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陸殯葬大餅 業者摸索搶攻

陸殯葬大餅 業者摸索搶攻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開放殯葬業,大陸市場商機龐大,台灣業者挾專業優勢,有助擴大版圖,但畢竟殯葬牽涉文化因素,在成行前也得先摸索清楚。

兩岸簽署服務貿易協議,殯葬業部分開放中國大陸以獨資或合資方式來台設立火化場或殯儀館,但納骨塔和殯葬服務業部分沒有開放;陸方則對台灣開放投資納骨塔、殯儀館(不具火化功能)和殯葬服務等。

國寶集團總管理處公關部經理鍾偉正說,只要能確保公平競爭,業者樂觀其成,「促進良性競爭也好」。

鍾偉正認為,中國大陸土地大、資金雄厚,硬體能蓋得美輪美奐,但卻缺少殯葬文化和服務。他說,其實殯葬儀式的每個動作背後都有故事,但大陸歷經文化大革命,許多傳統已消失。

他表示,他們經營的墓園吸引不少大陸殯葬業者前來取經,每個月至少3次,顯見台灣在殯葬服務方面的優勢。

內政部官員指出,簽署服貿協議,在對岸殯葬業勞工沒有輸入的情況下,台灣的禮儀師反而有機會到大陸工作,增加機會。

相較於台灣2012年死亡人口約15.4萬人,根據統計,總人口數超過13億的中國大陸死亡人口為966萬人。業者初估,對岸的殯葬市場規模是台灣的70倍左右,是一塊大餅。

但根據內政部委託學者研究也發現,大陸雖然發布不少相關殯葬管理法規,但人治色彩濃厚,往往行政命令一頒布,造成政策大轉彎,投資風險較難預測,且還有風俗民情差異掌握不易的問題。

不過,台灣早有業者在大陸積極布局,龍巖集團今年3月和浙江省溫州市簽訂投資框架協議書,內容包括殯儀館經營、禮儀服務、生前契約等一條龍整合服務,投資金額約20億人民幣。

龍巖還開設「民政培訓學院」,整合大陸及台灣民政師資與人才,提供大陸民政官員專業培訓教育。

龍巖集團公共事務處總經理何啟聖表示,兩岸服貿協議有利於台灣業者到大陸投資,開放競爭的結果,受益的會是消費者;因為對消費者來說,禮儀服務不再是削價競爭後的低價產物,而能選到好品質。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