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金正日

金正日



朝鮮勞動黨總書記
現任
就任日期
1997年10月8日
前任 金日成

--------------------------------------------------------------------------------

朝鮮國防委員會委員長
現任
就任日期
1993年4月9日
前任 金日成(朝鮮主席擔任)

--------------------------------------------------------------------------------

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
現任
就任日期
1991年12月24日
前任 金日成

--------------------------------------------------------------------------------

出生 1941年2月16日 (1941-02-16) (68歲)
蘇聯伯力
其他姓名 尤里·日成諾維奇·金
Юрий Ирсенович Ким(俄語)
--------------------------------------------------------------------------------
金正一
國籍  北韓
政黨  朝鮮勞動黨
親屬 金日成(父)
金正淑(母)

金正男、金正哲、金正雲(子)

金惠敬、金英順(女)

配偶 洪一茜
成蕙琳
高英姬
金英淑[1]
著作 *《金正日選集》(總十四卷)

諺文 김정일
朝鮮漢字 金正日
馬-賴式 Kim Chŏngil
文觀部式 Gim Jeong(-)il

金正日(김정일,1941年2月16日-)是現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最高領導人,身兼朝鮮勞動黨總書記、朝鮮國防委員會委員長、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等職務,是朝鮮建國領導人金日成的兒子,母親是金正淑,是著名的抗日女英雄。

出生的疑問
根據朝鮮當局的官方資料,金正日在1942年2月16日出生於兩江道三池淵郡的長白山密營,但這個說法受到外界質疑。根據前蘇聯的記錄,他是1941年2月16日在伯力附近的維亞特斯科耶軍營出生的,當時父親金日成任蘇聯遠東方面軍獨立第88步兵旅(又稱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營長,這支軍旅由撤至蘇聯的東北抗日聯軍餘部組成。金正日把出生年份報小一年,相信是為了使人認為他是在父親30歲那年出生。金正日幼年時的名字是尤里·日成諾維奇·金(Юрий Ирсенович Ким),朝鮮名為金正一,後改為金正日。

簡歷
金正日1945年隨父親回到朝鮮,先後就讀於培養高級幹部子女的平壤南山幼兒園、南山人民學校、平壤第一初級中學和南山高等中學校,其間曾於1950年10月至1952年11月在中國吉林省就讀。1960年9月,金正日進入金日成綜合大學經濟學系就讀政治經濟學,1964年畢業。

1964年6月起,金正日歷任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組織指導部科長、副部長、部長、中央黨務指導員、中央機關責任指導員,朝鮮勞動黨書記局書記,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政治委員會委員、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政治局常務委員、書記、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朝鮮最高人民會議代表。1990年12月至1993年4月,他先後擔任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朝鮮國防委員會第一副委員長和委員長。

金日成1994年7月逝世後,金正日於1997年10月就任朝鮮勞動黨總書記。1998年9月、2003年9月、2009年4月連任國防委員會委員長。 曾於1975年和1982年兩次被授予「共和國英雄」稱號。1992年4月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元帥稱號。他還曾三次被授予金日成勳章並獲得過金日成獎及其他勳章、獎章和稱號。

金正日現任朝鮮勞動黨總書記、朝鮮國防委員會委員長、朝鮮人民軍最高統帥。朝鮮的官方機構經常用「偉大領導者金正日同志」(위대한 령도자 김정일동지)稱呼他。

對外作為
金正日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莫斯科會晤提升了朝俄關係。
2000年,金正日與韓國總統金大中實現戰後第一次北南首腦會晤,他還批准支持允許韓國公司開發朝鮮金剛山,緩和、促進南北關係。
金正日曾在1990年代批判中國的市場經濟改革是修正主義。2000年及之後,金正日作為朝鮮領導人三次訪問中國,並讚賞「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了朝中兩國兩黨關係。
金正日和美國國務卿馬德琳·奧爾布賴特在平壤會晤,朝鮮軍方二號人物趙明祿次帥訪問了美國。朝美關係空前緩和。金正日說,朝鮮問題關鍵在於美國放棄對朝敵視政策。堅持對朝接觸政策的克林頓被奉行對朝敵視政策的小布殊代替後,朝美關係陷入了僵局和對立。2004年,朝鮮提出發展核武器,2005年宣布擁有核武器。國際上對其是否擁有核武將信將疑,但普遍認為這使朝鮮陷入孤立。
金正日2002年9月與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會晤,簽署《日朝平壤宣言》,實現朝日兩國關係正常化。再該此會談中,金正日首次承認了北韓綁架日本人問題,並向日方道歉。
首次與英國、愛爾蘭等歐洲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與朝鮮有邦交的國家達到157個。
根據朝鮮叛逃人員的說法,金正日1966年進入朝鮮勞動黨組織指導部後,授意策劃或指揮了朝鮮綁架日本人事件、1983年在緬甸首都仰光刺殺韓國總統全斗煥未遂事件、綁架韓國女演員崔銀姬事件和1987年大韓航空858號班機空難,但這些說法沒有得到有效證實。
金正日在美國常被作諷刺工具,在美國2004年木偶電影《反恐戰隊》(Team America - World Police)中,金正日成為策劃恐怖襲擊的主角,配上金正日的是該電影導演及監製TREY PARKER,之後兩年(2006年7月)朝鮮發生核試。
近年一直有指金正日中風入院,甚至他已經逝世。不過朝鮮官方電視台於2008年11月2日發出金正日觀看足球賽的照片,但沒有提及照片的拍攝時間及地點,亦看不見足球員或球賽片段。日本富士電視台曾報道金正日長子金正男飛往巴黎,尋找神經外科醫生治療父親。日本首相麻生太郎亦指金正日健康欠佳,但仍能控制大局[3]。2009年8月5日,美國前總統克林頓(Bill Clinton)前往北韓與金正日協調釋放被拘留的兩名美國女記者,獲金正日接待,兩人合照的照片顯示金正日雖明顯消瘦,但與克林頓會談時仍能談笑風生,破除了外界猜測其病重的傳聞[4]。

家庭
金正日正式的第一任妻子為洪一茜,生有一女:金惠敬

其他三個和金正日有夫妻關係,但不清楚是否正式結婚的女子為:

成惠琳,2003年在莫斯科病逝,生有一子:金正男。
高英姬,傳聞中2004年病逝。生有兩子一女:金正哲、金正雲和金英順。
金英淑,生有一女。她也是金正日1980年代以來的秘書。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