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上班不懂這些事,只能永遠當C 咖

上班不懂這些事,只能永遠當C 咖

上班不懂這些事,只能永遠當C 咖


〈別讓逞強的想法挫折自己的能力〉

多年前曾經流行過一段時間的潛能開發課程,其中有一句口號非常震撼人心,讓台上
的潛能開發大師總是拿著這句口號,大聲的詢問學員:「你是想要成功?還是一定要
成功?」而台下的學員也經常被激勵的高喊:「我一定要成功!我一定要成功!」此
時現場還會響起一陣如雷的掌聲,甚至還有人會激動落淚,彷彿登上成功者寶座般,
充滿了希望與榮耀。

當時的我也曾深深被這一幕感動過。從事心理諮商的工作之後,我慢慢發現,大多數
會自尋煩惱的人背後都有三種「一定要」的想法:
1 我一定要成功,或是我一定要把事情做到最好。
2 人生一定要一帆風順,或是事情一定要按照計畫進行。
3 凡事都一定要公平合理,或是人與人相處一定要公平對待。

「理情行為治療學派」的創始人艾爾伯特.艾里斯認為,人類這三種「一定要」的想
法,不只會導致挫折容忍度降低,更會引起自我困擾,可說是左右情緒好壞最主要的
關鍵。

阻斷大腦思考的原因
究竟這些「一定要」的想法是如何深植在腦海裡的呢?
有些人是因為從小生活在嚴苛的環境裡,不斷聽到身旁的人說:「你一定要怎麼做,
否則以後會得到什麼惡果」由於害怕自己達不到要求會令長輩失望、會招致不幸的惡
果,只好努力的告誡自己:「我一定要做到。」「我一定不能讓父母失望。」有些人
則是受到周遭親友的影響,擔心自己會步上別人走過的悲慘道路,為了避免受到傷害
,便預先在人生的道路上設置一些安全規則,隨時提醒自己避開危險狀況。同時,為
了增強信念,這些安全規則多半會加上「一定要」這三個字,才會更具有激勵的效果

當一個人把心思全部放在「一定要」這件事情上,就會關閉其他感官,阻斷大腦思考
,只有「一定要」這件事能夠挑動他的知覺、左右他的情緒。

左右情緒好壞的想法
發生令人難過的事情,我們都會認為是這件事情導致我們產生痛苦、不舒服的感覺,
但其實是腦中的想法造成不愉快的情緒。舉例來說,規定自己「一定要贏得讚賞」的
同仁,假如工作表現不理想,腦中想到的不是「怎麼做可以表現得更好」,而是「我
一定不能出任何錯誤」,在強大自我要求的壓力下,心情會變得低落、擔心自己表現
不好。
嚴格要求自己「一定不能當眾出醜」的人,一旦察覺表現與預期有一段距離,就會慌
亂得不知所措。正因為對自己的每一個動作都太過注意,反而容易表現失常,引發沮
喪的情緒。
發誓「一定要衣錦還鄉」的人,倘若在他鄉發展得不如預期,便覺得無顏見江東父老
,寧可獨自忍受孤單寂寞,也不肯回家與家人團聚。
強迫自己「一定要做出正確抉擇」的人,萬一不小心做出錯誤的決定,不是痛恨自己
「為什麼不把事情考慮清楚再做決定」,就是掉入「早知道如何如何」的懊惱情緒中

所以,如果可以調整「一定要」的想法,就比較不會自我困擾,進而減少不愉快的情
緒。

用「我會」取代「一定要」
每當腦海出現「一定要」的想法時,不妨用「我會」來取代:
1 我一定要阻止不幸的事情發生 ↓ 我會阻止不幸的事情發生
2 我一定要出人頭地 ↓ 我會出人頭地
3 我一定要當個好主管 ↓ 我會當個好主管
4 我一定要避免失敗 ↓ 我會避免失敗
5 我一定要達成目標 ↓ 我會達成目標
6 我一定要應付自如 ↓ 我會應付自如

人生可以懷抱希望,但不要強求。讓自己擁有足夠的彈性應付突發狀況,可說是保持
身心健康的重要關鍵。不過,調整觀念和心態,並不是一蹴可幾的。當自己又聽到「
我一定要改變觀念」的聲音時,先讓自己靜下來,練習全身放鬆技巧或呼吸調息法,
等身心平靜之後,再重新調整心態和觀念,效果會更好。

測驗 你的創造力旺盛嗎?
創造是一種內心的渴望,那種感覺就像身體裡藏著一座火山,當創造的欲望噴發時,
靈感便會傾洩而出,擋也擋不住。想知道自己身體裡藏有多少創造的能量嗎?做做以
下這個測驗,或許會有新的發現。請根據真實情況做答。

測驗開始

1 喜歡觀察周遭的人事物,而且常會發現新大陸。
□是        □否        □不一定
2 對什麼事情都充滿好奇心,一旦產生興趣,就不會轉移目標。
□是        □否        □不一定
3 常常在想:「這件事為什麼不可以這樣做?」
□是        □否        □不一定
4 只要專心工作,就會忘記時間的存在。
□是        □否        □不一定
5 信奉科學大師費曼的名言:「你管別人怎麼想?」而且不怕被人批評。
□是        □否        □不一定
6 勇於冒險,越刺激越有精神。
□是        □否        □不一定
7 每當生活發生變化,就忍不住興奮莫名。
□是        □否        □不一定
8 討厭權威,最怕遇到愛命令別人的人。
□是        □否        □不一定
9 和朋友爭論時,只要認為自己是對的,說什麼也不會妥協。
□是        □否        □不一定
1 興趣廣泛,會抽空參加各種活動。
□是        □否        □不一定
1 總覺得自己還有很多潛力沒被開發出來。
□是        □否        □不一定
1 即使碰到挫折,也不會愁眉不展,會想辦法克服挫折。
□是        □否        □不一定
1 遇到問題,會找出各種可能的方案,而不會死守一個方法。
□是        □否        □不一定
1 喜歡嘗試各種不同的做事方式,實驗各種不同的生活方式。
□是        □否        □不一定
1 不喜歡結交對事物有刻板印象的朋友。
□是        □否        □不一定
1 喜歡提出新建議,卻不會強迫別人贊同。
□是        □否        □不一定
1 當別人提出不同的意見或做法時,不會馬上否定。
□是        □否        □不一定
1 善於結合各個不同領域的資源,成就自己的夢想。
□是        □否        □不一定
1 當別人問你「哪一個比較好」的時候,你能立刻判斷出好壞。
□是        □否        □不一定
2 凡是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既不會怕麻煩,亦不怕處理問題。
□是        □否        □不一定
2 不喜歡一本正經的過日子,主張隨性一點又何妨。
□是        □否        □不一定
2 不管什麼事情,都可以想出新玩法,不用擔心找不到創造的機會。
□是        □否        □不一定
2 雖然崇尚自由,但同時也遵守紀律,認為自由與紀律是可以並存的。
□是        □否        □不一定
2 每天都會留點時間發發呆,想想事情,讓思緒天馬行空的奔馳。
□是        □否        □不一定
2 做事不會光看結果如何,也會注意過程的發展。
□是        □否        □不一定


評分方式
上面共有二十五個測驗題,答「是」者得到兩分,答「否」者得到零分,答「不一定
」者得到一分。

測驗結果
-四十一到五十分,代表「創造力非常旺盛」。
創造就是形成新觀念與新事物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必須不受成規限制,一方面靈活
的運用過去的經驗,另一方面勇於試驗各種新方法,才能創出新局。測驗成績越高的
人,接受新觀念與新事務的能力越強,自然擁有旺盛的創造力。

-三十一到四十分,代表「思想靈活不古板」。
通常創造力豐沛的人,都具備三種基本能力:
1 思想靈活,懂得變通。
2 見解獨特,與眾不同。
3 反應快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想出最多點子。
要擁有多變得頭腦,就得先擁有多變得生活。從得分高低,就能看出你的生活應變能
力有多強。

-二十一到三十分,代表「習慣沿用舊襲,生活較缺乏變化」。
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雖然比較安全保險,但同時也失去許多樂趣。想擁有旺盛的創
造力,先從改變生活做起。

-二十分以下,請多多培養創造力吧!
這二十五個題目,其實都是增強創造力的方法。如果你覺得自己的創造力不夠旺盛,
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這二十五個方法,絕對能讓你的思想更靈活。

〈充分善用會議表現實力〉
很多人都非常討厭開會,認為開會是世界上最浪費生命的事,或是打從心裡覺得開會
根本是在滿足老闆的發表欲望。從一個人對開會所下的定義,大概可以看出他開會時
的態度和反應。

我碰過一個公司主管,每次開會途中,他一定會藉故離席,有時是為了接廠商打來的
電話,有時則是臨時去處理公事。雖然最後多半會趕回來聆聽結論,但卻漏掉最重要
的溝通決策過程,也沒聽到各部門提出來的寶貴建議,以及執行困難的心聲。表面上
他一心數用,同時處理好幾件事情,實際上他不只浪費了所有與會者的時間,更用身
教告訴大家:開會是一件不重要的事。

要是開會如此浪費時間,為什麼公司行號還要舉行大大小小的會議,難道大家都吃飽
飯沒事做?當然不是。開會是面對面溝通的最佳管道,也是腦力激盪最有效的方法,
亦是實際執行前各部門最好的預演練習,更是蒐集各部門意見最快速的地方。想開一
個有效的會議,就要做好事前準備。

開會前的準備
有天早上,我接到以前合作過的編輯來電,通知我去公司開會。為了做好事前準備,
我問他:「這次開會的主題是什麼?」只見他非常驚訝的回答:「就是大家坐下來聊
一聊,沒有特別的主題。」於是我請他去詢問主管,結果他非但沒有問到開會主題,
反倒跟主管說我不願意去公司開會。真是天大的冤枉!我只是想做好事前準備,不料
卻成了拒絕開會的大牌作者。

事實上,開會若抱著聊一聊的心態,最後多半也會不了了之。依據我個人的經驗,開
會前至少要了解以下這些基本資料:
1 會議的主題是什麼?
2 有哪些人員參與會議?是否要發開會通知單?
3 要提出哪些意見及看法?
4 需要準備哪些統計數字和參考表格?
5 與會人士的目的分別是什麼?
準備的越充分,會議的成功率就越高。

溝通分享的最佳管道
開會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化解本位主義,大家一起分享資訊、看法、經驗與判斷,最好
每個人都有說話的機會,而不是「一言堂」,某人說了就算。所以,如果開會時,大
家都無需開口,只要聆聽某人發表演說,那就不叫開會,而是演講。
另一個常見的情形是,開會時沒有意見,可是執行時卻意見一大堆,或是私底下雜音
很多。這就表示,與會者不了解開會的意義,主管最好鼓勵大家面對面直接溝通,既
有助於培養團隊默契,更能養成互相配合的習慣。

解決問題的絕佳方法
任何問題,小自個人進度,大到公司營運,皆可透過開會來尋求解決之道。不過,在
討論如何解決問題前,很多人都會把力氣耗在解釋原因或互相指責,不僅破壞了討論
的氣氛,更浪費了寶貴的時間。
想要避免會議變成鬥爭批判大會,主席不妨在會議開始時先肯定每個人的努力,接著
直接切入主題,帶領大家一起思考問題所在,並且找出各種可能的解決方案,再從中
選擇一個阻力最小,勝算最大的方案去執行。

說服別人的訓練機會
開會難免會有意見相左的時候,如何讓別人認同你所提出的觀點,採納你辛苦完成的
企畫,就需要良好的表達能力和適度的說服技巧,來助自己兩臂之力。

所謂空口無憑,光用嘴巴講很難取信於人,最好事前多準備一些具體的資料,包括統
計數字、財務報表、圖形說明、實況錄影,讓大家眼見為憑,自然認同你的觀點。再
者,觀點以簡單清楚、條列形式最為理想,盡量避免長篇大論的文字說明,讓別人很
難在短時間內掌握重點。此外,在引用完所有資料後,別忘了再強調一次自己的觀點
,可以加深與會者的記憶及印象。

做出結論與執行步驟
要判定會議的成功與否,最重要的指標是,會議結論有沒有付諸執行。我看過不少公
司花很多時間開會,可是會議結束後,結論與執行依然是兩條毫無關連的平行線,各
個部門間仍舊是沒有共識的絕緣體,這樣開會還有意義嗎?因此會議結束時,最好要
做出結論與執行步驟。

鍛鍊主持功力的最佳舞台
不少人視開會為畏途的原因都是要上台講話,其實開會是鍛鍊自我能力的最佳場合,
千萬不要錯過這個大好機會。通常一個稱職的主席需要具備察言觀色的能力,從一個
人的肢體語言與臉部表情,多少可以判讀這個人的立場傾向支持或反對、是否投入會
議中,進而掌控會場的氣氛。

除了要能公開發表意見,會議主席更要能夠快速掌握每個人的發言重點,並且歸納出
結論。一般而言,理想的會議時間大約在兩個小時左右,因此主席必須精準控制及分
配時間:什麼時候開始?討論多久?什麼時候結束?讓流程順利進行。

即使現在你仍未升格當主席,也不妨利用每一次會議,留心觀察別人怎麼當主席:如
何說開場白?如何掌控時間?如何擺平衝突?如何安撫各方人馬?如何做結論?相信
會獲益良多。

我認識一位科技業的女強人,據她分析自己之所以能在男人的世界出人頭地,最關鍵
的成功因素便是,她把握每次開會的機會,展現自己的努力與實力,終於讓自己坐上
主席的寶座。因此別小看開會,它可是你登上成功者寶座的必要挑戰喔!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