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

在位期間:1735年-1796年



首都 北京
皇宮 紫禁城
年號 乾隆
名 弘曆
封爵 寶親王
出生 康熙五十年—1711年9月25日(1711-09-25)
逝世 嘉慶四年—1799年2月7日 (87歲)
廟號 高宗
諡號 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
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
陵墓 裕陵
父親 雍正帝
母親 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
皇后 孝賢純皇后富察氏
繼皇后烏喇納喇氏
孝儀純皇后魏佳氏
皇貴妃 慧賢皇貴妃高佳氏
純惠皇貴妃蘇氏
慶恭皇貴妃陸氏
哲憫皇貴妃富察氏
淑嘉皇貴妃金佳氏
貴妃 婉貴妃陳氏
穎貴妃巴林氏
忻貴妃戴佳氏
愉貴妃珂里葉特氏
循貴妃伊爾根覺羅氏
妃 晉妃富察氏
容妃和卓氏
舒妃葉赫那拉氏
惇妃汪氏
嬪 儀嬪黃氏
恂嬪霍碩特氏
恭嬪林氏
怡嬪柏氏
慎嬪拜爾噶斯氏
貴人 順貴人鈕祜祿氏
貴人西林覺氏
貴人柏氏
瑞貴人索綽絡氏
多貴人博爾濟吉特氏
武貴人
金貴人
新貴人
福貴人
常在 白常在
揆常在
金常在
福常在
寧常在
平常在
那常在
皇子 定安親王永璜(母哲憫皇貴妃)
端慧太子永璉(母孝賢純皇后)
循郡王永璋(母純惠皇貴妃)
履端親王永珹[1](母淑嘉皇貴妃)
榮純親王永琪(母愉貴妃)
質庄親王永瑢[2](母純惠皇貴妃)
哲親王永琮(母孝賢純皇后)
儀慎親王永璇(母淑嘉皇貴妃)
皇九子(早殤,母淑嘉皇貴妃)
皇十子(早殤,母舒妃)
成哲親王永瑆(母淑嘉皇貴妃)
貝勒永璂(母繼皇后)
永璟(早殤,母繼皇后)
永璐(早殤。母孝儀純皇后)
嘉慶帝永琰(母孝儀純皇后)
皇十六子(早殤,母孝儀純皇后)
慶僖親王永璘(母孝儀純皇后)
皇女 皇長女(早殤,母孝賢純皇后)
皇二女(早殤,母哲憫皇貴妃)
固倫和敬公主(母孝賢純皇后)
和碩和嘉公主(母純惠皇貴妃)
皇五女(早殤,母繼皇后)
皇六女(早殤,母忻貴妃)
固倫和靜公主(母孝儀純皇后)
皇八女(早殤,母忻貴妃)
和碩和恪公主(母孝儀純皇后)
固倫和孝公主(母惇妃)
養女 和碩和婉公主(父弘晝,母福晉烏札庫氏)

生平
愛新覺羅·弘曆乃雍正第四子,即位前為寶親王。雍正臨終前秘密建儲,將其冊立為皇位繼承人。雍正駕崩後弘曆繼位,是為乾隆帝。乾隆一生喜文喜詩,作詩曾多達四萬首。乾隆自認在軍事上有成就,因此自稱「文治武功十全老人」。

乾隆即位後,以「寬猛相濟」理念施政,先後平定新疆、蒙古,還使四川、貴州等地繼續改土歸流,人口不斷增加,在乾隆末年時突破了三億大關,約佔當時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統治期間與康熙、雍正三朝合稱「康雍乾盛世」(或稱康乾盛世)。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下令編纂《四庫全書》,歷時9年成書,是當時世界上最為龐大的百科全書。乾隆為加強對漢人的思想控制,大興文字獄,並藉此焚書箝制漢人反清思想的傳播。

自中年以後,乾隆逐漸好大喜功,不但大興土木,又六下江南,耗用國家人力物力,整個清王朝亦在乾隆後期由盛轉衰。而乾隆的寵臣,既為後人所熟知的貪官和珅,在嘉慶四年正月初八,嘉慶帝下諭宣布將其革職,下獄問罪之後,抄沒的家產相當於當時清王朝國庫十年收入,是中國歷史上有史可考的第一巨貪。1793年,英國喬治·馬戛爾尼在中國停留的5個月內,對中國的情況作了詳細的調查。回國後,馬戛爾尼向英國議會寫出報告說:「中國是一艘破舊的大船,150年來,它之所以沒有傾覆,是因為幸運的遇見了極為謹慎的船長。一旦趕上昏庸的船長,這艘大船隨時就可能沉沒。中國根本就沒有現代的軍事工業,中國的軍事實力比英國差三到四個世紀。 」

乾隆於乾隆六十年(1795年)傳位予十五子顒琰(嘉慶帝),自稱太上皇,至嘉慶四年崩(1799年)。

出生血統爭議

坊間野史指乾隆之出生乃為漢族血統,但未被證實。[3][4]

其中金庸所著的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正是以此傳說為藍本而書寫。

藝術作品



圓明園獅子林遺迹中的乾隆御筆石刻

乾隆帝好詩、書、畫,作品極多,其作品多採用「御題」做題跋。

版圖
雍正時,西藏與青海已正式納入版圖,乾隆時又平定西北、西南及回疆,領有天山南北路全域。乾隆親自撰寫成《十全武功記》,自詡「十全老人」。乾隆五十七年,命人以滿、漢、蒙、藏四種文字刻碑,昭示其武功。「十全武功」指「平準噶爾為二,定回部為一,掃金川為二,靖台灣為一,降緬甸(清緬戰爭)、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爾喀降,合為十」。至此,清朝的版圖已達到約1310萬平方公里。

外交
英國遣使喬治·馬戛爾尼(George Maccartney)趁乾隆83歲時到中國尋求駐節,但雙方出現與乾隆皇帝會面採「單膝下跪」(英國方主張)或「三跪九叩」(中國方主張)的禮儀之爭。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