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中國古代兵器縱談一 刀與劍

中國古代兵器縱談一 刀與劍

第一章 刀與劍

  深思的是,歷史會如此迂回。劍並非中原發明,刀才是正宗原產,然而從東周到西漢初,刀卻一度被廢棄了,而長刀則消沉得更久。
  商代銅刀長度很短,長者也只與羅馬短劍相當,充其量算把西瓜刀。也許正因短刀重量較沉,靈活性反而比不上短劍,西周才受北方遊牧民族影響廢刀用劍了。
  短刀第二次出現已經是時隔 8、 900年的西漢了。西漢是鐵的時代,蓬勃興起的煉鋼業將漢軍隊鑄成為那個時代罕見的鋼鐵雄師。鋼鐵提供了兵器更為堅韌的骨骼,催生出長達 1米的環首刀。在尚無馬鞍和馬蹬的騎兵眼中,那粗獷有餘細緻不足的直窄刀身蘊含了前所未見的淩厲殺氣,厚實的刀背將輕易承受住猛烈揮砍的應力,使他們化身為撲襲的獵鷹。
  環首刀徹底取代長劍是在東漢末年,在那之後它將作為一個經典和傳奇橫跨過 300年時光直達隋唐。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短刀在東晉就出現了分裂,導致兩種刀式的並行發展,一種是直窄樣式,另一種是近代常見的寬體樣式。但古人對事物的革新總是異常謹慎,就如同他們腰裏別著劍鞘千餘年,才在波斯雙環的影響下,用繩將刀劍掛在腰際,寬體刀還要再承受幾百年的寂寞。
  對環首刀的改進就是增加護手,並取消了刀柄端的圓環,這個轉變自魏晉始至唐成熟,但這已經使環首刀再無法稱為環首了。改進後的刀分為三種,其中的戰刀稱作橫刀。儘管環首刀日後將在中國完全絕跡,但'唐樣大刀'卻很可能在某種程度上造就了日本太刀,並於明代重返故里。
  大動亂的年代到來了,那稱得上帝國最黑暗的時期之一,充斥著嗜殺成性的暴君,戰亂迭起刺激了武器技術的發展。攘平動亂的宋朝既是刀複歸的時代,也是刀發揚的時代,短刀改變了,長刀東山再起。
  直窄刀身有聯為一體的刀脊,令同樣寬度的刀身能承受更大應力,從而斬甲斷骨,但卻缺乏使刀刃開膛破腹的流暢弧線。弧曲刀身恰好相反,柔韌有餘而剛硬不足。但這只是歐洲和西亞的難題,中國用堅重的寬體刀將兩者合而為一,這完美的結合將只有日本太刀的靈活鋒銳可以打破。
  太刀說來就來了,高碳鋼精鍛而成的微弧刀身異常迅猛,令人與兵器皆數粗製濫造的明軍大為惶恐。師夷長技不敢當,因為明軍缺乏倭寇的野蠻,但對兵器樣式的學習倒顯得相當誠懇。於是明軍的短刀序列成了一水日式,從 1米長的單手刀,到 2米長的雙手刀,連騎兵也未能脫離此列。
  可惜武備無力阻止明廷的政治腐敗和人心叛離,而清廷的迂腐又最終斷送了華夏基業。當歐洲槍炮在中國土地炸響時,無論精緻的武官刀,還是寬大的士兵刀,唯一的用處就只剩下宣誓了。
  短刀最後的舞臺是抗日戰爭,但目的只是為了繳獲槍炮,當然或許騎兵還繼續使用過一段,總之刀衰落了。

  劍有三個要素,一是長度,二是靈活性,三是結構強度。長度利於先發制人和擴大防護,靈活性利於攻守應變,結構強度則決定劍的彎折。短劍靈活有餘而長度不足,因此在步兵大量出現樹立了劍之地位的春秋戰國之交,劍的長度也在逐步延長。延長的辦法是改進劍身剖面,或許還會將背和刃分用含錫不同的銅水澆鑄,這些辦法都有助於提高劍身強度,使劍更為修長。於是戰國便有了 6、70釐米長的銅劍,而在登峰造極的西漢,這項紀錄更突破了 1.1米。
  造型平直而精緻的劍是中國武學的標誌之一,但實際上這個標誌卻只風光了不到1000年,倍受推崇的時光則更短。
  隨著劍的不斷延長,問題出現了,固然長度能增強劍的攻擊優勢,但卻降低了原先近距離擊刺的功能,反而更多的需要使用劈砍,而日益成長的騎兵更是迫切需求專業的劈砍兵器。於是環首刀應運而生,厚實的刀背比劍更不易彎折,同時製造工藝更簡單。至於擊刺功能,與短刀手默契配合的長矛手將成為唯一的專業者。
  劍曾將刀置於末路,但當技術更為提高後,刀又反過來要置劍於絕境了。劍失去了實用功能,越來越歸於裝飾,向著高雅輕巧過渡,進入隋唐以後,就連官員也很少佩劍了。不過當裝飾性發展到一定階段,審美的需求就會掩蓋掉功能的缺陷,宋代武官玩物一般的短劍就是證明,更不要提近代乃至當代那些裝飾華麗的匕首劍了。
  當如今的人們津津樂道那些或纖細柔軟、或棱角方鈍的武術劍時,可曾想到劍的悲哀呢?

  在刀劍間恩怨終結的同時,長刀也再度登場了。因為長刀的衰落比短刀晚幾百年,所以出現晚上幾百年,從同甘共苦的原則算起來倒也公平。
  原始長刀除了刃平些、體窄些外,與斧鉞實在看不出多少差別,但再次復興的長刀,卻是得益於寬體短刀的發展,這點從東晉時期出現了可裝長柄的寬體短刀可以看出。不過寬體長刀的正式出現可沒那麽早,東晉的偶然創新也許僅是騎戰時代的激情爆發,就像南北朝個別長達 1.6米的環首刀不代表其常規長度一樣。
  長刀復興後最早出現的是擁有兩刃的陌刀,這種刀至今雖未見實物,不過從其宋代繼承者掉刀那裏,還是依稀可辨其三尖兩刃的特徵的。陌刀堪稱刀之極長,因為過長意味著攻擊緩慢和不便揮舞, 2米以上 3米以下是正常,而陌刀已達 3米。陌刀曾在唐軍中叱吒一時,陌刀佇列陣於前橫向密進,大刀紛落敵陣,每擊都討得數人斃傷,所向無前。但也許是作為砍擊兵器雙刃的作用不大,陌刀在唐之後就不見記載了,取代之占主導地位的是寬體長刀。
  與宋代人文發達和軍事軟弱相比照,長刀的裝飾也是偏于華麗失之實際,但這並不能埋沒宋代長刀的歷史地位。宋代為長刀創立了'刀八色',如今仍耳熟能詳的偃月刀、眉尖刀、鳳嘴刀、戟刀等都是那個時代出現的,以至明清兩代除分別創立鉤鐮刀和長杆鐮刀似的割刀外,竟很難再有新樣式。
  長刀應該比短刀更早衰落,隨著清帝國的崩潰,新式軍隊也許仍裝備短刀,笨重的長刀卻絕不會再用了。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