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簡談夏曆、周曆,農曆、陰曆的區別

簡談夏曆、周曆,農曆、陰曆的區別

中國古代曾用過多種曆法,但是以夏曆和周曆最顯眼,因為它們存在時間長。


夏曆和周曆本沒有什麽區別,它們最關鍵的區別是對正月的設立不一樣,即建正不同。所謂正月,就是一年開始的頭一個月。

夏朝以一月為正月,即以一月為一年之始。這就是夏曆。

到周朝,天文學家認為夏曆以一月為正月沒有天文意義,所以建議以十一月為正月。為什麽要這樣建議呢?

因為十一月建子,即十一月斗柄指向子位——正北,所以十一月又叫子月,他們認為這個時候應該是一年之始。所以周朝就以十一月為正月,過年也是在十一月初一。這就是周曆。


這就是夏曆和周曆的區別。

周亡後,大概是到了漢朝,又改用夏曆。因為人們認為立春在一月開頭附近,一月是一年之春,一年應該從春天開始。

陰曆是以月亮(也叫太陰)的盈虧周期為一個月,月朔日定為初一。陰曆顧及的月相,是不管年長的,即使沒有年,只用月來記時也可以。但是為了指導農業,也更為了記時方便,就有了年。


究竟一年應該包含多少月呢?陰曆沒有這個要求。後來,人類發現節氣周期性的變化規律,即以一個節氣變化周期為一年。一個節氣周期裏大約包含了月亮的12個周期,所以就以12個月為一年。

因為陰曆注重的是月亮的周期,所以絕對不能把月亮的一個周期分到兩年裏,所以一年裏包含的就只能是整月,不能有零月。而12個月只有350多天,一年就比回歸年少10來天,這樣下來10來年的時間就會擠成“六月飛雪”,不利於指導農業,所以就必須把少的天數補上,以使月數不太超前與季節。


於是這就有了置閏,即每過大約兩年就要把少的一個月補上。這就是農曆。因為一個節氣周期即是太陽運轉一周的時間,所以農曆是陰曆和陽曆的合曆,即顧及了月亮周期,又顧及了太陽周期。

因為陰曆要保證月亮周期絕對的完整,所以絕對不能把月打碎,所以在置閏時要補就只能補一個月,不能只補幾天,所以農曆年在平年時就是12個月,在閏年就是13個月。


夏曆是以月亮的周期作為月長的,而夏曆裏又參考了24節氣,所以夏曆也是陰陽合曆,夏曆也是農曆。但是農曆卻不一定指的是夏曆,因為周曆也是農曆。總之,只要是陰陽合曆,都是農曆。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