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你也可以成為巴菲特的接班人

你也可以成為巴菲特的接班人

你也可以成為巴菲特的接班人


一、一定要是正直、真誠的人

正直和誠實是孿生兄弟,他們總是形影不離。這可是人們非常喜歡的兩兄弟,正是他
們的存在,成就了很多流傳千古的佳話。

巴菲特說:正直,勤奮,活力,如果你不擁有第一個品質,其餘兩個將毀滅你。對此
你要深思,這一點千真萬確。這一點也是成為巴菲特接班人最重要的一點。

做人必須要坦白

巴菲特曾給所有員工寫過一封信,要求大家將所有違反法律和道德的事情都上報給他
,為此他還專門留下了自己家裏的電話。「我們要以最好的方式做最好的事情。」在
這封公開信中,巴菲特說。

出於對誠實和正直的追求,巴菲特後來屢屢出言批評華爾街的行徑。這一點他在回憶
錄中說得很清楚:「如果讓公司虧錢了,我還能理解,但是如果讓公司名譽受損,那
我將毫不留情。」

事實上,在充滿了巨大金錢誘惑的市場中,要做到這一點並不是那麼容易。否則,華
爾街怎麼會有現在這種狀況呢?

巴菲特的投資向來沒有魯莽的,他不僅研究股票的未來發展狀況,而且還會對持有股
票的關鍵人物做一些分析。這成了他投資之前必須要做的事情。

巴菲特喜歡正直的人,為此他一再忠告自己的子女,一定要做正直的人。

有一次巴菲特參加董事會投票,他給一隻看起來非常有潛力的股票投了反對票。巴菲
特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我們暫且把擁有這只股票的公司稱為A公司。A公司的最大股東是商場上一個剛入道的
人。巴菲特通過調查,從他創辦這家公司到股票正式上市的過程中有幾處令人置疑的
地方。於是他對這個人的人品產生了懷疑。他通過深入調查發現,這個人並不是一個
正直的人。

就因為這個最大股東不是一個正直的人,巴菲特毅然否定了他所擁有的股票。在今天
的證券市場,如果能得到巴菲特的投資,無異於證明公司的盈利在未來的十年裏將是
直線上升的。但是一個人的人品決定了一個公司的未來。在巴菲特的眼裏,人品是直
接決定公司的發展前景。

正直這個詞,與真誠、誠實、忠誠、正義等詞都有共同點,那就是為人的令人敬佩和
信任。巴菲特向來推崇的做人觀點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還是坦白。一個連
這點勇氣都沒有的人,不值得跟他打交道。

做生意和做人一樣,來不得虛假。企業也是如此。當年看起來很不錯的公司,在未來
的發展過程中,如果沒有一個好的領路人,它很難一直在健康軌道上運行。所以,縱
使大家都認為那是一隻很有潛力的股票,巴菲特卻並不看好它。因為它的主人是一個
令人難以信任的人。巴菲特絕對不可能將錢投到這樣的股票上去。

因此,巴菲特要求他的兒女以及所有員工們,一定要做正直、真誠的人。

對朋友、對工作夥伴,甚至是對自己的親人,說話做事如果總是繞圈子,躲躲閃閃,
反易叫人疑心。光明正大,實話實說,態度誠懇、謙卑、恭敬,無論如何人家最終肯
定會信你。做人沒有必要為了一點小利去故意討好別人。一個真誠的人最終是會使人
折服的。

正直的人一般都一身正氣。做一個正直的人要辦事公道,有正義感。就是說,你的所
作所為要符合社會道德和良知規範。不貪圖私利,不受人事關係所左右。而巴菲特拒
絕投資他股票的那個人,就是為了一己私利,不惜鑽法律的漏洞,以達到利益的最大
化。這是巴菲特最痛恨的事情。面對如此投機取巧的人,巴菲特不能保證他不會盯上
投資人的錢。所以,為了確保大家的利益,巴菲特最終讓大家放棄那只股票。

這個事例是巴菲特的親身經歷。通過這件事情,他想讓兒女們明白正直做人的道理。
哪怕因為自己的正直和真誠,一時看不到既得的利益,也要堅持這樣的做人標準,不
能有絲毫的動搖和轉變。時間一長,等人們瞭解了你,認識了你,他們一定會主動跟
你聯繫,這個時候財富的到來就是水到渠成。

在漫長的滾雪球過程中,巴菲特其實也絕非一帆風順,有時更像一場障礙賽,當中遇
到了大量的困難和風險。但每次他都能化險為夷。這固然和他的風險嗅覺、解決問題
的能力有關,但更重要的是靠他一貫的誠實、良好的聲譽和規範運作渡過難關。

記得巴菲特曾因通過藍帶印花公司收購韋斯科金融公司受到美國證交會的調查,表面
證據看藍帶印花公司的收購行為有違法的嫌疑,但最終巴菲特靠一貫的誠實避免了一
場大難。美國證交會負責此案的斯金波認為「作為公訴人必須將過失犯錯而本質上誠
實的人和騙子區別開來」。對於騙子,他要毫不留情,嚴厲打擊。在此案上,他認為
他們只是因過失而犯了錯誤,他們根本不是騙子。

所羅門公司曾因違規操作國債,管理層知情不報、處理不當,受到監管部門的嚴厲處
罰,而幾乎破產。巴菲特臨危受命,再度扮演拯救者的角色。他靠毫不畏縮的原則性
,坦誠、正直、誠實的品質,在所羅門推行了徹底的文化變革,取得了政府部門的信
任。但對於那些法律條文的制定者和推動者,他並沒有卑躬屈膝,而是以一種平等的
方式化解了危機。「這樣的做法觸動了人們心中最善良的一塊領地:誠實最終可以得
到回報,罪惡可以通過善良來化解。」

從此,巴菲特從富有的投資商搖身變成了國家英雄。佛蘭克林的名言「誠實乃上上策
」在巴菲特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體現。巴菲特兒子霍華德說:「所有關於他堅持基本原
則的故事都是真實的。很多執行總裁都有些浮華,喜歡炫耀自己的業績,但不是所有
的執行總裁都是這個樣子。我父親就不是這樣的人,他一點也不虛偽。他是絕對真誠
的。」

做人做事,誠信第一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得千金,不如得季布一諾」的佳話不絕於史,「
言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的哲理至今為世人推崇,「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的詩
句廣為傳頌,「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的道理是商界信奉的
真理。

誠以修身,信以立業,誠信實現了商人的利益最大化。誠信是商人步入市場的通行證
,失信於市場即是商人的自殺。

在一間辦公室裏,艾爾頓正在應徵銷售員工作。

經理約翰先生看著眼前這位身材瘦弱,臉色蒼白的年輕人,忍不住先搖了搖頭。從外
表看,這個年輕人顯示不出特別的銷售魅力。他在問了姓名和學歷後,又問道:

「你有什麼辦法把打字機推銷給農場主?」

艾爾頓稍稍思索一番,不緊不慢地回答:「抱歉,先生,我沒辦法把這種產品推銷給
農場主。」

「因為農場主根本就不需要打字機。」

約翰高興得從椅子上站起來,拍拍艾爾頓的肩膀,興奮地說:「年輕人,很好,你通
過了,我想你會出類拔萃!」

約翰心中已認定艾爾頓將是一個出色的推銷員,因為測試的最後一個問題,只有艾爾
頓的答案令他滿意,以前的應徵者總是胡亂編造一些辦法,但實際上絕對行不通,因
為誰願意買自己根本不需要的東西呢?

艾爾頓認識到了這一點,據實回答,所以被雇用了。

將過錯或者不順利的情形隱瞞下來,並不是一種好的行為表現,而且,擔心事實真相
被揭發的心情,也會很自然地傳遞到別人眼中。所以,在這種情形之下,你成功的機
會一定很小,而且你最終不會成功也是理所當然的。

巴菲特認為,誠信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就相當於心臟對於人,心臟停止跳動,生命就
不存在了。誠信是巴菲特經營的靈魂,是其商業活動的最高技巧。他在對畢業生的贈
言中說道:「做人做事,誠信第一」,並說「當他雇人時,他會看三個方面:誠信,
智能,和精力。雇一個只有智慧和精力,卻沒有誠信的人會毀了雇者。一個沒有誠信
的人,你只能希望他愚蠢和懶惰,而不是聰明和精力充沛。」

投資大師華倫‧巴菲特曾說:「伯克希爾‧哈撒韋旗下的首席執行官們是他們各自行
業的大師,他們把公司當成是自己擁有般來經營。」

每年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財務報表後面,巴菲特更是附上親手撰寫的《股東手冊》,
他明確地告訴股東:「雖然我們的組織型態是公司,但我們的經營態度是合夥事業…
我們不能擔保經營的成果,但不論你們在何時成為股東,你們財富的變動會與我們一
致(巴菲特本人九十九%的財富集中於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票),當我作了愚蠢的
決策,我希望股東們能因為我的財務損失比你們慘重,而得到一定的安慰。」

巴菲特對欺騙股東以自肥的管理階層深惡痛絕,他也鐵口直斷,那些愛欺騙投資人的
經理人,一定無法真正管理好一家公司,因為「公開欺人者,必定也會自欺!」

從企業經營的歷史來看,不講究誠信原則的企業,雖然可能暫時成功,但是無法長期
地保持競爭力!

美國亨利視頻加工工業公司總經理亨利‧霍金斯從商品化驗鑒定報告單上發現,他們
生產地產品在食品配方中起保鮮作用的添加劑有毒。儘管毒性不大,但長期服用對身
體有害。他知道,其他食品公司也使用這種添加劑。他想,如果從維護公眾利益的角
度出發,把此事公佈於眾,一定會引起同行們的強烈抗議,他們也一定會聯合起來對
付他,由此公司肯定會受到很大的損失。

於是,霍金斯在新聞發佈會上毅然向社會宣佈:防腐劑有毒,對身體有害。公眾為之
震動,稱讚他的誠實。可是,這一舉動卻得罪了從事食品加工的老闆們,他們聯合起
來,用一切手段對亨利攻擊。

值得慶幸的是,就在亨利近於傾家蕩產時,名聲卻家喻戶曉,並得到了政府和社會的
支持。他公司的產品,一下子成了人們用得放心的熱門貨,供不應求。很快地,瀕臨
破產的亨利公司,恢復了元氣,經營規模比以前還擴大了兩倍。後來,亨利公司還逐
漸發展成為美國食品加工業中的領先企業。

誠信是企業的生命,它代表著產品的品質,企業的形象。生意場上靠的是信譽,而知
名度是靠信譽贏得的。經營者如果能夠設身處地地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上,披露產品存
在的問題,以誠待客,以心換心,就可在人們心目中樹立起誠實企業的形象,以此換
來顧客對產品的信任和歡迎,擴大市場的佔有率。

誠信,是真正成功商人的不秘之秘,真正成功的商人絕不奸詐。

無論在西方世界還是在東方世界,無論是對大商人而言還是對小商人而言,這條經營
法則無時無地不在得到證明。他們明明白白地告訴顧客「我要賺錢」,他們讓世界清
清楚楚地看著他們怎樣賺錢。

在現代商業世界,恪守信用已經構成了許多企業的市場競爭手段。

人可以一貧如洗,卻不可以沒有人品

人品其實是人的一面鏡子,有什麼樣的人品,就會有什麼樣的形象。但它不是生來就
有的,而需要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修練。哪怕你是一個八十歲的老人,也一樣要繼續
修練自己的人品。

誰將是巴菲特的接班人?誰將掌管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高達一千三百五十億美元的
資產?誰能扛起「全球最偉大投資者」巴菲特的大旗?股神巴菲特在致公司股東的信
中,披露了公司挑選繼任者的標準。

作為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當家人,巴菲特認為考核繼承人最重要的是要考核他的
人品。「選出一個符合我們要求的人並不容易。當然,從幾個有過成功投資記錄的人
當中選出一個最聰明的人,也算不上太難。因為一個人的智力水準和短期之內的經營
業績,一般經過考核總能得到答案,可是判斷一個人長期的品質,特別是他如何應對
風雲突變的投資市場,才是最大的難題。」

有一次,巴菲特看到一個年輕人在小商店跟一位老婦人爭吵,小夥子有些莽撞,似乎
全然不顧一切。巴菲特上去勸說,才知道起因竟然是一分錢。

年輕人認為老人沒給他那一分錢,老婦人卻說找過了。兩個人都為了堅持自己的原則
,互不相讓。巴菲特實在看不慣這個年輕人的做法,回家就告訴三個孩子,無論什麼
時候,一定要注意修練自己的人品,知道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的道理。

巴菲特認為自己就是一個相當吝嗇的人,沒想到那個年輕人比他有過之而無不及。巴
菲特認為年輕人不應該為一分錢跟一個老人吵架。這並不是什麼原則問題,但反映了
一個人的人品。在任何時候跟人吵架都不是上策。

巴菲特認為做人其實就是做人品。沒有好的人品,所有的堅持和維護似乎都不能正確
地表現一個人。雖然世無完人,但能讓自己在思想上不斷進步就是一個很好的人。每
個人做的每一件事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如果做錯了,那就要從錯誤中吸取經驗和教
訓,不斷完善自己。

而那個跟老人吵架的小夥子,在爭吵之前是否想到了自己的人品呢?

人可以一貧如洗,可以長相平庸,但卻不可以沒有人品。沒有人品或不懂得修養人品
的人是得不到別人尊重的。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肯定會遇到一些人品不好的人,他們的行為所造成的後果,應
該會有很多警示作用的。

巴菲特的女兒蘇茜曾經遇到一個人品不好的領導。他是個擁有高學歷的專業人才,被
蘇茜所在的公司高薪聘請。他在專業能力上的確讓人無話可說,但卻是個自私自利的
人。他不知道付出和收穫是等比的,也不知道尊重下屬的同時就是尊重自己。在對手
下員工呼來喝去的時候,他竟然無視員工的尊嚴,置他們的自尊而不顧,甚至說他們
天生就是做小職員的命。

為此,蘇茜曾經不止一次在父親跟前說起這個上司,每每總是氣憤難平。蘇茜甚至想
放棄自己的工作,不想跟一個品行有問題的人一起工作。當時巴菲特告訴女兒,這樣
的人在公司是不會長久的,人品決定了他不適合這崗位。結果真的沒過多久,他就被
公司婉轉辭退。

有的人因一時一事取得了一些成績,趾高氣揚,看不到自己的不足,故步自封;有的
人在得勢時就存在嚴重的缺點甚至是惡習,但還以此為榮;也有的人因為自己的脾性
,總是不能接受別人,這些人最終都毀在了自己手裏。

一個人要想取得事業的成功,最終要靠自身的修養。人品好的人可能一時得不到賞識
,工作和事業不順心。但因為人格魅力,人們總會發現他的亮點,他肯定會取得應有
的成績,被人們認同。

做人和做事都是一樣的道理,做人有人品,做事有原則。有些人靠機遇可以取得一時
的成功,但要永遠立於不敗之地還要靠好的人品。

目前越來越多的投資人成為巴菲特的信徒,人們對巴菲特的投資理念投資原則和投資
經歷進行了全面深刻的挖掘和總結。雖然巴菲特沒有寫過專門闡述價值投資的書籍,
不過巴菲特迷們已經基本將價值投資的理論和實踐闡述得非常清楚了。

需要指出的是真正的投資成功是在智慧和人品兩個輪子的驅動下達成的。要想達到真
正的投資成功,不僅要掌握巴菲特的理念和經驗,還要學習巴菲特的人品和他的財富
觀、人生觀。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價值投資者,才能在更高的意義和境界下獲取
人生成功和人生價值。

巴菲特之所以是巴菲特,是由智慧和人品由兩個方面共同決定的,其中更關鍵的是人
品。和巴菲特智力水準相似甚至於高於巴菲特的人車載斗量,在人品方面巴菲特是真
正的與眾不同者。他的人品修養對他的成功至關重要。

你能脫穎而出,不是因為你的智商可以達到兩百,而是因為你的行為舉止,你能帶來
什麼,你的精力,你的承諾,你做事的品質,你的為人處世之道。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