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朋友相處之道

朋友相處之道

俗語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見朋友對我們的影響之大,所以必須了解什麼是益友,什麼是損友。真正的好朋友是能互相規勸、砥礪的。「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除了親人,朋友是我們人生道上不可或缺的一環人際關係,而且許多事情是靠朋友知交才能處理的。朋友也是個人自省知己的一面最佳明鏡。人生在世若有個好朋友可以談笑風生,也可以聊天解悶,好處多多。那麼「交友之道」有哪些?如何才能得到真正值得交往的朋友?

第一、以德交友,患難與共
  要如何交朋友呢?首先需問自己想交什麼樣的朋友。如果希望交到真心的朋友,就要拿出自己的真心,以道德、以義氣、以慈悲來交往;如此得來的朋友,在最緊要關頭時,大都能同甘共苦。所謂「患難見真情」,在最困頓的時候,還能不變初衷的支持扶持,顯現忠貞氣節,才是真正的朋友。

第二、以誠交友,肝膽相照
和朋友相處,彼此要講究知心,講究坦誠,講究肝膽相照。雙方以真實的言語、真實的感情交往,擯除利害關係,擁有手足般的義氣情誼,能相知相惜,相互關愛,彼此扶助,就是真正的肝膽相照了。如戰國時的隱士田光,為助燕太子丹刺秦王,舉薦荊軻,更為守密而自刎頸,田光之忠誠,可謂肝膽相照。
第三、以知交友,見多識廣
見識廣博或具有專業知識的人,會受到朋友的尊重與信賴。同樣的,要結交有內涵的朋友,也要先充實自己的內涵;懂得隨時吸取新知的人,智慧容易開啟,也會吸引許多見多識廣的人到身邊來。劉禹錫之交往即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第四、以道交友,法樂融融
「道風德香傳千里」,有道德的人、有修養的人,無人不欣喜,不論遠近,大家都會爭相來親近。和他交往的人,也都會依他自勉,而得到提升,此即所謂「與善交友,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
  中庸說:「待人以誠,感人以德,交人以善,這是率性之謂道。」朋友交往以誠以真,相待以禮以敬,相處以平以淡,相勉以學以道,都是交朋友的原則。常言道:「君子之交淡如水」,一個好朋友,他不會是「有友如華」,你如花美麗,人氣正盛,他就和你往來,等你像花萎謝了,就丟到地下不要了;也不會是「有友如秤」,你地位重要了,他就依附你,你人微言輕,他就傲慢起來,這都是不對的。我們交的朋友,要如青山叢林,群類眾鳥都能群集;要如大地盤石,讓人感到安全厚實。人要時常結交好朋友,使你在學問上、事業上以及婚姻上溢注美滿於人生。所以,古人對交友很重視,並列於五倫之一,因為與朋友之間的互動是為人處世重要的一環。如果關係順利,可以帶來生命的互助與喜悅。


  明朝的蘇浚在【雞鳴偶記】中說:「道義相砥,過失相規,畏友也;緩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飴,遊戲征逐,昵友也;利則相攘,患則相傾,賊友也。」對於朋友相處之道,提供四點意見:
  第一、要互相交流
唐朝李白、杜甫是一見如故的朋友,他們相互討論詩作,將唐詩帶到文學的高峰。要互相要交流,平時的關心慰問不可少;逢年過節也要禮尚往來。有時候可以特別舉行茶會、餐會、讀書會等,彼此以新知交流,增進了解,彼此更加融和相知。
  第二、要互相幫助
朋是由兩個個體的聯繫,有了彼此互動的關係,必然是榮辱與共、憂戚相關,所以要有「同體共生」的認識。如三國時代桃園三結義的劉備、關公及張飛,貧富與共,患難相扶,俠義之情令人敬佩。
  第三、要互相尊重
不要將朋友視為私人所有,這樣的友誼必定不能長遠,因為朋友也有他獨立的人格,不但要給予相當的個人空間,還要尊重他好的傳統、正信的宗教、光明的觀念、正常的嗜好,以及他的家庭、性格等等,尊重可以帶來長遠的情誼。
  第四、要互相信任
所謂的「疑友不交,交友不疑」,朋友之間的往來,如果存有疑忌之心,不但不能互相信任,甚至可能彼此受害。交友之先,要能分辨趨炎附勢的佞友,惡劣為非的損友,吃喝玩樂的劣友,朋比為奸的詐友,在交往之初,可能會讓人感覺甜蜜,然而久之必受其害,此類惡友都不可結交。會勸正導善的「畏友」,能夠切磋互勉的「諍友」,雖然剛開始交往,容易使人有點難堪,但久後必受其益。此類善友可以多多結交。
  好朋友是你自己事業成功的助力,在古代的伯牙擅長於彈琴,結交一位知音的好友鍾子期,兩人默契十足,情投意合,充滿喜悅,確是人生一大幸福!琴具有「怡性化情與治心淫」功能,其目的在使琴心、人心、手指與道四者合而為一,陶冶出純美氣質,成就高操的人格風範。又如,道家與名家惠施雖然他們學術立場不同,但他們的友誼情深不會因彼此觀點相異而大吵大鬧。這真是難能可貴、不可多得的諍友,可作為現今政黨人物借鏡之處。這在在說明益友對人的幫助。孔子也在【論語子路第二篇】明確指出結交好朋友的益處:「作為君子人以文彩才華來結識好朋友,再由朋友的懿行來幫助自己培養出高尚的品德。」這句話很貼切的說明「以文會友」的具體成果。唯有結交好朋友,才能相互包容、提攜、進步、成長。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