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關心朋友別太“過分”

關心朋友別太“過分”

朋友間互相幫助,互相關心是很正常的事,可是,當這個關心和幫助過度了,不僅會讓人討厭還會讓自己活在痛苦之中。小編奉勸大家,什麽事都得有個度。

  芳芳是名職業女性,在公司里和同事的關系雖然不錯,可煩惱的事卻是天天有。因爲芳芳的共情心理很嚴重,她總是把別人的痛苦當作自己的痛苦。認爲自己對別人好是份內的事,而把別人對自己好看成是恩惠。和朋友在一起時,朋友不開心或碰到什麽煩心事她會盡力幫忙,若幫不了,就會一個人悶悶不樂,心情差到極點。

  芳芳也曾在心里一遍遍勸誡自己:別人有困難別人會解決的,自己沒必要也跟著痛苦不堪。然而,一遇到別人有什麽事,芳芳比人家本人還著急,弄不好還讓對方反感,她自己也覺得挺累。

  這種過度爲他人操心和受他人影響的心理情緒,在心理學上稱爲“心理卷入程度過高”。心理卷入程度過高是指個人在心理上與環境信息的關聯程度過高。例如,在人際交往中,有人會過分地關心朋友的事情,朋友遇到困難了,他比朋友還憂心忡忡;朋友辦事出現失誤,他比朋友還內疚和自責。

  心理卷入程度過高的人,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總是把自己和周圍的環境聯系在一起,導致情緒波動大,行爲控制不當,進而出現心理問題或人際關系障礙。

  造成心理卷入程度過高的原因,通常是因爲當事人不自信。比如特別在乎別人的議論,擔心遭到別人的否定和排斥。此外,由于個體心理獨立性發展不完善,個人的狀況和心理狀態易受環境和他人的影響。再者,是因爲缺乏必需的社會知覺和人際交往技巧,不會恰當地判斷事件與自己的關聯程度以及自己的行爲可能給對方造成的影響。

  解決心理卷入程度過高的問題,一是要信任別人,相信別人能爲自己的事負責、能解決好自己的問題,不要越俎代庖,負自己不該負的責任。二是加強自信和獨立性,有自我價值觀與生活支撐點,只有消除在心理上對他人的依賴,才能駕馭自己的生活和情感。

  不要對人太好了!好事幾乎都被做盡了,也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對一個有勞動能力、理智健全的人來說,獨立、付出都是內部的需要。人際關系中如果不能相互滿足某種需要,那麽這種關系維持起來就比較困難。在卡耐基成功人際交往思想中,很重要的就是要遵循心理交往中的功利原則——這一原則是建立在人的各種需要(包括精神的、物質的內容)的基礎上,即人際交往是滿足人們需要的活動。心理學家霍曼斯早在1974年就曾經提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本質上是一種社會交換,這種交換同市場上的商品交換所遵循的原則是一樣的,即人們都希望在交往中得到的不少于所付出的。其實有止是得到的不能少于付出的,如果得到的大于付出的,也會令人們心理失去平衡。

  人際交往要有所保留,初入社交圈中的人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好事一次做盡”,以爲自己全心全意爲對方做事會專關系融洽、密切。事實上並非如此。因爲人不能一味接受別人的付出,否則心理會感到不平衡。“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這也是爲了使關系平衡的一種做法。如果好事一次做盡,使人感到無法回報或沒有機會回報的時候,愧疚感就會讓受惠的一方選擇疏遠。留有余地,好事不應一次做盡,這也許是平衡人際關系的重要準則。

  留有余地,適當地保持距離,因爲彼此心靈都需要一點空間。如果你想幫助別人,而且想和別人維持長久的關系,那麽不妨適當地給別人一個機會,讓別人有所回報,不至于因爲內心的壓力而疏遠了雙方的關系。而“過度投資”,不給對方喘息的機會,就會讓對方的心靈窒息。留有余地,彼此才能自由暢快地呼吸。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