,執行國家日常事務,形成威尼斯的最高行政機構;他們雖稱總督顧問,但不需總督同意即可行事,而總督行事卻必須經過他們的同意。威尼斯政治制度中最重要的一種是「監察院」,督察政府各部門的措施。自1172年後,總督已無實權,僅是象徵國家的榮譽元首;而整個政府是在少數商人階級的手中,仍是寡頭的獨裁政治。

  十三世紀時,威尼斯國勢強盛,經濟繁榮,平民勢力逐漸抬頭,有向統治階級分享政權之勢。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以免政權旁落,由商人階級所控制的寡頭政府重修憲法,封鎖了大議會議員會籍,禁止新血液進入議會。為了選舉議員有所根據,建立「家譜登記」,凡能證明父系家出自該登記者才有被選舉權。儘管原有家族在法律上獲得固定地位,新家族日漸增加,自然也爭取參與政治的全力,所以家譜登記錄上的名單也不斷的增加。

  在少數巨商控制下的威尼斯,不但沒有政變,連騷動也是很少見的。為防止動亂事件的發生,建立了「十人法庭」,以秘密方式處理叛變或陰謀等罪行;緊急時,該機構能暫代政府,執行軍權。

  威尼斯的政治制度一直維持到它喪失獨立為止,它之所以能維持國內政治的穩定,而不受到外交挫斥或戰爭失敗的影響,主要是因為有效的寡頭政治,少數有密切利害關係的商人階級能制定憲法以獨霸政權,又能利用憲法限止外人的參政。

  由於地理上先天的優越條件,威尼斯與義大利大陸隔絕,能避免許多戰禍,而不受其混亂政治的影響。威尼斯之成為一個真正龐大的商業帝國,是在第一次十字軍之後,當時威尼斯商人參加十字軍,志在建立商業重鎮和獲得商業特權。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更被威尼斯一再利用為協助其擴展市場和建立商業帝國的工具。在這次戰役中,威尼斯占領的地區最為廣泛。在君士坦丁堡,所轄包括碼頭和港口。並且獲得克里特島全島的所有權。在愛琴海則取得一座叫黑橋(Negroponte)的港口,在希臘半島的東南則又控制了莫登(Modon)及柯侖(Coron)。這些據點再加上原有的控制區域,即造成地中海上的商業王國,直到1261年拉丁皇帝被推翻,威尼斯實際獨霸東地中海的領海權56年。

  威尼斯實行徵兵制,徵兵不作陸戰之用(陸戰時用雇傭兵),而全部用於海軍。由於威尼斯主要工業在於造船業和食鹽專利,因此商人必須時常航海從事貿易活動,在它最強盛的時期,所有的航海水手都是自由公民,由此可見其舉國皆兵的型態,由於威尼斯最重要的商業又是國營,商船經常組成護航隊,所以商業艦隊和海軍之間的關係極為密切,他們主要的工作就是維護城防安全及保障生計。

  在義大利城邦中,威尼斯、熱那亞和比薩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勢。當威尼斯的勢力日趨增強時,其他兩城當然不願落後,因此刺激了熱那亞和比薩間的競爭,以維持自己因威尼斯而減弱的地位。後來比薩戰敗,自此退出江湖,熱那亞就成了威尼斯唯一的勁敵。經過數次戰爭,熱那亞終於一蹶不振,喪失了商業勢力。

  熱那亞的勢力雖消失,但卻出現了另一個嚴重的威脅--土耳其人。土耳其大舉戰勝拜占庭帝國,使威尼斯顯得勢孤難敵,雖經十餘年的常期殊死戰,最後還是失敗。在「君士坦丁條約」中剝奪了威尼斯在東方的大片土地,所保留的少數土地,也被迫向土耳期進貢。

  當威尼斯與土耳其進行殊死戰的同時,另一方面也在義大利保衛領土,以對抗米蘭和佛羅倫斯的侵略。然而,在不敵土耳其人的情況下,新航線的發現也同時終止了威尼斯人數百年的商業帝國。



5.社會生活
  在威尼斯,貴族只有少數擁有地產,大多數還是城中紳商。而且,所謂的貴族只是一種身分,並不見得富裕;真正富裕的紳商也不一定是貴族。貴族與平民間並沒有禁婚的限制。平民可能經商致富,超越顯貴之列的人,而也有少數的貴族,淪落到極為窮困,目不識丁,必須靠救濟金度日。有時平民也會升遷為貴族,例如威尼斯擊拜熱那亞後,有些小商人和工匠就因軍功晉升為貴族。

  威尼斯以群島立國,沒有可耕種的土地,因此也沒有從商市民與從農鄉民間的衝突。威尼斯是一個沒有農業的純商業國家,它的商業以海外貿易為主,其資本雄厚,一是操在少數富商的手中。新起的商人以其新得地位,可擠身於顯貴之列,不久亦可分享他們的政權,因此沒有反抗的理由。此外,威尼斯缺乏大規模的工業,因此沒有所謂受剝削的無產工人階級。

  由於威尼斯沒有開拓自己的農業基礎,它的糧食來自義大利南部、西西里島,甚至遠至小亞細亞和黑海之濱農業的提供。因所處環境特殊,它寧可從事糧食轉運,也無意自己經營農業,後來即使在大陸上占有領土,也沒有受到大陸農業社會的影響。威尼斯以造船業為主,曾為十字軍建造船艦。

  詩人薩伯利高曾形容威尼斯的兩座醫院,設備相當齊全,規模也頗宏大。因威尼斯政府很注重國民健康,不但在平時,就是戰時還作為救護傷患之用,市民與敵人一視同仁,曾引來無數羨慕與驚奇。

  威尼斯的公共福利事業非常完善,養老院和孤兒院的組織規模相當完備,使鰥寡孤獨有所寄托。其財富充足、政治穩定以及處世經驗,使他們在這方面的措施,做的盡善盡美。高尚人物們衣冠風行時髦,如同今天的巴黎。而在婦女首飾方面,威尼斯貴婦小姐是首先使用珍珠的。



6.工商業活動
  義大利半島的經濟狀況是穩定而富裕的。十字軍東征時,半島上許多城市紛紛成立碼頭都市,因此許多商人就在這個瞬間成了「暴發戶」。十字軍東征結束後,這些城市並沒有因戰亂告停而衰落,反而更加興旺,因為歐洲人在近東地區已用慣了東方的物品,所以這些城市所販賣的東西,都成了他們日常生活上不可缺少的必需品,碼頭城市的顧客自然是絡繹不絕。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威尼斯了。

  威尼斯是一個建築在泥土海岸上的共和國,它繁榮的原因很多,其中因為領土四面環海,所以製鹽事業特別發達。由於鹽是生活上不能少的必需品,所以幾百年來,鹽的供應都由威尼斯取得「專利權」,它備有船隻,通行於附近各口岸,成為波河各處的食鹽供應者。

  前曾述及威尼斯不事農業生產,而從事糧食轉運,因此當它的食鹽不夠供應時,會由政府出面,向其他生產鹽的城鎮定購,同時也像消費的城鎮定約,供應他們的需要。雖然有時生產者會少量的直接供應給消費者,但一般的原則是由威尼斯作中間人,不讓買方與賣方直接碰頭。而其他城市也樂於接受這樣的安排,有了固定的貨源,他們可以對民間進行專買或專賣。

  從食鹽的供應推廣到糧食。因小麥的供應不能全部管制,所以無法取得專利。但威尼斯鼓勵各處剩餘糧食集中到它的城中發賣。在一定時間內,它擔保最低價格,若是找不到顧客,就由本地政府承包收買,漸漸的威尼斯成為亞德里亞海的特定市場。進行糧食集中發賣的同時,它也派船隻在亞德里亞海巡守,規定所有的運糧船都要到威尼斯卸貨,若威尼斯商人私自將糧食直接運到其他港口,將會遭到嚴厲的處罰。來自各地的購糧船也不會空空的來,所以木材、蔬菜、豬肉、薪炭,都集中在威尼斯城中。

  地理位置上的優勢,對威尼斯歷史的發展有決定性的影響。作家湯普森說:「威尼斯是距歐洲中心點最近的港口。日耳曼的商人在此地先與海岸接觸,中東的商人也是由此地將他們的貨物運到距市場最近的地方。」此外,義大利半島的北端,在東部與德奧相通的是不侖納隘道,從高地到海上整段斜坡,直達威尼斯。西部以聖伯納隘道通日內瓦及法國香檳省,貨物一經聖伯納隘道南運之後,可沿波河東流入海,與威尼斯十分相近。

  十字軍東征的初期採取陸路,但是不能缺少海運的支援,商人也隨著軍人向聖地進發,形成一股新生的旅遊業,這些對威尼斯的經商都十分有利。威尼斯向東方輸出的貨品有毛巾、木材、金屬,其中尤以銅、銀在中東最受歡迎。從東方輸入的物資則包括私綢、食糖、香水、木棉和調味香料,其中調味香料計有胡椒、肉桂、豆蔻等,來自遠東,通常容積小,不會多占船艙位置,所以每一容積內價格高,是還沒發明冷凍技術前的儲食必需品,最是重要。

  穀物的供應也是威尼斯商業中的重點。直到十五世紀前,威尼斯無意作食物的生產者。它的糧食都來自義大利南部、西西里島,甚至小亞細亞和黑海之濱。它寧願作糧食的轉運商,隨著各處氣候變化、收成盈短和糧價波動而得利,不願自己經營農業。和中國古代相比,有絕大的不同,在中國處處都謀求食物自給自足,不股勵各地專業發展其所長,忽視配銷運送的組織,威尼斯的態度對西方的社會心理也有極深的影響。

  威尼斯本身沒有農業人口,在這城市的工業生產也簡單得多。除了造船之外,它稱不上是一座重要的工業中心。它出口的毛織品大部份來自西歐及義大利的路卡和米蘭。十六世紀後,它的紡織業一度興盛,以漂染絲織品為主,生產方式多依賴「外放分工辦法」,經理人將工作分派於海沼內外及大陸邊緣各地,並沒有設立集中的工廠。其他如玻璃、鏡子、肥皂、金屬裝飾品的製造,在當時屬於奢侈品,也沒有大量生產。造船和製錢幣的用人較多,必須由政府人員密切監視。

  各種行業,有他們的同業公會。威尼斯共有百餘家同業公會,公會除了維持製造的標準,釐定學徒的經歷出身外,還要賙濟本行孤獨窮困者,其會長由同業推舉,並向政府官員負責。至於對外貿易的商人,就沒有組織公會了,因為整個威尼斯政府就像是他們的大公會。


7.威尼斯的衰亡
  西元1400年後,威尼斯轉而在義大利大陸拓土,但是地上的發展也象徵著海外發展已到盡頭。1500年後,它雖然在精力和財富上對文藝復興有實質貢獻,其他方面的成就已大不如前,雖想持守幾百年來所經營的海上王國,已然不可能了。

  許多人認為,土耳其人的興起與地理大發現,終止了威尼斯的海上商業王國。

  威尼斯在十六世紀的衰弱,其實與整個歐洲大環境有關,因為隨著葡萄牙人的持續海外拓殖,吸引了整個歐洲商人的目光。新航路的發現,使地中海變成了內海,義大利的光榮時代已成過去,取而代之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大西洋變成了新的商業中心,也是新的文明中心。從非洲運回的各種貨物,必須有個良好的市場和集散地,因此地處低地的國家漸漸興起,威尼斯則逐漸沒落了。此外,威尼斯遭到土耳其人的干擾也是其衰亡的因素之一。

  威尼斯的效率高,在於地方小、結構簡單,使得內部和諧。但它的特殊優勢在1400年前後,已發揮盡致。昔日人口少,商法即民法,海軍與商業艦隊不分,轉口的利潤超過製造,在新世界裡有的不適用,有的則不利。在十字軍東征時,代,威尼斯是東西之間的樞紐,但在遠洋探險時代,它卻被東西的新興海上勢力所阻塞。

  威尼斯真正的弱點,在於它沒有生產的基礎作為商業技術的後盾,它的範圍,也受到島上人口的限制。因此,最後威尼斯被拿破侖交給奧國時,不能歸咎於制度落伍,而是一個自由城市,單靠海島上的商業組織作本錢,到底是單薄了些,無法長期與大陸上的數量優勢相抗衡。


8.對後世的影響
  威尼斯僅相當於中國明朝的偏僻小縣,但它的歷史中卻存留著許多事蹟。它曾努力防制土耳其人勢力西侵,成為文藝復興的中流砥柱。它的建築和幾個世紀以來收集的美術品,到今年仍是傳世之寶。它的印刷術,也一度是西歐文物的先驅。而它在商業組織和造船業的成就,更在世界歷史裡樹立了一座里程碑。儘管今天的威尼斯只是義大利的一個城市,但是,它著實為這個世代留下許多值得追溯的史蹟。

  一般研究資本主義的學者,大抵上都會追溯至中古世紀的義大利,其中又以威尼斯最為凸顯。在構成資本主義體制時,威尼斯常常不是各種方法與工具的首創者,但是它能使各種方法與技術適用於本身的環境。舉例來說,威尼斯並非複式簿記的首創者,但商人們卻作了許多改進,他們用阿拉伯字記帳,將借方列於左端,貸方列於右端,互相平行。

  此外,西方近代的商法和航海法,雖可溯源於羅馬法,但其中大部份經過義大利大小城市的實際運用,在後來成為各地的習慣法,以致於透過法國,才被北歐各國所接受。以現在看來,這些法律對樹立現代商業信用制度有著極大的貢獻。

  義大利的城市國家中,沒有一個像威尼斯牽動這麼多商人,經營得這麼久,且組織設備這麼完善。威尼斯在生活上是動態的,他們富於打破環境的經驗,在在顯示出資本主義社會的生動活潑。即使古今相去數百年,他們的成功仍值得我們咀嚼思考。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