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端午節的起源 [打印本頁]

作者: Terence    時間: 2012-10-20 14:21     標題: 端午節的起源

有關端午節的起源,在歷史上有很多不同的說法。在東漢末年早就有在收尋端午起源典故的記載了,認為
端午節起源是在於紀念戰國時代的詩人”屈原”。

  屈原(公元前280 年左右)出生在戰國時代的楚國,才干出眾,也非常愛國,就在 25 歲的時後當了
楚國的“左徒”高官,官位只比宰相少了一節。由於少年的時後很得志,引起政治上敵人的不滿,甚至楚
王的妻子鄭袖也對屈原十分的不滿。

  當時的楚王昏庸無道,只知道享樂,使得屈原非常的擔心,想把政治從新整理一番,主張聯合各小國
共同抵抗秦朝,抵禦秦朝的強戰。楚王起初還信任屈原,但楚王因為聽從旁邊小人的讒言,相信了奸臣的
話,對於屈原的忠言,一律都不敢相信。

  當時剛好在秦楚兩國爭霸的時候,楚國官員即分”親秦”與”親楚”兩派。秦國派了張儀到楚國跟楚
王說,表示秦國願意割600 里地給楚國,作為楚國與齊國斷絕來往的代價。可是,當楚王與齊國斷絕來往
,要和張儀取土地時,張儀卻說約定只給6 里。楚懷王一氣之下,派兵向秦國進攻,丹陽一戰,兵敗談和
,反而割了更多的土地給秦國。

  當初,屈原是第一個反對與秦國談判的官員,如今楚國上了秦國的當,又派屈原到齊國當大使,希望
與齊國再結聯盟。秦國一看情勢不妙,又向楚國提出建議要聯婚,相約在武關談親事,屈原知道此事之後
再次反對,楚懷王一怒之下,將屈原放遂在漢水。後來,楚懷王赴約,被秦國軟禁,最終病死在他鄉。

  其長子襄王即位,主政的令尹子蘭向來反對屈原最激烈,加上屈原寫的幾篇文章引起當政者不滿,又
將忠貞的屈原削職遂放。屈原在被遂放期間,寫下了他憂國憂民情懷的著名詩篇“離騷”,當他聽說楚國
都城郢都(今湖北省江陵縣境內),被秦國攻破,痛不欲生。

  屈原於公元前二七八年農曆五月初五,在痛苦與憂悒中,懷抱石塊,跳入水源滾滾的汨羅江中。後來
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把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


  有關端午節的起源,至今仍然還有爭論。就目前來看,端午節起源的主要觀點有五種。

  一、是歷史的故事,包含賢君、賢臣、忠臣、孝女、節女等,例如:介子推、延娟、延娛、伍子胥、
勾踐、屈原、曹娥、陳臨等。

  二、是聞一多先生認為端午節是吳越民旅舉行龍的圖騰崇拜活動的節日,他在〈端午考〉及〈端午節
的歷史教育〉(見《聞一多全集》)兩篇中都詳細討論證明他的觀點。

  三、端午時值農曆五月,正是仲夏疫厲流行的季節,俗稱「惡月」。這個惡日的禁忌,以健保和避疫
為主要原則,深值民心。直到現在,還可以從許多端午節的習俗,找出禳毒避疫的成分。

  四、端午節的時間是在夏至。

  五、端午節是民間的習俗,直接說也就是節氣,所以才會有消毒避邪等活動。

  根據有關典籍的記載,端午本為"端五",先秦時代人們已視五月五日為不祥之日,其後並逐漸約定俗
成於當天以朱索(結股五色絲)和五色桃印等懸於門上、繫五色絲於臂上、掛紙書赤靈符於胸口前等,亦
習慣以蘭草這被認為有辟邪功效的草藥沐浴,足見最初的端午節風俗應與古人於酷暑來臨前,希望辟邪去
疾有關。

  自漢朝末年起,端午節才逐漸由原始崇拜、禁忌演變為祭奠有關的歷史人物。其中流傳最廣、最富影
響力的是紀念大文學家、愛國詩人屈原,從歷史上的南北朝統一之後,中國的南北節俗趨向統一,端午節
祭奠屈原便由楚地而遠播全國。





歡迎光臨 ihao論壇 (https://www.ihao.org/dz5/) Powered by Discuz! 6.0.0