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日本二戰首台自製戰車"61式"

日本二戰首台自製戰車"61式"

61式的整體構型明顯參考了美國的M-46、M-47主力戰車,工程技術上也殘存舊日本陸軍戰車的影子。由於日本除了北海道地區地形相對開闊平坦之外,本州地區山區、丘陵與河川遍布,主要居住地區人口日益稠密,道路狹窄,大型裝甲車輛很難施展;而日本橋樑的限重規範,差不多是40噸。因此,61式的戰鬥重量設計為35噸,比起同時期美製主力戰車還低一些,這主要是為了配合鐵路進行戰略運送,而較低的體積重量比較適合在日本本州狹小的市區道路與橋樑機動。

61式的車體由防彈鋼板焊接而成,車體側面呈垂直造型,鑄造式的砲塔為橢圓形龜殼狀,外觀與同時期美製戰車相似;砲塔後半部向後突出,兩側輪廓稍有不同, 其右側突出部位稍微大一點些。裝甲厚度方面,61式的主砲防盾為124mm,砲塔正面70mm,砲塔側面60mm, 砲塔後面突出部45mm,車體首上裝甲厚45mm(傾斜30度),車頭下部50mm(傾斜38度),車體側面25~35mm,車體尾部15mm。為了盡可能爭取可用空間,61式的車體上部結構的寬幅一路延伸到履帶上方;此種設計在二戰時代的戰車十分普遍,但是日後隨著戰車體型日益增大,就不太需要爭取這塊空間了,因為此種設計會增加車體高度。61式編制四名人員,駕駛位於車頭右側駕駛艙內,駕駛席頂部設有一扇向右開啟的艙蓋,艙口上設有三具潛望鏡;砲手位於砲塔戰鬥室內的砲身右側,車長席位於砲手席後上方,裝填手席位於砲身左側。車長擁有一個鼓形指揮塔,可360度水平旋轉 ,裝有防空機槍架、潛望瞄準儀、周視鏡、合像式光學測距儀等裝置,其後有一個向後方開啟的單扇艙蓋。位於砲塔左側的裝填手席也有一個向後開啟的單扇艙蓋,艙蓋前方裝有一具簡單的潛望鏡。砲塔尾艙裡 儲存了主砲砲彈,砲塔內設有通風裝置、無線電台以及各種小型工具箱,車內裝有核生化(NBC)防護裝置。車體兩側翼子板上各裝有1個附加油箱,車體後部也裝有備用油箱, 備用油箱耗盡後可由車內控制丟棄。

61式
[attach]63280[/attach]
[attach]63281[/attach]
[attach]63282[/attach]
[attach]63283[/attach]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