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密教縱橫談

密教縱橫談

  密教的發源地是印度,是佛教末期在印度的大乘思想,故稱為秘密大乘。自古以來,宗教信仰就是印度的傳統中極重要的一環,在印度本土發展的宗教是婆羅門教、印度教、佛教、耆那教、錫克教。另外,外來的宗教,如回教、基督教、拜火教、天主教,均大量在印度發展。印度是世界宗教的大溶爐,這句話,實在是最真確不過的了。

  多年來,這麼多的宗教間互有衝擊、回應,我個人研究發覺,不管是任何不同的教派,均受到印度特殊文化信仰的薰陶,反映出印度古老的哲學思想及細膩的生活態度。釋迦牟尼佛生於印度,弘法於印度,涅盤於印度。佛教思想之中仍然有著「奧義書」中提到的,「大我」與「宇宙諸天」的存在,在這方面,佛陀並未予否認。

  我個人認為︰

  密教的儀軌,與印度文化的祭儀,二者之間具有莫大的互相影響,雅利安人與達羅毗荼人對於金剛神的舞蹈,及崇拜空行母、天母及許多動物神,這些慶典儀式,在目前的西藏金剛舞中互相類似,我們大家都曉得,西藏文化受印度沖擊較深,受中原文化影響反而少。

教在印度盛行的時代,原則上不是一元的,而是具有包容性及多元性,我個人相信,密教的特性,在古印度「梨俱吠陀」經,「奧義書」、「薄伽梵歌」中,均可以找到其中的影子,其灌頂的儀式、獻祭儀式、朝拜儀式、火供(護摩)儀式等等,仍然有婆羅門教繁文縟節的縮影。

  有人以為密教參雜了諸天信仰及印度教祅教的火的祭禮,是為外道信仰。

  然而,我卻如此認為,密教的信仰也是自由式的,個人可以走個人的方式,也有直接瑜伽冥想,唾棄形式崇拜的,也有中觀思想。原則上說來,密教的層面十分廣闊,十分重視形上學的思考,但另一方面又有很多民間的祭儀,儘管形式各有不同,但這是單一主義與多元主義並行的結果,更呈現密教的富麗多彩及胸懷的十分寬廣,這和佛教的其他宗派互為迴異,這正是密教特別吸引人的地方。

  密教的多元主張,固然容易失去精確而明顯的目標,例如「財神法」及「雙身法」存在於密教中,但密教能夠持續發展,能夠深入民間,而不脫離群眾,正是因為這種世俗諦的方便法,兼容並蓄的偉大精神。

  以「雙身法」來說,雖是世俗方便,然而深入研究,才知其中竟然有高深的勝義諦,這是無遠弗屆的密教教義,由世俗方便而達最高的境界,祖師們之中,不乏以此法得大成就者。

  密教的藝術,華麗精細,四壁綴飾盡是彩漆的佛畫,其中的風格、情愫、主題、氣氛之千變萬化,佛教諸宗派是望塵莫及的,密教寺廟的富麗,佛相的造型,各方面均表現斐然。

  密教的祖師生活,是很有饒富趣味的,例如帝洛巴、那洛巴、米勒日巴或蓮華生大士,他們可以說是雲遊四方為志,或特立獨行的隱士,他們在各山區閉關隱居修行,行跡遍佈各處,例如米勒日巴,他高唱聖偈等等。

  這種放開胸懷的生活方式,也存在著生命的真諦!

  密教源遠流長,龍樹菩薩在南天竺開鐵塔,面見金剛薩陲,只是一個契合的機緣。密教咒字及咒音所使用的,正是雅利安人的梵文,是精密而嚴謹的,每一個咒字及咒音,貼切地表達了宇宙意識宏偉思想及豐富的意義。

  佛陀最早用巴利文弘法,對於梵文的咒字及咒音,最先是排斥,最後也只得默許,因為梵文足以表達來自於天上的及心中的喜悅,其讚偈如同喜瑪拉雅山與森林河谷的豐饒,對宇宙諸天及空行女神,密教盡納其中,而這些神,其實都是大自然力量的化身,在這方面,佛陀也是默許的。

  我個人深入密教後,發覺密教雖是多元主義,但其實是從多元走向單一,密教崇敬諸天,但漸漸的到五方佛,毘盧遮那或阿達爾馬佛被視為單一原始佛的代表,而且法身佛是一致的,是一切諸佛的法身。

  密教特徵是人與天拉近了距離,這種果乘的修行,人與佛是相親合一的關係,很明顯的是,這也是宇宙的真理,佛陀也是這樣子開悟的,這是完人的典型觀念。(瑜伽思想)

  佛陀的三法印︰

  諸行無常。

  諸法無我。

  涅槃寂靜。

  密教的「恒變律」、「因果律」是前二者。而密教的「中觀」、「唯識」正是涅槃寂靜的方法。

  藏密黃教的開創者宗咯巴祖師,在「密宗道次第廣論」中,述及密教有三大成就︰

  一、持明成就。 (持咒成就)

  二、護摩成就。 (火供成就)

  三、三摩地成就。 (禪定成就)

  其中的護摩成就,源自於吠陀時期印度人的宗教儀式,印度人遇有獻祭儀式,即擇地架台,將聖火點燃,主持人唱讚偈,並唸誦諸神的名與咒語,而且加上祈求的話語,一切供養之物,便投入火中焚化。

  密教認為,藉著「火天」,可將供養之物,轉呈佛菩薩及三界的天神,這是寓含著象徵意義。

  這種火供(護摩)儀軌,後來變成十分重要,因為宗教上的「供養」,是很重要的一環,從點火到焚化完成,有一定的次第,唸咒,手印,觀想,規矩程序,一一被界定,甚至主持人穿著衣服的顏色,供品的種類,火供台的方向,火供台的形狀,火供的法器,火供的日期時間等等,這類儀式內容就愈變愈繁複了。

  然而,我個人主張,護摩儀軌固然重要,但,最重要是在「心供」,有時只要用「心」,宇宙意識的諸尊,自然降臨,所以我主張,儀軌與心並重,二者均不可疏忽。

  密教的「護摩」,為其他佛教各宗派所無,這是密教的殊勝特色之一。

  關於奧義書,那是印度古哲學的經典之作,大約在西元前八百年到四百年之間,該經典是師生對談錄。從奧義書上,可以看出「阿闍梨」教授師的重要。在密教中,「阿闍梨」金剛上師是很崇高的地位,對於上師的百分之百的順從,被列為首要。

  奧義書的內涵︰

  「真實」就是人類存在的本源。人應該在有生之年,追求「真實」。這是佛教的「實相般若」。

  「人」與「實相」結合之後,就成了所謂的「絕對」。

  在密教來說,由「凡夫」經過修行,成就了「聖賢」,就是開悟的佛,開悟的佛是「絕對」的,這就是「大手印瑜伽」。

  關於「薄伽梵歌」,「薄伽梵歌」是史詩「摩訶婆羅多」的一部份,其實我們一眼就可以看出,「薄伽梵歌」根源於「奧義書」。有一句話說︰

  「如果說奧義書是身強體壯的母牛,那麼薄伽梵歌無疑是母牛分泌出來香甜滋養的乳汁。」

  此二書關係密切。

  「薄伽梵歌」的內涵︰

  「真誠」。

  「樂觀」。

  「寬容」。

  這是自我實現的途徑,我們很容易從這當中體會出「信心」的重要,「精進」的重要,「大悲」的重要。克里斯那神對阿爾朱那說︰「不管你選擇那一條道路,最後終將回到我身邊,只要你滿懷誠敬與愛心,那怕你只能獻給我一朵小花,一粒果子,一片葉子或三兩清水,我都會以無限喜悅的心情接受你真誠的餽贈。」

  然而,我個人主張,護摩儀軌固然重要,但,最重要是在「心供」,有時只要用「心」,宇宙意識的諸尊,自然降臨,所以我主張,儀軌與心並重,二者均不可疏忽。

  密教的「護摩」,為其他佛教各宗派所無,這是密教的殊勝特色之一。

  關於奧義書,那是印度古哲學的經典之作,大約在西元前八百年到四百年之間,該經典是師生對談錄。從奧義書上,可以看出「阿闍梨」教授師的重要。在密教中,「阿闍梨」金剛上師是很崇高的地位,對於上師的百分之百的順從,被列為首要。

  奧義書的內涵︰

  「真實」就是人類存在的本源。人應該在有生之年,追求「真實」。這是佛教的「實相般若」。

  「人」與「實相」結合之後,就成了所謂的「絕對」。

  在密教來說,由「凡夫」經過修行,成就了「聖賢」,就是開悟的佛,開悟的佛是「絕對」的,這就是「大手印瑜伽」。

  關於「薄伽梵歌」,「薄伽梵歌」是史詩「摩訶婆羅多」的一部份,其實我們一眼就可以看出,「薄伽梵歌」根源於「奧義書」。有一句話說︰

  「如果說奧義書是身強體壯的母牛,那麼薄伽梵歌無疑是母牛分泌出來香甜滋養的乳汁。」

  此二書關係密切。

  「薄伽梵歌」的內涵︰

  「真誠」。

  「樂觀」。

  「寬容」。

  這是自我實現的途徑,我們很容易從這當中體會出「信心」的重要,「精進」的重要,「大悲」的重要。克里斯那神對阿爾朱那說︰「不管你選擇那一條道路,最後終將回到我身邊,只要你滿懷誠敬與愛心,那怕你只能獻給我一朵小花,一粒果子,一片葉子或三兩清水,我都會以無限喜悅的心情接受你真誠的餽贈。」

  這句話,令我感動,這是供養佈施的真諦。

  我覺得,印度的「濕婆往世書」、「毗須奴往世書」、「薄伽梵往世書」,都非常重要,這些「往世書」是印度哲學重要的一環,釋迦牟尼佛的「本生經」也是「往世書」。

  藏密的「活佛轉世」制度,固然是佛教輪迴觀念的衍生,但是「活佛轉世」豈不是「往世書」一類的影響。印度諸神有很多的化身,毗須奴的第七世是羅摩,第八世是黑天,第九世化身釋迦牟尼佛。藏密活佛,如達賴喇嘛就是四臂觀音的化身,班禪喇嘛傳說是阿彌陀佛或時輪金剛的化身,這是如出一轍的。

  吠陀哲學的內涵強調︰

  「解脫」──佛教講「涅槃」。

  「再生」──佛教講「輪迴」。

  「羯摩」──佛教講「法」及「業」。

  「瑜伽」──佛教講「密教相應」。

  吠陀哲學,有四大目標,除了追求「生命的實相」之外,它認為人也要追求「樂」及「利」及「法」,其中的「法」是善法。

  我個人認為,佛教及密教的思想,其淵源仍然有印度哲學的影子,我們不能一概否認掉,尤其佛陀一生,生死涅槃,全在印度,如何能不受印度哲學影響。

  密教教法,有「實相」、「樂」、「利」、「法」,其來有自!

  依照本短文,假如以為佛教是傳承自印度哲學,那絕對是一種錯誤,因為當年佛陀弘法之初,是被認為是叛離宗教傳統的異教。

  佛陀否認四部吠陀經的絕對權威性。

  佛陀不承認婆羅門階級,主張四姓平等,不應該有階級特權。

  佛陀對印度教的一些教儀也有微詞。

  佛陀避開對宇宙絕對真象的探討,而重視人世間苦難的緣起,及解脫的方法。

  佛陀思想的核心,應該是創造出來的「四諦」︰

  一、世俗世界一切本性都是苦(苦諦)。

  二、業與惑是造成苦的原因(集諦)。

  三、人應斷滅諸苦的原因(滅諦)。

  四、通過(八正道),而脫離生死輪迴之苦(道諦)。

  佛陀最高境界的涅槃境界,是指一種身心完全解脫的超然狀態,是無上的寂滅之樂。

  佛陀在世的時候,說法四十九年,可以說不辭辛勞地走遍各地,致力於弘揚「慈悲」、「寬容」、「平等」、「自主」等等的真理,佛陀的「三法印」主張,有生就有滅(無常),寂滅為樂(無我),涅槃(無上境界)。三藏經典之作成了佛教的主流思想。

  佛教弘法之初,學者都在意於佛教與印度教的差異,尤其自稱正信的佛教徒,對於印度教教理儀軌,一律排斥,認為是外道理念,到了後來,大乘佛教提出絕對真如的概念,這和奧義書的說法,完全一致了。

  據我的認知,如果說,佛教完全是獨創的,這是一種偏見。又,如果說是淵源於印度哲學印度教,顯然也有失公允,過於牽強,佛教與印度教確實互有衝突,但,這種衝突,在佛教徒放棄巴利文之後,改用梵文,說明這種衝突已漸漸改善,印度教徒對佛教的教主一樣是無限的崇敬。

  在密教說來,密教由印度傳入西藏、中國、日本。其理念是佛陀的理念,蓮華生大士與宗咯巴使藏密發揚光彩,弘法大師空海使東密真言宗在日本站立。

  但由於密教致力於「咒」,其中含有印度的宗教儀式過多,也就難免受到外界的批判。

  然而,密教在藝術層面,在雕刻繪畫,在密法層次,在實修覺受,確實是千古不朽的。

  我自己覺得,密教被批判也不是一件什麼了不起的大事,我們不妨想一想,當今的學教理的佛學家,一輩子在「唯識」、「中觀」、「空有」、「性相」中研究來研究去。

  於是整個佛教被批判︰

  「小乘」、「始乘」、「終乘」、「頓乘」、「圓乘」。

  「藏教」、「通教」、「別教」、「圓教」。

  「空系」、「有系」。

  「真常唯心」、「法界圓覺」、「緣起性空」。

  「唯識見」、「中觀見」。

  「漸悟」、「頓悟」。

  「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

  .......。

  我認為,佛教的理念論師,都是批判大家,然而批判來批判去,佛教就成了四不像,成了什麼也不是了。

  倒不如修習密教︰

  于體離諸戲論為定見。

  守護于心勿散為修要。

  一切修中此為最勝修。

  願常具足見修行三要。

  密教修習之法,只要不忘當下「明空」之一念,「大樂淨光」在其中,心不散亂,即可得到大覺大悟的菩提。密教其實別無其他的修法,于行住坐臥,日常的生活之中,完全不離「常樂我淨」,不離「明空」,就是最殊勝的,這就是密教的大手印。

  密教大手印是開顯法爾心性的法門,所攝一切法,一切理的本來心性。

  密教世俗諦,有其真理。

  密教勝義諦,是根本理趣。

  二者合一,是中道妙諦。

  這是︰

  一切諸法為心所變現。

  心本無心心之體性空。

  空而無滅無所不顯現。

  願善觀察于體得定見。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