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孟加拉語,1861年5 月7日-1941年8 月7日)是一位印度詩人、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1913年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在外國泰戈爾一般被看作是一位詩人,而很少被看做一位哲學家,但在印度這兩者往往是相同的。在他的詩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學的見解。對泰戈爾來說,他的詩是他奉獻給神的禮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詩在印度享有史詩的地位。他本人被許多印度教徒看作是一個聖人。

生平

泰戈爾出生於印度加爾各答一個受到良好教育的家庭,他的父親戴賓德納特·泰戈爾是一位地方的印度教宗教領袖。

泰戈爾8歲開始寫詩,12歲開始寫劇本,15歲發表了第一首長詩《野花》,17歲發表了敘事詩《詩人的故事》。1878年赴英國留學,1880年回國專門從事文學活動。1886年,他發表《新月集》,成為印度大中小學必選的文學教材。這期間,他還撰寫了許多抨擊美國殖民統治政論文章。

除詩外泰戈爾還寫了小說、小品文、遊記、話劇和2000多首歌曲。他的詩歌主要是用孟加拉語寫成,在孟加拉語地區,他的詩歌非常普及。

他的散文的內容主要是社會、政治和教育,他的詩歌,除了其中的宗教內容外,最主要的是描寫自然和生命。在泰戈爾的詩歌中,生命本身和它的多樣性就是歡樂的原因。同時,他所表達的愛(包括愛國)也是他的詩歌的內容之一。

印度和孟加拉國的國歌使用的是泰戈爾的詩。維爾弗德·歐文和威廉·勃特勒·葉芝被他的詩深受感動,在葉芝的鼓勵下,泰戈爾親自將他的《吉檀枷利》(意即「飢餓的石頭」)譯成英語,1913年他為此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泰戈爾在印度獨立運動的初期支持這個運動,但後來他與這個運動疏遠了。為了抗議1919年札連瓦拉園慘案,他拒絕了英國國王授予的騎士頭銜,他是第一個拒絕英王授予的榮譽的人。

他反對英國在印度建立起來的教育制度,反對這種「人為」的、完全服從的、死背書、不與大自然接觸的學校。為此他在他的故鄉建立了一個按他的設想設計的學校,這是維斯瓦-巴拉蒂大學的前身。

在他的詩歌中,泰戈爾也表達出了他對戰爭的絕望和悲痛,但他的和平希望沒有任何政治因素,他希望所有的人可以生活在一個完美的和平的世界中。

泰戈爾做過多次旅行,這使他了解到許多不同的文化以及它們之間的區別。他對東方和西方文化的描寫至今為止是這類描述中最細膩的之一。

1941年,泰戈爾留下控訴英國殖民統治和相信祖國必將獲得獨立解放的著名遺言《文明的危機》,隨即與世長逝,享年80歲。

主要作品

詩集

    * 《故事詩集》(1900)
    * 《吉檀迦利》(1910)
    * 《新月集》 (1913)
    * 《飛鳥集》(1916)
    * 《流螢集》(1928)
    * 《園丁集》(1913)
    * 《邊緣集》(1938)
    * 《生辰集》(1941)

小說

    * 短篇《還債》(1891)、 《棄絕》(1893)、《素芭》(1893)、《人是活着,還是死了?》(1892)、《摩訶摩耶》(1892)、《太陽與烏雲》 (1894)
    * 中篇《四個人》(1916)
    * 長篇《沉船》(1906)、《戈拉》(1910)、《家庭與世界》(1916)、《兩姐妹》(1932)

劇作

    * 《頑固堡壘》(1911)
    * 《摩克多塔拉》(1925)
    * 《人紅夾竹桃》(1926)

散文

    * 《死亡的貿易》(1881)
    * 《中國的談話》(1924)
    * 《俄羅斯書簡》(1931)

泰戈爾與中國

泰戈爾的作品早在1915年時介紹到中國,現已出版了10卷本的中文《泰戈爾作品》。他的散文詩《金色花》被選入初中一年級人教版語文課本,短篇金香木花被選入小學三年級語文課本。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