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布袋戲

布袋戲

布袋戲的由來  


布袋戲源於什麼時候?如何演變成一項專門的演出技藝?過去一直眾說紛云,一般認為,布袋戲大約形成於明朝末年,屬於閩南語系的劇種,大約在清乾隆、嘉慶年間隨著先民來到台灣。

據說,明朝有兩位秀才,一個叫梁炳麟,一個叫孫巧仁,兩人相偕赴京考試,路過揚州,借宿夢仙宮,當晚夢見福祿壽三仙獻寶的吉慶,第二天,兩人各抽了一根籤,兩人的籤文居然一樣,籤上寫著:

「三篇文章入朝廷,中得三等甲文魁,
功名顯赫歸掌上,榮華富貴在眼前。」

兩人大喜,以為此次進京赴考,功名有望,那知放榜後,兩人雙雙落榜,只好回歸故里,以教學為生。他們兩人教出來的學生,個個都是三等甲的學生,兩人只好自嘆「有狀元學生,沒狀元老師」。

有一回,兩人相偕出遊,途中看到傀儡戲演出,他們發覺以線操縱木偶不太靈活,若改為掌上操弄應該更方便靈活才對,於是他們就著手改良,將傀儡頭部縮小成能在手中玩弄的木偶,兩人每日勤於練習,閒時就來一段詩、詞對白,並將它運用在教學上。由於演出新奇,加上對白文雅動人,便成為當時文人雅士的娛樂。

其中,孫巧仁雖是文人,但也喜歡玩槍弄刀,他覺得文戲太單調,於是編寫些武戲來熱鬧熱鬧,演出時,轟動福建一帶,這時兩人才領悟出當年籤文中「功名顯赫歸掌上」的意思。因此,掌中戲應可說是由傀儡戲演變而來,兩種戲只是木偶大小不同,其餘在戲偶的臉譜和雕刻上,大同小異。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